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进化链上缺失的一环被找到,人类起源问题或有望盖棺定论?
一具约有4700万年历史极其古老的灵长类动物化石的出现,揭开了人类起源问题的重要秘密,掀起了科学家寻找补充人类进化链上缺失第一环的狂潮,是人类进化研究中的重大发现,对于人类进化研究而言提供了可信的理论支撑,对于生物学而言提供了丰富可靠的科学解释依据。
迄今保存最完整的灵长类动物化石
这具全球独一无二的灵长类动物化石,引发了科学界的巨大轰动,让我们深入其中,了解到底引发了哪些令人震惊的神秘问题。
1这具古老的灵长类动物化石当前到底是什么情况?
2为什么会引起一些全球知名古生物学家的深入研究兴趣?
3化石所形成的历史背景如何?
4这具化石所隐藏的信息到底跟人类及现有的高级灵长类动物有何关系?
5化石所提供的信息依据能不能证明就是人类进化链上那缺失的一环呢?
(一)
这具极具科学研究价值的化石被发现于1983年的德国梅塞尔化石坑(Grube Messel),化石坑形成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科学家通过碳14的测定确定化石坑于距今4700万年前形成。
德国梅塞尔化石坑
如今化石标本被保存于挪威首都奥斯陆大学国家历史博物馆研究室,古生物学家尤恩.胡鲁姆(Jorn Hurum)最初在德国的汉堡古文物地下交易市场花费100万美金获得,他也是对化石深入研究的主要发起者。
化石标本是迄今最完美的一具灵长类动物化石,完整率95%,动物骨骼结构清晰完整,骨骼、皮毛、软组织、腹腔组织等纹理痕迹清晰可见,甚至可以目视到肠内未经消化的食物,化石发现后被私人收藏家分作2部分收藏20多年,乔恩获得后将2部分重新整合在一起,并使用聚酯树脂材料固定保存。
古生物学家尤恩.胡鲁姆给这块化石的主人公命名为伊达(IDA),为它新设立了一个古生物科目-----假熊猴科(Notharctidae),为了纪念达尔文诞辰200周年还命名了一个学名-----麦塞尔达尔文猴(Darwinius masiuaen.gen.n.sp)。
化石伊达
(二)
尽管尤恩.胡鲁姆是名副其实的古生物学家,但要想揭开化石标本的所有科学秘密,仅靠他一人之力显然无法完成,这可是科学研究的一项大工程,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没有个几年功夫和多个领域的专长人员,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问题。
他邀请了各研究领域的知名科学家,希望发挥他们各自所长,尽快得出确切的科学结论。
人类学家霍莉.史密斯,专攻牙齿骨骼与现灵长类动物骨骼对比的研究,找出其中的差异和共同点,确定伊达生前的实际年龄。
早期灵长类化石专家简思.弗朗森,负责化石出土地的信息考察和化石保存问题,确定化石标本的实际历史年限。
古生物学家尤恩.胡鲁姆
始新世专家菲利普.金格里奇,负责制作三维模型,建立数据信息并制作复制品,推断伊达当时的生活环境和死亡背景。
尤恩.胡鲁姆负责在标本中寻找发现重要信息,为其他人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财力物力的支持保障。
(三)
虽然当前主流科学家都认为非洲是人类起源之地,但这块化石却是个例外,它来自欧洲本地德国的梅塞尔遗址,形成于4700万年前的欧洲大陆,根据对地质年代的推算可以追溯到中生代的始新世,通过回溯信息可以重塑当时的生态环境系统。
德国梅塞尔化石遗址
始新世的地球刚好处于全球最温暖的时期,大陆漂移还在继续,亚欧大陆跟印度次大陆刚好撞击喜马拉雅山开始抬头,所有的陆地都处于热带雨林气候,给灵长类动物的进化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在梅塞尔遗址出土的古生物化石还包含了更多的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由此可以推断哺乳动物在当时是新兴主宰者,当然跟旧有的古生物还是同台竞争,而灵长类动物的存在在当时已经很普遍。
始新世的欧洲大陆跟非洲大陆在地理气候上没多大区别,恐龙等大型爬行动物灭绝,只剩下些小型爬行动物,那段时期是历史上最为温暖的时期,到处空气温暖湿润,茂密的参天大树随处可见,这无疑给了各类哺乳动物最好的生存环境,尤其是灵长类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和食物保障。
挪威首都奥斯陆大学
梅塞尔遗址是一个环形火山坑,而伊达的化石是在火山口地层中出土,5000万年前的梅塞尔,地质活动造就了一个环形火山口,几百万年后地质活动趋于稳定,火山口变成了一个深达200多米的湖,周边植被茂盛物种丰富。由于长时间地质活动的影响,湖面以下不时会冒出大量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碳和硫化氢,在看似美丽如画的湖面上却是危险重重。
伊达很可能是在当时到湖边喝水,吸入了过量的有毒气体而致命,毫无知觉地跌入了湖水中沉入水底,被淤泥和杂物埋入地下日久后形成化石,被发现前由于没有受到外力的影响,所以几乎整个身体完整的保存下来。
(四)
化石伊达上半身
1 首先通过目测化石标本就可以断定的结论是,伊达没有具备大多数灵长类动物的雄性特征的阴茎骨,显然她是雌性;一只手掌骨关节增生增大,判断是受过骨折伤害而后愈合所致;骨骼显示粗壮矮小,化石文理特征说明肌肉发达身体强壮。
2 根据骨骼结构特征,可以判断伊达的生活习性,从拇指和大脚趾的结构外观来看,尤其是灵长类动物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指甲,这些现象完全符合以抓握为主的树栖攀爬特征,可以断定伊达的生活习性符合灵长类动物的群居特征。
化石伊达的手掌
科学家从牙齿结构和形状推断出伊达的饮食习惯,通过对人类和猩猩及其它灵长类动物的牙齿齿系对比,可以发现她典型的灵长类动物特征,牙齿符合杂食动物特有的表现,有着锋利的臼齿和犬齿,主食应该是果实类、树叶或其它昆虫。值得一提的是,伊达的化石内脏中保存着她最后一顿饭的信息,食物范围可以确定出是植物的果实、种子和树叶。
大多数的灵长类动物牙齿的数目是32颗,而伊达的牙齿数目刚好介于这一数值范围,科学家通过对牙齿的电脑断层扫描和最先进的CT扫描,将影像合成了三维模型进行比对发现,从齿系及牙齿磨损情况判断她还是一个儿童,这是因为她同时具备乳齿和恒齿,年龄约在1岁左右,相当于人类6-12岁的儿童。
化石三维造型
3 仅仅通过对化石的身体比例和手指长度,可以直观的判断出她是一只狐猴,但科学家的首要目的是拿她跟现代狐猴的骨骼作比较,以便找出差异和相同点的原始特征,鉴于狐猴是灵长类动物中最为古老的种类,加上其品种丰富程度最高,在对其研究中非常容易的找出它们共有的原始特性。
在梅塞尔化石遗址同时期出土的还有几个较为完整的狐猴化石,科学家最先将狐猴化石跟现代的狐猴骨骼作比较,其中没有发现明显的进化差异点,狐猴化石的原始特性在现代狐猴身上随处可见。
低级灵长类动物的梳理爪
原猴亚目的狐猴最关键的骨骼特征是下门齿和下犬齿构成了像梳头梳子那样的齿梳型结构,另外每个手掌和脚掌上都有一根梳理皮毛或互相联络感情所用的梳理爪,这两个独特的特征是低等灵长类动物共有的特性,如果伊达具备这两样特征,显然它就跟人类的进化进程没有关系,或者说它只是一只很古老的低等原猴亚目动物。
研究对比发现,伊达的脚爪不存在原猴亚目动物的梳理爪造型,五个指头和人类及其它各高级灵长类动物却出奇的一致,有明显的指甲形状;同样,牙齿也不像狐猴那样长有一排齿梳型的下门牙齿,显而易见伊达不具备原猴亚目动物的最基本的2个特征。
齿梳型门牙
齿梳型门牙齿
鉴于化石保存的95%的完整性,伊达的骨骼没有受到过外部人为的损坏,且牙齿外观结构完整,所以由此断定伊达不属于原猴亚目,不是狐猴进化道路上的一环,而是跟另一个类人猿亚目相关的群体性动物有关。
4 随着科学家持续深入的研究,在确定伊达不属于原猴亚目后,科学家于是将主要的研究目标转向了类人猿亚目动物。
伊达的骨骼特征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类人猿亚目的共有特征,将伊达的骨骼跟黑猩猩对比发现,两者的共同特征非常明显,髋骨的结构和四肢结构有着明显的相似度,符合相同的运动体系,都具备四肢走路树上攀爬典型的生活习性,手指和脚趾结构几乎一模一样,5个手指和脚趾且相对,脚踝关节距骨结构差别不大,说明可以偶尔站立行走。
化石三维造型
脚踝骨是连接腿骨和脚的重要关节,是支撑身体重力和运动的重要部位,伊达的这一骨骼特征表明,它跟现有的高级灵长类动物都有着必然的相关性,而人类自然也无法排除在外。
1974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露西”化石,尽管仅仅保留着40%的完整度,但仍然信息量丰富,尤其是能够直立行走的骨骼生理学特征,让科学家将人类进化史追溯到320万年前,确认了南方古猿阿法种的祖先身份。
露西正是当时猿向人类过渡的原型,她的出现让人类了解了自己的进化史,这对于人类起源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把伊达和露西相比,后者更接近于现代的人类,而4700万年前的伊达虽然尽显古老,但是两者之间并不缺少共同点。
化石三维造型
科学家将“直立行走”定义为由猿向人进化转变的重要标志,露西的这一特征完全符合这一定义,由此被科学家确立为人类的最早祖先。通常人类是直立行走的典型智慧动物,拿现代智人的脚踝骨和露西作比较会发现较高的相似度,如果拿伊达的脚踝骨跟露西作比较,依然会发现有很高的相似度,显然伊达踝关节距骨跟人类相比的话,外形结构差距仍然不大,只不过是大小上的区别大一些,这一比较结果说明,4700万年前的伊达就开始向着直立行走进化,她清楚地表现出了现代人的骨骼特征。
人类距骨跟伊达距骨对比
5 通过对化石样本的研究,科学家认为伊达这个物种是灵长类动物进化过程中分离出来的第一个分支,现有的人、猿、猴等高级灵长类动物都属于这一分支,最大的特征就是有着跟人相似的手脚结构,眼睛和面部朝前,除此之外它们一样视力发达智力较高,牙齿数量和齿系有着普遍性特定的特点,恒齿替代乳齿的规律是灵长类动物极为普遍的现象。
狐猴
(五)
伊达的骨骼既兼有原猴亚目共有特征又兼顾了类人猿亚目的共有特征,很明显是介于两个分支之间的物种,这说明它跟始新世的两个灵长类动物进化分支存在必然的联系,这恰好符合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理论,达尔文认为自然界的物种都是向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慢慢进化,会根据生存环境的变化做出极其细微的调整,甚至通过改变自身的结构来适应新的环境,最终会分离出全新的物种。
在每个进化分支的节点上都会产生一个过渡性的物种,伊达很可能就是这个原猴亚目和类人猿亚目分支点上的一个过渡性物种,通过种种证据表明,化石同时具备两个亚目动物的基本特征。
灵长类动物狒狒
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的埃里温.西蒙教授是研究这一问题的权威专家,他收藏了全世界大量的灵长类动物骨骼样本和化石样本,专门研究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过渡性物种,他持有跟达尔文一样的观点,认为在动物的进化链条上出现过渡性物种是必然,如果在原猴亚目和类人猿亚目之间找到这个过渡性物种,将会是一个震惊世界的问题,这无疑又一次狠狠地证明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始新世专家认为,始新世是灵长类动物进化的关键时期,没有始新世的哺乳动物的出现,可以说就没有现代的人类和其它灵长类动物。菲利普博士对始新世的研究非常权威和专注,他的理论是,在始新世早期的灵长类动物开始出现分化,即原猴亚目开始出现进化分支,分离出了类人猿亚目,伊达则是这两个亚目之间的过渡物种;原猴亚目的主要成员是狐猴,至今在进化中没有明显的变化,而类人猿亚目就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它渐渐分化出了更高级的猿和猴,人类则是在猿的基础上分化而来。
黑猩猩
尤恩认为伊达生活的4700万年前,很可能就是灵长类动物的进化起点,伊达同时兼备了两个亚目动物的基本特征,这个非同寻常的证据的确是定格了进化历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如果伊达确实是类人猿亚目的共同祖先,那么他必定跟人类的祖先有着一些共同特征。
考古学家理查德.李基认为,关于人类起源的学说是受达尔文的“进化论”影响,人类到底是不是由猿类进化而来众说纷纭,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换个角度来解释这一问题,是不是可以把人类起源否定为由猿类进化而来呢?李基认为当然可以,人类进化论的本质只不过是人类自己所赋予的一种定义,人类既可以否认又可以承认,与其说由猿类进化而来,还不如干脆说人类就属于猿类的某个高级属种,区别是人类要比其它猿类更智慧更聪明。除了以上承认和否认两种选择,我们还有哪些选择呢?至少在当前还没有哪路神仙或地外高级智慧生物亲自站出来向世界声明,人类是由他们创造出来的结果。
狐猴
这样的观点实际上是取决于我们人类自己对分类标准的定义,既然人们不支持进化论,那么正如李基博士所言把人类定义为猿类的一种就显得更符合逻辑,问题是人类的分类标准是由人自己定义的,所以有绝对的权力将猿和人分开,这在逻辑上显然更有利地支持了进化论。
一百多年前的达尔文用《物种起源》告诉了人们,进化论不管你信不信,它都是科学中的一大成果贡献,尽管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祖先是动物、自己是由动物进化而来,但是科学就是科学,除非你能拿出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来否认它。
达尔文
要想人类能够接受自己是猿类进化而来,可能相对还是比较容易,因为猿类的行为特征和生理特征跟人类非常的接近,即使这样仍然还有很多人都极力否认;可是要人类接受自己的祖先就是类似狐猴的事实,这显然在情感上难以接受,尤其是将进化历史追溯到4700万年前,无论是从证据角度还是从情感角度都显得很难接受。
站在生物学角度而言,生物多样性的理论基础就是进化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所有动物的生命都会因为进化论而被诠释,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进化论所有的生命都显得毫无意义。
猴
所以,科学家认为早期的灵长类动物分化出人类和非人类两条进化链条,把伊达定义成进化链条上的过渡性物种显得相当恰当合适,在人类进化链还未补充完整之前,她成为人类进化链上那缺失的一环正合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