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与字画(一)

钱币与字画(一)

钱币与字画,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钱币是凹凸的字画,字画是平面的钱币。钱币工艺分两大类。在机制币出来以前,老祖宗靠石范、铁范、泥范等把熔化的铜液倒入其中冷却而得制钱。其上主要标注各种元宝、通宝和重宝,靠字体变化多端,无论是瘦金体还是各种真书、篆书、隶书,这是范儿。到了清光绪年间,机制币开始问世。这时的币,多为龙洋,用钢模压印银饼或金饼铜饼而成,这是模子。沪语的模子和京腔的范儿,就合成了我们所熟悉的“模范”一词。

到了民国年间,机制币上开始出现人像、船、汽车、竹子等图案。孙小头、袁大头、船洋就是这段时间的名品。到了新中国,随着当代金银币的坠地,一枚枚精美绝伦的金银币终于让我们感受泱泱中华几千年文化的魅力。

币有本色和彩色,恰如画有水墨和青绿、金碧、浅绛。本色之币,靠镜面、喷砂、喷珠和反喷砂,在镜面和细砂之间寻找光与影的绝妙和谐。而水墨画,同样是在水和墨的配比、层次、浓淡、深浅方面寻找完美的视觉效果。

新中国央行早在1981年发行第1轮生肖金银币的时候,就选用了中央美院老校长徐悲鸿先生的《雄鸡图》。之后,在首轮生肖金银币(1981-1992年间发行的8克金币和15克银币)中,古代画家如韩滉,近现代画家如刘继卣、齐白石、何香凝、赵少昂、吴作人、马晋悉数登场。这些画作,兼工带写,极其传神。将大师或大家的名作,经2次创作入币,颇具赏玩之美感。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当代连环画之父刘继卣先生特地为1982壬戌狗年金银币创作《立犬图》。画面上,但见狗灵动异常,令人击节赞叹。刘老先生此画,经沈阳造币厂王福德先生修饰整改,用浮雕+线刻之工艺手法,终于造就一代名币。这无与伦比的1982年15克狗年银币,荣膺有钱币界之奥斯卡美誉的“克劳斯世界硬币大赛”之1982年度世界最佳克朗币大奖。这也是中国钱币第1次斩获国际币坛大奖。多年之后欣赏此币,其构图之美,其画面之精巧,其神态之栩栩如生,总令人击节赞叹不已。这就是钱币和字画结合的无穷魅力。

另外一款不可不提的是1989年以齐白石老人《蛇行图》创作的己巳蛇年金银币。我们都知道蛇呈一字形,偏阴冷,在12生肖里最难用艺术来表现。然而即便是特征再不突出的形体,也难不住在花鸟和人物画方面功力炉火纯青的白石老人。在白石老人的笔下,青蛇之体一蹴而就,丝毫无阴冷之感,反而增添了丝丝可爱的成分。

不仅生肖金银币吸收了很多丹青高手的力作;我们老祖宗的许多杰出画作,更是先后登上有“国家的身份证”之称的金银币大雅之堂。无论是长沙出土的战国帛画之《人物驭龙图》,还是四川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之《古代弋射图》。无论是魏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还是唐人于敦煌莫高窟描就的《舞乐图》。至于画圣吴道子的《至圣先师孔子像》、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宋代陈居中的《四羊图》、藏于台北故宫的宋人《冬日婴戏图》、元代界画圣手王振鹏的《金明池竞渡图》、元人《子孙和合图》、《夏景戏婴图》、《秋景戏婴图》、大写意开创者明代陈白阳之《竹石水仙图》、浙派殿军蓝瑛的《樱桃小鸟图》、山阴妙手陈洪绶的《屈子行吟图》、汪澄的《秋溪游艇图》、张熊的《花卉图》、钱慧安的《牧牛图》......所有的作品一旦入币,同样的令人心驰神迷。

我个人特别钟情于1998年由央行发行的6枚1套之中国古代市井画巅峰之作:《清明上河图》。该套币由上海造币厂罗永辉先生设计雕刻,采用了硫化工艺,富有沧桑感。画面把时空拉回大宋汴梁,熙熙攘攘的盛世市井,所有的繁华事无巨细,一一被罗列于画面之中,让人一看油然而生内心的震撼。此套币的包装也非常考究,配以一幅缩小的清明上河图印刷版手卷。若把手卷徐徐开启,一面赏画,一面赏币,佐以一杯清气袅袅升腾的上好龙井。这种感觉,太过绝妙。

本文首发于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中国金币总公司编《中国金币 文化》2016年第4期之《黄子品泉》专栏。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