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治病, 治根! 关于血管性老年痴呆, 我分享一张方子, 把病根挖出来
点击加载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网络上,有人看了我的文章,说我是“文菩萨”。
对这样的称呼,我哭笑不得。
我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医人,一个在杏林中跋涉前行的小学生。
我把前人的优秀经验,转换成通俗的语言,传播给读者,扮演的就是一个“快递小哥”的角色。
真正的菩萨,是中医,是德高望重的中医前辈,是保佑了中国人几千年的传统医学。
读者朋友们,你们真正应该感激的,是他们啊!
点击加载图片
现在,我给你说一张医案,一张配伍。通过它,我们可以进一步感受,中医对国人的呵护,是那样的及时、温暖、细致入微。
很多年前,我参加中医老年病治疗专题研讨会,听与会者讲到了老年血管性痴呆的问题。
啥叫血管性痴呆?说白了,就是脑血管病变,如脑梗等等,伤害了大脑的机能,使得患者出现了认知、记忆、行为等功能方面的障碍。
这个在老年群体中,是非常多见的。
在这方面,有一张验方,于业界较有影响。咱们一起来看一下:
西洋参3到6克,黄芪15到20克,当归10到12克,川芎12到15克,水蛭3到6克,地龙10到12克,三七粉3到6克,远志6到10克,菖蒲6到10克,冰片0.3克。
这个配伍的创制者,是陕西省的杏林前辈,陶根鱼教授。陶教授的学术地位和贡献,我为了避免广告嫌疑,就不多说了。您可以在网络上自己查阅一下。
围绕这个验方,还有一张医案。这张医案,说起来,真是让人唏嘘慨叹。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性患者,年69岁,是一个退休的干部。
本来,这个人的性格特别好,喜欢找人聊天,很开朗,对家人、朋友,都十分热情。连园区里的小朋友,都特别喜欢这个老爷爷。
但是,就诊前一年,不知道为什么,家人发现他的性格发生了改变。
主要改变就是孤僻了很多,不爱跟人说话了,就喜欢自己一个人独处,有时候看窗外,一看就是半天,呆坐无神。
别人要是跟他说话,他会非常不耐烦,甚至会很激动。生活中稍有不如意,就会大声吵嚷。此人记忆力减退。有一次,居然因为一只拖鞋怎么找也找不到,还和老伴儿打了一仗。
所有这些,家人都觉得,是年龄大了,退休时间长了,性情难免有所变化而已。因此,未予重视和治疗。
但是后来,家人发现,他越来越不对。白天睡觉,晚上起床瞎闹,搞得家人邻居无法安生。别人劝他小声点,他就发火。他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归纳到一处,别人不许碰,不许拿。此外,他的记忆力减退格外明显,出门以后,找不到家。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这个人上厕所之后,不提裤子就跑出来,似乎感觉不到羞耻。
所有这些,都在提示家人,不能再这么耽误下去了。于是,赶紧带他就医。
点击加载图片
刻诊,见脉细涩,舌质暗,苔白,饮食尚可,但是表情呆滞、听力减退、头晕眼花、行动迟缓、记忆力和计算力,以及反应速度,都明显不如常人。
这时候陶师写了一张配伍,嘱咐患者好生服用。但见——
葛根、丹参、川芎、何首乌、神曲各15克,地龙、当归各12克,水蛭6克,远志、菖蒲、法半夏、天麻、白术、陈皮各10克。水煎服。
结果,患者应用12剂以后,神态大大好转,开始和家人、医护人员打招呼了。此后,患者又依方调养2个疗程,行为举止和从前几乎无异。
这里头是怎么回事呢?我来给你说说其中的道理。
其实,这个患者的问题,从舌脉辨证的角度来看,要考虑淤血。脉细涩,舌质暗,这是标准的淤血之象。因为淤血阻滞脉道,气血运行不畅,所以脉象就细涩,不流畅。因为气血运行状态不好,所以舌头颜色就发暗。
淤血,阻滞于脑,使得元神之府不得濡养,所以就发为痴呆。如果仔细检查,这个患者很可能有腔梗等问题。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得活血化瘀,化解淤血对脑血管的阻滞,令气血运行恢复,元神之府得到滋养。
医案里用的配伍,其实是我开篇最初介绍的方子的加减用法。剖析来看,就是丹参、川芎、地龙、当归、水蛭活血化瘀。制首乌养精血,补肝肾,以养元神之本。葛根有扩管脑血管的功效,侧面起到化瘀之效。半夏、白术、陈皮用于健脾理气,固护中焦。远志和菖蒲,用于醒神开窍。天麻止头晕。
医案里这个配伍,其实是去掉原方中西洋参、黄芪这样的益气之品,以健脾和胃的半夏、陈皮、白术代之。其他的,变化不大,依然是以活血化瘀为主。
我这么说,不知道你明白了没有。 如果没明白,不要紧,你把上下两张方子抄下来,对照分析一下,就知道了。它们的宗旨都是一样的,就是活血化瘀,让元神之府得到气血的滋养。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您参考,希望能帮助您找到,应对血管性痴呆的门径、方法。
其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能遇到这样的老人——不知道为什么,性格发生了改变,性味举止怪异。后来检查得知,是脑血管的缺血性疾病,影响了他的脑功能。这个现象,在一些脑梗的患者身上多见。有很多人,就是因为一次脑梗,导致神情性格大大改变,仿佛变了一个人,记忆力和反应速度大不如前。
点击加载图片
这个时候怎么办?很多家属跟着上火、无奈。其实,从中医角度看,就得活血化瘀,开窍醒神。我开篇最初提到的陶师配伍,就是这样的方药。我再说一遍:西洋参3到6克,黄芪15到20克,当归10到12克,川芎12到15克,水蛭3到6克,地龙10到12克,三七粉3到6克,远志6到10克,菖蒲6到10克,冰片0.3克。这里头,该补气的补气,该活血的活血,该醒神开窍的就醒神开窍,立法还是很明确的。这个配伍在当时来说,是受业界重视的,很多中医人都对它有所借鉴。
当然, 我说这些,只是为您打开思路,帮助您了解来龙去脉。涉及到具体应用,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进行。个中加减之道,在每个人身上是不同的,故而不宜盲目尝试。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人间疾苦,何其多也!作为一个中医人,我只能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时间,把好的经验,尽可能多地说给你听。我知道,这样的力量实在微薄。但是,哪怕是片刻的微光,也有照亮人心灵的希望。所以,我还得坚持下去。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