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
冥想【林培琼】
潮汕话之凉、凊、冷、寒、冻、严【林培琼】
生命充盈在整个的天地之间【林培琼】
年将耳顺学吟诗,当是神经搭错支【林培琼】
品味失眠【林培琼】
................................................................................
................................................................................
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一一潮汕地区
·林培琼
................................................................................
举凡具有高中文 化水平以上的中国人,都对两晋时期陶渊明这个人物印象深刻,因为他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成语,一个梦境——世外桃源。在这里,桃花源不仅仅指自然景观,它更是精神层面的,它象征着中国人挣脱现实桎梏以达成富足的、和谐的生活的想望。而且它还有另一层的象征意义,那便是对保留了故有文化形象的人和物的一种表现和描述,就象潮汕地区之于中原传统文化的保持和坚守。那么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什么呢?《左传、成公十三年》曰:“国之大事,在戎与祀”。“戎”者兵也,不论。“祀”即祭祀,春秋以前特指王家的宗庙祭祀特权。孔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附(《论语、学而》)”,指的是先王的德行将影响现实世界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所以孔子毕生“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论语集注》),其“述而不作”(《论语、学而》)是有其深意的。随着战国的“礼崩乐坏”之后,祭祀祖先的人群不断扩大,从贵族、士大夫以至臣子百工。更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的理学家朱熹对秦汉以来的祭祖礼仪进行了精简,推出了《家礼》,按照祭祀事件、地点、人物、器物、礼仪五个方面制定了“五礼”规制,即通礼、冠礼、婚礼、丧礼和祭礼。祭祖文化已然成为国人世代传承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根深蒂固的风俗习惯和意识信仰。但随着以鸦片战争为分水岭的西风东渐,中国人的近代化、现代化需求的不断激荡和无情扫荡,祖先祭祀的传统从失落走向式微,直至普遍遗忘,在中国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万马齐喑”的神州大地一隅,却存在着一群人坚持传统,不忘初心的保存了祖先祭祀的礼制和仪轨,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独特而显著的形象。在潮汕地区,人们不仅在先人的忌日要举行祭拜仪式,而且在时年八节(正月初一、初二,上元,五月节,中秋节,9月9,冬至,除夕)也要隆重祭拜。在一些历史比较悠久的乡村,不仅要在家里拜,还要到祠堂拜。祭拜时要备全斋碗三牲、水果,及先人生前所好物品(古人曰:伺死如伺生)。所以,潮汕人不会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丶中秋节出去聚餐、旅游。不要以为我们潮汕人不懂生活,而是潮汕人心有所系哦。古人曰:死生事大也。故汉文化里对于丧事是特别看重的。古代官员丁忧尚且三年呢,今天的潮汕人更是丧事必以尽孝。据我的粗浅见闻,丧事的过程包括洗身,穿衣,尸主上厅,孝子守夜,买水,饲生,祭棺,入殓,哭棺,送行,拜别,回灵诸事。各项缺一不可,且均敬事之。头七(从先人逝世之日算起七天)里子孙必须在清早到祠堂神位前上香,第七天再次隆重祭拜(一般以佛事超度亡灵)。头三年在家里要单独祭祀,不可与祖宗同桌。出丧时,通宗族无论男女老少都要参加,即使远在异乡,也会召之即来。最后,让我们来比较一下一孩化政策的执行情况,以观察潮汕人与其他地方的人对后代的看法,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潮汕地区,即使在计划生育时代,只生一胎的农村夫妻是极少数,他们少则2胎,多至10个以上的儿女都有。外地的同胞看了眼镜可能会掉一地,但这是真实的,不是我在这里杜撰。你可能会觉得潮汕人封建落后、不合潮流,但放眼今天的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我们还不得不佩服祖先的智慧。因为天地间的主宰,唯是人。生生不息,才是人伦之道、社会之福。一孩化只能是权宜之计,断不是符合自然的和社会的规律的、必然的选项,相反,它只可偶一为之,当然是难以为继的——我们已经欣喜的看到中央终于放开了二胎。在这个问题上,潮汕人为我们展示了如何把传统观念同现实需要相结合的能力。最后,我想以《大戴礼记》的一段话作本文的结语:“ 礼有三本:天地者,性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焉生?无先祖焉出?无君师焉治?三者偏亡,无安之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宗事先祖,而宠君师,是礼之三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