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未伤寒论

​秦伯未论伤寒病

伤寒病

分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大症

原因

(太阳)太阳主一身之表,凡风寒客人,必先从此入,乃受邪之第一步也。

(阳明)阳明为多气多血之海,乃阳盛之经,其腑为胃,邪传至此,无所复传。

(少阳)少阳居半表半里之间而为阳枢,相火游行,症多热。

(太阴)寒湿之邪,最易侵犯太阴,故邪人之,从寒化者多,从热化者少。

(少阴)少阴标阴而本阳,凡真阳素旺之人,外邪传人则挟火而动。真阳素虚者,则夹水而动。

(厥阴)阴尽阳生之脏,邪犯之多阴阳错杂、寒热不定。

诊断

(太阳)风寒外束,必头项强痛,恶寒发热。惟伤风则时有微汗而能食,脉浮缓。伤寒则壮热,无汗,不能食,脉浮紧。若头身疼痛,发热恶寒,不汗出而烦躁者,则风寒两伤。入腑有蓄水、蓄血之别。少腹满,口渴,小便不利者,为蓄水症。少腹硬满,小便自利者,为蓄血症。

(阳明)前额眼眶胀痛,鼻筑筑而流清,发热不恶寒,此邪中阳明之经。口燥心烦,汗出恶热,渴欲饮冷,此热邪渐入阳明之里。张目不眠,声音响亮,口臭气粗,身轻恶热,大便闭结,此邪实阳明之府。若胃实,腹满而拒按,大便不行,谵语,舌苔干燥,则病势剧。

(少阳)邪在少阳之经,为头痛在侧,耳聋善呕,不饮食,胸胁满,往来寒热,小便不利。在腑,为口苦咽干,目眩,自利。若更兼少腹痛,不大便,则为少阳阳明合病矣。

(太阴)腹满而吐,食不下,时腹自痛,自利不渴,手足自温,此太阴本病也。有阳明而见里症者,则必腹满时减,减不足言。

(少阴)夹火而动者,必见心烦不眠,肌肤干燥。神气衰减,小便短而咽中干等症。夹水而动者,必见目瞑倦卧,声低息微,少气懒言,身重恶寒,四肢厥逆,腹痛泄泻等症。

(厥阴)张目不眠,声音响亮,口臭气粗,身轻恶热,热深厥深。上攻为喉痹,下攻便脓血,此属纯阳症。四肢厥冷,爪甲青黑,腹中拘急,下利清谷,呕吐酸苦,此属纯阴症。腹中急痛,吐利厥逆,心中烦热,频喜冷饮,饮下即吐,烦渴转增,腹痛加剧,此属阴阳错杂症。

治疗

(太阳)伤风宜桂枝汤,伤寒宜麻黄汤,风寒两伤宜大青龙汤,蓄水宜五苓散,蓄血宜桃仁承气汤。

(阳明)宜葛根汤以解其表,白虎汤以彻其热,三承气汤以酌病之轻重而荡其实。

(少阳)解在经之邪,宜小柴胡汤。解在腑之邪,宜黄芩汤。解少阳阳明合病之邪,宜大柴胡汤。

(太阴)以温运为主,宜理中汤或加附子。

(少阴)清热宜黄连阿胶汤,温寒宜四逆汤。

(厥阴)热者宜四逆散,寒者宜四逆汤,错杂者寒热互投宜乌梅丸。

经验

太阳病遇阳气虚者,过发其汗,易致亡阳。若误下,则发于阳者成结胸,发于阴者成痞气,体弱阳衰者成脏结,皆所谓坏病也。

少阴病而治不如法,则阴伤火旺,舌红焦干,下利清水,阴津有立涸之势。其有气高喘促,头汗如珠者,为垂绝之候。

厥阴病传变错杂,需视其厥与热是否平均。如厥三日热亦三日,渐至热多厥少者易愈,否则为病进。

总之,伤寒一症,表里寒热虚实,元一不有,变化万端。首须辨症精确,次须用药贴切。庶不迁移时日,酿成棘手,此伯未十年来经验所得,敢以忠告医家而贡献于病家者也。

(0)

相关推荐

  • 刘英锋 | 对“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理解与运用

    小柴胡汤的适用范围如此之广,就不由地使人要对小柴胡的使用指征倍加关注.仲景为此特立经文第101条提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作为使用小柴胡汤的指导思想,然如何 ...

  • 灵素之问 | 从阴阳五行到《伤寒论》六要素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3月5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 ...

  • 灵素之问 | 伤寒论得名及其概念演变与误解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4月22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quo ...

  • 《伤寒论》治疗阳明病多用方药,针灸如何治疗阳明病?

    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总结了六经病,阳明病是其中之一.为了治疗阳明病,仲景创制了不少方子,临床效果甚佳.若换一种思路,如何从针灸入手解决阳明病呢?著名针灸医家单玉堂先生的总结如下-- 阳明包 ...

  • 【秦伯未】药物配伍总结

    药物配伍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用两种相对的性质和不同气味.不同功能的药物结合,如气与血,寒与热,补与泻,散与收,升与降,辛与苦等,在相反相成中,改变其本来的功效或取其另一种新的效果.这类配伍最有意义 ...

  •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小柴胡汤证之第148条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小柴胡汤证之第148条 中部病辩证 一.少阳病 二.少阴病 三.部证 小柴胡汤证 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 口不欲食,大便 ...

  • 《通俗伤寒论》——阿胶黄芩汤

    秋燥.肺燥肠热,上则喉痒干咳,咳甚则痰粘带血,血色鲜红,胸胁串痰:下则腹热如焚,大便水泄如注,肛门热痛,甚或腹痛泄泻,泻必艰涩难行,似痢非痢,肠中切痛,有似鞭梗,按之痛甚,舌苔干燥起刺,兼有裂纹. 陈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7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7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 ...

  • 中风、脑梗的根源都在血液微循环,读懂伤寒论,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中风、脑梗的根源都在血液微循环,读懂伤寒论,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9,30条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