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54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原文: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第一部分: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善建就是说,一个东西造得坚固之极时,就永不能改变,永远不会动摇;善抱前面的章节已经提到过,天地万物,负阴而抱阳,宇宙间只有阴阳是两个正反的力量,彼此互相在摩荡,互相在关联,这两个力量和向心力离心力一样,也像手背手心一样,永远箍在一起;由这两句话,也使我们了解到,要把生命的中心把握住,才能不生不死
讲到负阴而抱阳,以我们一般人本身的阴阳来说,像气与血,精神与肉体,这都是阴与阳,而我们平常不能互相抱元归一,都是因为阴阳不均衡、不调和,因而慢慢消散,消散就导致死亡,如果阴阳相互均衡,平常稳定不变,便可以脱离生死的变异现状,即所谓长生,也就是“子孙以祭祀不辍”这句话
因此把握住了“善建”与“善抱”这两样事,则后代的子孙就能永远延续下去,也就是生生世世生命绵延不休
第二部分: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打坐修行,学佛修道就是修身,但是修身不是建立一个东西,所以在观念上不能认为做工夫打坐就有道,不打坐就没有道,如果坐就有、不坐就没有的话,这不算是修身,“其德乃真”是道体合一,如佛家而言,就是如如不动,本来如此的
说到治家之道,我们中国人过去是不增不减,保持着祖阴功;对于祖先的德泽,不敢随便有所变动,这样的观念习俗,使我们的文化几千年来固定在一个形态上,以现代的理论而言,这也是我们几千年来没有进步,没有发展的重要原因
凡事有利就有弊,以老圣的观念来看,与其求进步,而于进步后再去修正那些负面效应,还不如永远没有毛病,也不需要修正,所以它永远是固定,永远是常态,表面上看起来,这同社会进化的现象相反,实际上原理是一样,因为进步是渐变,不是突变,是慢的进步,可以减少负面作用的产生,所以他说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由这个道理扩充下来就可知,真、余、长、丰、普,这五个字虽不同,但道理都是一样,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乃至平天下,由扩充个人的道德修养,影响到家庭乡里,进而提升社会道德,影响到国家,使这个国家欣欣向荣,再以这个道德精神修之于天下,整个的世界才可能进入普遍道德的和谐
第三部分: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这个观字,照佛学方面的解释,就是观照,如果人能够真正的做到观照自身,就能找到生命的本源,就能发现自己的生命是如何走向衰老,如何走向死亡,进而就能发现生命修养的原则
要了解家之道,就要观察自己家庭本身兴衰之道,再观察社会上每一个家庭,每家人的道德行为,就会发现都有必然的因果律,同样的道理,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就可以知乡,知国,知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我怎么会明白天下的道理,会知道一切所以然呢?他说我没有其他的巧妙,只有一句话“以此”,就是前面所说的,“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统统观察清楚以后,真正的生命自己才会有把握
能够做到的人,都怕建立一个东西,因为能建就会毁坏,可悲的是,人总希望有一个东西能建立起来而不会毁坏,可是穷其一生都找不到这么一个东西,如果真有这么一个东西的话,那就是不建,不建自然就不会毁坏,而这个不建立而永远存在的,是你生命本身本就具备的,你的生命的本位,就具备了无比的功能,无上的道,因为道不是向外求,而是向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