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害怕是从体检开始的

每年的例行体检都是特别考验心理素质的时候,而这种考验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变大。
那段熬夜刷剧、通宵唱K、举杯畅饮的年华里是不畏惧这些的——撸起袖子,闭上眼睛,任由护士抽完一管子的血,任医生拿着听诊器在你胸口一脸严肃地仔细听辨着,你只管在心里默念着:赶快结束,弄完可以去哪儿逛一圈了。
是什么时候开始害怕拿着一张体检单,胆战心惊地走进一间间检查室,屏息凝神地配合着医生的各项检测,还时不时瞄两眼电脑屏幕,揣测着看不懂的曲线所表达的意思,结合着医生的表情妄自推断?
二十多岁的年纪,大部分时间仍是“从前那个少年”,1天的时间混杂在老老少少的体检队伍里,再用一小段时间为了体检单上的一些“上下箭头”夹着尾巴“保温杯里泡枸杞”。这种大部分时间自由欢脱,小部分时间忧心忡忡的害怕,总是接不着地气的。真正害怕的人,早已买好了一个又一个保险,自己的、家人的。我一个同事有两个孩子,背着房贷的她一度向我推荐了好多保险:“一定要买保险啊!现在生病真的是生不起……”
小时候特别希望自己有个感冒发烧什么的,这样就可以不用上学,而且还能得到全家人的悉心照顾;而成年人的世界根本不敢生病,一个人时,不敢生病,不敢面对独自躺在病床上的孤独和无助,背后有着一家子人时,更不敢生病,工作、家庭、父母、孩子……在“生病”这件事上,我们并不想让太多人产生共情。
前阵子,看到一个朋友发了条动态“好想去做个全身体检,但又特别不敢去。”这种害怕,绝非是无病呻吟、故作矫情。
因为疫情的影响,我把上半年的体检拖到了下半年。体检的前一晚上,严格按照须知,清淡饮食,按时入睡,但所有的刻意而为反倒会弄巧成拙,那晚,我失眠了。第二天,睡了个懒觉,不紧不慢地化了个淡妆,一个人去了体检中心。高温天里的工作日,体检中心的人还是不少,登记了个人信息之后,就拿着自己的体检记录单开始一项项检查。第一项是抽血,一系列指标背后都是以我六管的鲜血为基础的,侧过身不敢看针尖戳入血管的画面,不受控制地踮起脚尖,认真听着护士换管的声音,心里默数着,大概过了有四五十秒的时间,终于等来了那句“摁住5分钟”。
特别害怕抽完血后手臂上的淤青,仿佛是在脑海中来了个抽血的情景再现,所以,一般我会按15分钟。体检要背双肩包,手机就不要拿在手上了,左手抽血,右手按着,左手再把体检记录单轻轻地拿着,保持着这个姿势开始轮转于各个检查室间。互联网加持下的体检能够很好地对人群进行导流,除了一些耗时比较久的项目,一般都不需要排很长的队。在医院中排队是一件极其焦躁的事,时间会让原本的害怕变本加厉。如果这时候旁边再有一些人叽叽喳喳谈笑风生,那内心的火气是蹭蹭蹭不断上涨的。
虽然一直觉得体检中心没有医院靠谱,但排队时间少真的是很大的优势,而且大部分医生都特别友好。“小姑娘,没有问题哈,都正常。”“你把包放这儿,消过毒的,放心。”“你太瘦了,要多吃一点呀!”不管是他们的服务标准要求他们如此,还是怎样,这些暖眼暖语总能在这种情境下特别安抚人心,这也算是医生给到我们的安全感之一吧。
我一直都觉得医生和警察是两个特别给人安全感的职业,一个拯救生命,一个保护生命。2020年这个不平凡的一年里,我们愈发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和活着的幸福,在所有重要事情的范畴里,健康和平安是最为重要的。曾经的少年时代里,未曾感悟的人生道理,在之后的日子里,在经历过越多越多的事情之后,慢慢浮现、慢慢内化成自己的“真理”,偶尔会拿来去劝说他人,以“过来人”的身份。
这种“劝说”是言者的“语重心长”,却是听者的“过耳即忘”。就像十年前,为了将忙碌的学习生活中难得的周末充分利用,开着台灯,捧着小说,通宵达旦,全然听不进爸妈那句“早点睡”的叮嘱;十年后,哪怕和朋友微信聊得再欢,到睡觉时间了,就会按时收尾挂断,彼此也都能理解,“晚安”之前慢慢开始加了句“早点休息”,这是时间带来的改变,还是日益增长的年纪使然?
不管怎样,开始懂得照顾好自己,终归是一件好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