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团队研修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07年深秋,一场以“问题解决”为主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的主题研修活动在北京山区延庆县拉开了帷幕。专家的报告、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都令人兴奋不已。但是,课后一些教师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不止一位教师说,这些课设计得挺好,值得借鉴,“但是一到课堂里,遇到问题时我又不知所措了。”
面对延庆老师的问题,我在思索:要想真正满足广大农村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执教能力的普遍需求,仅靠带几个徒弟、结几次对子是否就能解决问题?怎样构建一种更有效的方式,使更多人参与和受益?我想到了团队研修,把一个人的力量转化为一个团队的力量,用团队去影响周边,这样的研修才有穿透力,它是广大教师共同成长的一个基石。
寻找教师研修的有效策略
为进一步促进北京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2008年,北京教科院成立了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北京市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工作定位和目标是:为北京市小学数学优秀教师的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和服务;开发科学可行的教师研修课程资源;培养具有高专业品格、高专业技能、高合作精神的数学优秀教师队伍,在全市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带动、辐射作用。为了更好地传播教育教学资源,我和团员们在关注自身专业发展的同时,努力摸索团队研修的多种策略,以此实现我带团员、团员带周边的“1+10+N”的工作站辐射带动机制的建设。几年来的实践探索和研究,初步形成了以下六大教师团队研修策略。
策略之一:名师引领,从成功经验中汲取专业营养。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努力把自己的成长历程、工作经验、教育思想等呈现给团员们,让大家在学习、分析、总结、提升的过程中实现共同成长。我们的团队又是开放的团队,北京的名师、全国的教育专家都是我们宝贵的资源,我们从他们身上汲取专业营养,实现了在名师引领下的专业成长。
策略之二:课例研修,借助精心组织的教学过程开展行为干预。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起始点。团队引导基层教师以真实的教学实践为研究载体,让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情境中反思自己的行为,让基层教师在互动、建构中获得深刻的专业成长体验。
策略之三:课后访谈。学生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资源,“通过课后对学生的现场访谈,引发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这是团队在促进教师提升执教能力、实现专业成长的又一个开创性的研修方式。
策略之四:同伴互助,在互动建构中生成教学实践知识。互助同伴在奉献个人经验与智慧的同时,也能分享来自其他教师的经验与智慧。从突破个人视野的局限性到学会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最终实现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
策略之五:“1+10+N模式”的辐射合作机制。“1+10+N”是我们近年来在教师研修实践探索中提炼出来的工作思路。“1”代表由我率领的72位数学教师组成的团队。“10”代表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的10个分站。“N”代表由团队和分站辐射的众多的周边教师。
策略之六:资源建设,增强对于实践策略的理性认识。团队所倡导的“资源建设”是指制订个人发展规划、阅读经典、反思总结、网络互动、课题研究以及构建标准等,这些研修过程中产生出来的重要资源,将为后续的教师研修提供课程资源。
教师需要群体支撑与集体智慧
几年的团队研修历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团队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
在团队学习研修中获得发展。每位教师在学校的主要工作即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这一系列的工作似乎都是以“个体劳动者”的身份完成的,体现了教师个人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及人格素养,这是十分有限的资源。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使教师感到需要群体力量的支撑,需要同伴智慧的分享,需要专家的引领。组织团队的集体学习、研讨,可以让教师分享集体智慧,了解多元化的教育价值观。因此,教师在集体组织的团队学习研讨中可以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历练中获得发展。教师工作的价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体现。教师的教育理想与追求、教学艺术与手段都是在课堂实践中得以实施的。因此我们认为,教师要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历练自己,要注意案例的积累与研读,特别是在对比案例中思考,通过“双师同堂”“同课异构”等案例研究中提升对课堂教学本质的认识,提高执教能力,进一步积累自己的实践知识,努力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获得发展。校本课程、教师研修课程均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并在教师研修中不断开发和完善,而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教师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工作的体现。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教师对课程本质的理解,研修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促进,课程资源的建设使教师真正成为课程的主导者,在开发的过程中,教师的全方位的素养会进一步得以提升。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