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画”案例分享 || 倍的认识(倍数关系)教学细节重现与反思
注:本文写于2017年课后,收入《“数学画”教学行与思》一书。
片段一: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黄花与蓝花的朵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了看得明白,大家可以像我这样,先把蓝花和黄花的朵数画下来——(注:这是新接手班级第一次渗透“数学画”教学,老师“扶”的痕迹多些。)
(师生一起画一画)
生说一说:黄花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为什么?(因为6里面有3个2,所以6是2的3倍)
追问:为什么要两个两个圈?(因为蓝花有2朵,黄花朵数与蓝花的2朵比,看含有几个2朵,所以要2朵2朵地圈。)
师:我们解决了这位同学提出的新问题,你还有类似的问题吗?
生1: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师:这也是一个好问题,大家能用刚才画一画、圈一圈、再想一想的方法自己解决吗?
学生自主画图解决,师巡辅。
生2:老师!我能不能画叉叉表示黄花?
我循声走近一看,一阵惊喜,这孩子有很好的符号意识(符号感):
师:可以呀!画花朵比较麻烦,为了简洁,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代替花朵。除了叉叉,我们还可以用哪些符号呢?
生(七嘴八舌):三角形,圆圈……
师擦去黑板上刚才画好的花朵图,改成三角形(略)。
学生继续,解决问题,反馈,说说红花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为什么?这里为什么要2个2个圈?有少数同学4个4个圈了哦!
追问:你能用两道算式表示这两个问题的思考过程吗?试试看!
生自主写算式,指两生上台板演(注:新教室班班通设备尚在检修中,暂不能用。)
生3:6÷2=3(倍)
生4:8÷2=4
师:和生3一样带“倍”单位的举手?和生4一样没有带单位的举手?(差不多一半一半)
其实“倍”是两个数量之间的一种关系,并不是单位名称,所以这样的问题不需要带单位名称。(将生3 的单位名称擦去)请有带的擦除。
部分学生作品:
1.循规蹈矩型:
2.见异思迁型:
3.个性鲜明型:
4.洪荒创造力型:
简析:
这位同学可能将2朵看成“1”份,(或者说就是以后要学习的单位“1”,是比较的标准量,在倍数关系中,确定标准量是基础。)所以才有1、2、3份,和1、2、3、4份。当然,一开始他还是将1份写成了“2”朵;后来没有写“2”朵,而是“1”份,表明他的思维有个发展过程。
虽说这位同学的答案不够标准,但是就其思维本质和思维高度来说,其实比很多“标准答案”更加有价值!
简析:
解决第一问时,他的思路还在既定轨道上;待到第二问,便有了偏差(至少在图文上看两者不是一个路子),但是最后的算式是对的。
所以,我需要与这位同学进一步交流一下:这里的“1个1”、“1个2”、“1个3”、“1个4”表示啥意思呢?真的很想知道哦!(所以,本案例未完待续……)
补记:单独访谈中,小作者抓抓头想了想,说:写倒了!是1个1份、2个1份、3个1份、4个1份……
片段二:
最后练习阶段,时间关系,只能处理P5“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自主完成填空,说说思路,最后列算式。
同学们列好后,先请一位男生上台写下他的算式:①50÷10=5;
不评价,接着请“不一样”的一位女生继续写:②1×5=5;
仍然不评价,再请“不一样”的另一位男孩写:③5÷1=5。
至此,再无“不一样”,于是,做了一项小调查:同意①的举手(2个),同意②的举手(5个),同意③的举手(大部分,除了前面的都举了)
请一位女孩(当时没想到叫第三个男孩说,而是任其回位了),说说③这样写的道理:因为绿带子有一段,而红带子有(我补充:这样的)5段长,所以红带子的长度里有5个绿袋子的长度,所以红带子的长度是绿袋子的5倍。
请②的女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大体意思是清楚的,师:她的思路是对的,只是算式若改写成5÷1=5更好,更能体现思路:5里面有几个1?(我用箭头将②式归为③式)
请①式的男生说说他的想法,他说:我是把红带子和绿袋子都扩大了10倍!师:哦!你把绿袋子看成10!这样子的话,红带子就变成了50,这样子红带子仍然是绿袋子的5倍!(其实,这位同学的算式里,包含了许多我们还没有学到的知识,比如扩大几倍,比如整十数除法,也许他在计算时更多是依据图式进行的,本质上归结为5÷1来算的。我也用箭头将①式归为③式)师:呃,扩大10倍好像复杂了点,其实可以就用5÷1的啦!不过,你的想法也没有错。(保护每个学霸的学习力啊!洪荒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