读书:《云上的中国》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慧:
如果我告诉你,今天凌晨的夜里,我因为想着我能看多远这个问题而睡不着,估计你会感到惊讶的。
可确实是这样,虽然在夜里我没看时间,但我知道已经很晚了才开始迷糊。今天早晨看手环,果然,入睡时间是凌晨两点五十,而五点的闹铃准时响起时,我也就立刻清醒。
简单洗漱一下,吃了两个小面包,喝了一杯咖啡后,我开始在窗前原地跑。凌晨的五点,天空因为晴朗,城市的灯光无尽地散发在夜空里,没有云层把它们反射回地面,所以,我就亲眼看着远远近近的灯光,在黑暗中慢慢地一盏接一盏地亮起。
当朗目山与天空交接的地方亮起一丝白线时,我知道,天很快就要亮了。这是我能明确的能看到的一个大概的直线距离:十五公里左右。
此时,已经八点三十三分,深秋的天边有一层淡淡的薄雾,可是我还是能判断我能看到最北边的山顶,大概与我的直线距离是三十公里左右。
我能看得这么远,一是因为我住在二十四楼,二是因为我不算近视。可就算如此,天边的山对我来说只是一个轮廓,一片黛青色覆盖着的轮廓。
有意义的是说明我的视力还算好,无意义的是一切具体都无法看清。
那么,夜里我想能看多远而睡不着,是因为这个吗?不是。我想的是社会未来发展的走势,我看完《云上的中国》后想到的东西。
还记得我生日时,你从遥远的佛山在美团上给我订了一个蛋糕,一个半小时后就送到了我的家里。我还奇怪地问你:你居然可以在我这边的蛋糕店里订东西?为什么我找不到怎么操作呢?
这只是一个小小平常的网络应用,我知道可以却不会操作,一是因为没有需要,二是因为没有这个意识。
在这里,你的应用就比我强得多。
那么,我比你强的是,我对社会发展的趋势看法要远得多。
你知道我是一个宅的,工作普通,并没有走在什么科技或者生活潮流的最前沿,而且也不喜欢看视频,我唯一能看趋势的工具就是书。
还记得我每年都会问你几次,你未来十年三十年的目标是什么的这个问题吗?
每次你都能肯定地回答我,因为你是基于你的专业上来明确的。也幸好,你的专业并不是一个容易被潮流冲垮的职业,结合工作现实深度研究十年二十年,你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专家型人物。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职业被完全数字化操作取代后,你该怎么办?
这并不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
财务工作,迟早有一天也会完全数字化,因为人不可能永远不休息,人有情绪,人有生理需求等,而机器却没有。甚至,机器除了吃电偶尔维修外,连薪酬都不用支付。
《云上的中国》,是一部记录片,这本书属于现实调研访谈书,也是一本帮助我们看到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书。吴晓波跟着阿里云的脚步,从服装生产到农业试点完全数字智能化,从钢铁生产到交通数字智能化应用,再加上因为疫情而突然崛起的线上教育。
一个个生动而现实的例子,似乎离我们很远,可是却已经实实在在发生了。
我不太敢想像一百年两百年后,人类会因为数字智能化而进化成什么样子,但是我却不得不思考:在这最近二、三十年中,十几二十岁的你们应该如何来调整自己,以便适应数智化,或者在被数智化淘汰之前,有个很好的准备。
在二、三十年后,我应该属于能享受到数智化养老的服务,以便安度晚年。那个时候,已经六、七十岁的我,就算想做些什么事,也是有心无力,而你还年轻。
居安思危,我觉得此时对你来说,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事情。也因此建议你,不要把过多的时间花在感叹一些情绪上。
要知道,改革开放只花了四十年,就淘汰了无数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职业,更何况,数字智能化淘汰人的速度,只会更甚而无不及。
所以,学着把看书的方向转一点给社会、经济类的书。这样,你虽然看不清更多具体的变化与发展,但明白趋势在哪里,你就更容易把握住自己。
好了,今天的这封信就写到这里吧,我去五楼接点水,随便在小花园里走一走,抛开因前方迷雾造成的困惑,好好调整自己。
2021.11.4 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