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散文系列 || 坐上火车去西北(23):重游西安<2>

重游西安<2>
       西安是此次西北之旅正式开启的第一站,又是返程的第一站,前后算来也在这个十三朝古都玩了两天吧。——题记
7月25日返程途中,我们有幸又在西安逗留半天,得以再逛逛心仪已久的几个地方:钟鼓楼—回民街—汉城湖。
西安,我又来了。
一、钟鼓楼
西安钟楼以其金碧辉煌的雄姿坐落于城中心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之一。
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相传明太祖朱元璋称帝以后,害怕其他地方再现真龙天子,与自己争夺帝位,于是颁诏修建钟楼,以镇龙气,永保帝位。钟楼之上有一个5吨多重的青铜大钟,每天清晨敲钟报时,钟声浑厚洪亮。故名为“钟楼”。
鼓楼就在钟楼西北方向约1000米的位置,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和清乾隆五年(1740)先后两次重修。地导说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历经岁月沧桑,如今巨鼓早已不存,惟余鼓楼巍然耸立。
中国古代的城池,几乎都建有钟楼和鼓楼。钟楼上挂钟,鼓楼上置鼓,每天黎明时分,敲响大钟,打开城门;日落击鼓,城门关闭。“晨钟暮鼓”是古代百姓起居的重要信号。
地导继续介绍:1996年西安市人民政府在鼓楼上重制大鼓一面,鼓高1.8米,鼓面直径3.43米,重5.5吨。上有泡钉1996颗,表示为1996年制造,加上4个铜环,合成2000整数,象征跨入新世纪。从此,钟鼓楼这一对姊妹楼上每日击鼓撞钟,声音洪亮悦耳,催人奋进。
两楼之间,建有钟鼓楼广场,也是西安市标志性建筑物。广场宽敞整洁,绿树红花,花团锦簇,绿草如茵,更有造型独特变幻莫测的声光喷泉。并且还建设了停车场、大型地下购物中心和美食城。每天,来自海内外的游客和广大市民在这里旅游观光,摄影留念,休闲购物,还可以品尝古城西安的特色小吃羊肉泡馍等。
我们去得太早,先穿过还没开业静悄悄的回民街,到达钟鼓楼广场。同样的,钟鼓楼均还没开门,只能站在外面望一望,解解馋吧。天色还未大亮,但见两座明代建筑遥相呼应,蔚为壮观。不一会儿,太阳冉冉升起,霞光布满天边,飞鸟盘旋往复,很是灿烂。我就站在东大街上,抬头仰望,只见那钟楼高矗,重檐斗拱,攒尖高耸,挑檐翘起,凌空欲飞,华丽庄严。正是:
西安有座姊妹楼,
鼓楼钟楼声悠悠。
鼓声钟声唱古今,  
唱得和平照千秋。
二、回民街
7月25日一大早,火车竟然提前一个小时到站(不到5点就靠站),天还没亮,好多人措手不及手忙脚乱。我也是睡眼朦胧无精打采的,但是一听要去西安特色小吃最集中的街区,瞬间就满血复活啦,哈哈!羊肉串、羊肉泡馍、麻辣羊蹄、炒凉粉,想想都让人流口水啊!对于一枚吃货来说,还有什么比那里更具吸引力呢?看看,吃货之魂已经熊熊燃烧啦!
穿过鼓楼门洞,就进入西安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区——回民街。回民街是回民街区多条街道的统称,由北院门、北广济街、西羊市、大皮院等数条街道组成,南与鼓楼的北门紧连,向北500米至石牌坊止。整条街青石板铺路,路边绿树郁郁葱葱。当地人习惯称那里为“回坊”。
回民街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是西安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区,来西安必去的地方。这里也是回族穆斯林群众的聚居区,路两旁仿明清建筑具有很浓郁的清真色彩和西北风情,为古城构筑了一道特异的风景线。
走在街区内,随处可见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穆斯林建筑风格相融合的商业网点,民族服饰、工艺品、清真副食、餐饮店和回民小吃店扑面而来。各种各样的清真食肆与摊点密密麻麻连成一片,其中不乏当地人最认可的老字号小店。肉夹馍、羊肉泡馍、凉皮、岐山面、饺子宴,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陕西名吃。
一路走来,眼花缭乱。还没吃早餐的我们在“老白家泡馍店”(据说央视专门报导过)各买了一个15元的肉夹馍和一碗30元的羊杂汤。店主用又长又薄的刀从馍的中间割开,刷上特制的汁,夹入牛肉,味道不错,不辣也不淡,而且牛肉很香很正宗。羊杂汤更为美味可口,完全没有传说中的腥臊味。
只是,整条街的卫生实在不敢恭维。不知是不是之前刚下过雨,路面有些潮湿,滑滑的,而且还黏腻腻的感觉。虽然穿的是防滑运动鞋,我依然走得小心翼翼,唯恐一不小心摔倒——这把年纪可经不起摔咯!路面不是很宽,很难想象每天有好几万游客在此出入。
除了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吃和风味餐馆,回民街还有皮影、工艺背包、民间剪纸、玉制品、果核工艺品等等,对于外地游人来说,都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但因时间尚早,大多商店还没开业,只有那些招牌旗子在微风下轻轻招摇。
后来,有当地人告诉我:回民街成为西安的旅游胜地之后,各种商业跟风让它失去了民族特色,若想在西安吃地道的西北风味美食,回民街绝不是最好的去处。
我之前也听说这条街是专为外地游客而开,本地人一般是不会来这里买东西的。
街道两边店铺林立,都是回民朋友开的。敞开大门,没有任何吆喝声,都是顾客自己上前询问价格自动掏钱购买。至始至终整个过程都是安安静静的,不像汉族人那么嘈杂。
这点倒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三、汉城湖
汉城湖公园就是汉代未央宫遗址,原为团结水库,西岸与汉长安城遗址相接。在一千余亩的园林景观中,建设封禅天下、霸城溢彩、汉桥水镇、角楼叠翠、御景覆盎、流光伴湾、安门盛世七大主题景区,设计建设24组雕塑,29处历史文化广场,15座游船码头等景观,通过雕塑、建筑等形式展示西安的汉代历史文化,是弘扬和展示汉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一处传播和享受水文化的旅游新景点。
这里,集防洪保安、园林景观、水域生态、文物保护和都市农业灌溉为一体。里面还建了个丝绸之路主题馆,其实就是个定点购物店,我不想被忽悠去购物,就直接跟导游说了一句“没钱买”,秒速接收到她的回礼——一个有点鄙视的白眼后,我也直接忽视,只管自由自在去观赏这大美风景。
上午九点左右,我们从公园正门(东北门)进去,迎面一道四连的汉阙门,色彩鲜明、庄重,造型古典、华贵。中间二连阙为三层,两边为两层,宏伟大气,大门两旁的红色灯柱华美挺秀,对排成行。汉阙门额上“汉城湖”三个金色大字,遒劲醒目。门首两侧有副楹联也是金色书写,光鲜耀眼:
一水依城,叠万顷平澜浸润长安古月
四时成景,集千年底蕴弘张大汉雄风
前往大风阁的,是一条二三十米宽、青石板铺砌的大道。只见一列雕像沿途列队:汉代卓越的外交家张骞,手执杖幡,领引着一队车马,浩浩荡荡地奔向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开启了丝绸之路的伟大历程,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各国交往的大门,构建了汉与西方国家友好交往的桥梁。右侧一幅巨大浮雕刻文“壮哉张骞……凿空西域,彪炳春秋,贯通丝路,驰誉神州,囊括天下之心,诚布四方,吞吐八荒之志,和谐万邦。”相互映衬,美轮美奂。
面对张骞孔武的塑像,想到他对开拓丝绸之路及世界文明与进步所做的贡献,我们油然而生敬意,纷纷与他及其骏马、车队合影留念。
告别张骞的马队,我们向西前行,途径一“上善若水”景石,背面为汉城湖建设志。
忽然,有尊高大的铜像背面呈现在我眼前,转到前面才看清是汉武大帝的铜像——原来我们来到了封禅广场。但见刘彻雕像高大威武,磅礴之气,直逼视线,令人震撼。你看他宽袍大袖,目光深邃,气宇轩昂,左手执剑,右手前举,似在福泽苍生,推行儒术于天下,足见其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从旁边碑文介绍得知,这尊铜像高21.5米,象征西汉王朝215年的历史。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高大雄伟的塑像,不禁惊叹不已。听说这座《汉武大帝》塑像和《天汉雄风》组雕,还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雕塑大奖”,可见其历史内涵之丰富、艺术性之高。
旁边还矗立着很多根立柱,刻写着《西都赋》全文。
在“封禅天下片区”下沉式广场,我还看到展示汉长安水系风貌的“八水绕长安”的大型地雕,实在惊奇。
紧接着,一池碧水紧紧吸引住我的眼球,就在汉武帝铜像前。湖面上不少游船自由划行,湖水清澈纯净,有细细的涟漪闪着微微的银光;两岸层层绿树葱郁繁茂,宽宽的岸坡芳草茵茵;造型各异的绿化及休闲步道,朱红色的栏杆纤巧古雅,简直就是一幅秀美的画面。游人穿梭其中,很是惬意。
导游说,2010年12月1日,汉城湖景区获批成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并于2011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虽然是新景区,却一点也不影响它的名气。

仰望前方,一道灰色三孔拱桥——崇威桥,横跨水面,桥上金色的龙形浮雕,活灵活现,十分抢眼。湖中有不少小划船、脚蹬船,船体为黄颜色,很是抢眼。我们沿湖向东走去,穿过桥洞,湖面更显宽阔,两岸的景观更让人赏心悦目。
沿湖上行,两边绿树成荫,游人不是很多,正是观景好时光。走累了,我们就寻一小片草坪,席地而坐,面朝汉城湖。徐徐微风吹过,头上婆娑柳枝随风摇摆,不时筛下斑驳日光,清爽惬意,如诗似画,让人流连忘返。
有一座尚武桥,旁边石墩侧面刻着纤夫图案。上面还有些我根本看不懂的字和图案。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过了和平桥,来到水车码头,一个偌大的水车广场挡在眼前,两只硕大无比的水车大轮,在潺潺的流水中,好像还在徐徐转动,“哗啦”“哗啦”地车着历史的洪流,永不停歇。岁月随之悠悠转动。我不由感叹古人的发明创造是多么的智慧啊。
穿行广场,还看到这里展有西汉水利工程的地雕。这一切充分展示出汉代水利和水利工程设施的先进和完备,也为汉城湖风景区的水文化元素,增添了厚重的一笔。
西安人在这个公园里,已经把改善水环境、传承水文化做到了极致,把水文化和汉文化融合得多么的和谐、统一啊!无怪乎它曾获“国家水利风景区”的殊荣。
忽然,一座高台矗立在我眼前。台上一尊塑像,手中托一大碗,巍然挺立,不知是何人。走到近前,看台下说明,才知此台叫“神明台”,是汉长安城建章宫代表性的建筑,为汉武帝所建造。台上那位高大的塑像是金铜仙人,他手中所托之物为铜盘玉杯,为承接甘露,迎候神仙所用。站在台前仰视,神明台虽是按历史记载缩微而成,但30丈高的塑像,在广阔的蓝天下,也是极其高大宏伟,气势不凡。可见汉代建筑水平之高,当时的皇室对仙道神明之崇拜。
从神明台向前走不远,就来到“角楼叠翠片区”。这里最具特色的就是“天汉雄风”浮雕,高5米,长达200米,是西安目前规模最大的浮雕。通过文景之治、张骞出使、班超安边、昭君出塞、苏武牧羊、漠北之战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典故,展现两汉400年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璀璨成就。
巨型浮雕的线条清晰流畅、刀功刚劲峻拔,人物栩栩如生、图案精致真切,极具真实感和立体感。我仿佛穿越回汉代,吟诵汉赋踏巡汉时关。
继续西行,到了水磨码头,有游人坐上画舫,远远望去,像行在碧波绿水中,又像走入历史画卷中,很是陶醉。
过了“西安水土保持科普体验馆”,看到有块木牌画着《大风阁各层导览索引》。原来我们已不知不觉到了大风阁门口。
高大雄伟、壮丽辉煌的大风阁是汉城湖公园标志性建筑,是为纪念汉高祖刘邦而建的。其名就取意于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此楼阁高60多米,地下两层,地上七层,是汉城湖风景区的最高点。我们因时间所限,没能登楼远眺,算是遗憾之事,也给以后再来留些念想吧。
伫立阁前,扶栏北望:碧波轻漾的湖面上,一道土黄色城墙跃入视线,上面“汉长安城城墙东南角遗址”黑灰色的繁体字清晰可见。众所周知,西汉定都长安,汉长安城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古代东方文明的重要标志。据说那时的汉长安城,足可与欧洲罗马城相媲美,而且比罗马城区还要大两倍,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国际大都市。所以,这里留存的汉长安城遗址既是长安古文明的历史见证,也是我国现存较完整的都市遗址,还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沿用时间最长的都市遗址。
沿湖缓行,太阳渐高,华光照耀的湖面越来越美丽。湖上风格各异、形态优美的几座仿汉桥梁如回澜桥、虹明桥、玉蜓桥等 ,有的如长虹卧波,有的如半月出水,依次装扮着蜿蜒的水道,让湖水更添秀美和古朴。
湖边坡堤上按地形的差异,种植着不同的花草树木,形成立体的护岸景观。整个湖畔林木,层层叠叠,密密挨挨,秀丽葱茏,映衬着湖水更加美丽、诱人。从竖在岸边的说明牌得知,这是用植物护岸的方法美化加护湖堤,比起传统的工程护岸方式,更能起到消浪促淤、保护土壤、避免水土流失、固岸护堤的作用,还能有效地提升河岸生态景观。我想,这大概也是体现该公园水文化的一个方面吧。
站在虹明桥上,远看大风阁,非常壮观。
岸边还有个游乐园,规模也不小。
“力拔山河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汉城湖,名副其实!
在公园游览,无论走过哪一个景区,置身哪一处园林景观,都会了解到一些汉代历史文化,感受到汉文化的熏陶,享受到水文化的愉悦,真是既新鲜又震撼。这里,又是一个适合家长带孩子、老师(尤其是历史老师)带学生来的好地方。不好意思,我又三句不离本行啦!

当然,时间所限,我们只能走马观花惊鸿一瞥,真正要详游一遍的话估计得花上整整一天吧。
离开汉城湖时,我的耳畔突然响起一句歌词:“送你一个长安,一城文化,半城神仙。”
……
                            ( 插图/作者拍摄)
作者简介:
       吴秀明(笔名:子非鱼也、非鱼),中文本科毕业,福建省中学高级教师,县作协会员。“冬歌文苑工作室”执行主编,“中乡美”平台和《中国乡村》杂志散文审编室编辑。爱好读书、写作、旅游和摄影,已在各级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作品十多万字并多次获奖。
总编:子非鱼也
世界这么大,
能遇见你,真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