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子成真?二维码墓碑“扫墓”已成现实

还记得当年那个段子吗?

“若干年后,墓碑上只刻二维码,路过时拿出手机扫一扫,一生的故事就出来了……爱过谁,恨过谁,还牵挂着谁,简称:扫墓。”

这个看似戏谑的段子,早已成为现实。

今年,泉州皇迹山陵园,有这样一块墓碑十分特别。墓碑简单地刻有墓主人夫妇的名字,中间是一个大大的二维码。扫码后,随即跳出一个微信公众号,这一公众号共发了四条缅怀墓主人的信息,其中详细地再现了两位墓主人奔波、操劳的一生。此外,还有一条信息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两位墓主人在世时场景,去踏青、去玩雪、新西兰探亲、去新加坡……可见,两位墓主人在世时的生活十分精彩,他们的后人也十分孝顺。

“墓碑上贴二维码,扫描了解墓主人的生平,这在整个陵园找不出第二个,可见墓主人的后人十分用心。”皇迹山工作人员介绍,这座墓建于近两年,他猜测墓主人后人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后代子孙记住祖辈的艰辛与不易。

最早利用这种方式的人是当时53岁的英国妇女吉尔·图蒂特(Gill Tuttiett),他的丈夫在2011年因心脏病去世,她将一个二维码安装在已故丈夫的墓碑上。

这种二维码与刊登逝者生前资料的网站相连接,吊唁者只要扫描一下墓碑左下方的方块形二维码,手机屏幕上就会出现一个关于逝者生平、照片、视频以及亲友所致悼词的网页。若拜访者有这个网页的登录密码,还可以对上面的内容进行更新,如献上自己的悼词等。

很快这种方式风靡西方各国,英国多塞特郡一家丧葬承办机构的工作人员斯蒂芬·尼莫表示,二维码先是蚀刻在一小块花岗岩或小块的方形金属上,然后再嵌入或者粘在墓碑上。“我觉得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技术,提供更多有关逝者的信息,回忆他生前的美好时光。”

二维码墓碑进入中国

2012年清明,中国二维码墓碑的引进开发者胡剑波回老家扫墓,他说:“我老家在福建一个偏远的山区,以前回乡扫墓的时候,发现漫山遍野的墓地上只刻着那寥寥几个字,如果不是跟着长辈,甚至不知道面前祭扫的是哪位先人。”胡剑波就在想,有没有办法从墓碑上获取自己家族在那个时代的信息,后来他决心效仿英国那家公司的做法。

出国考察后,他发现制作一个二维码墓碑并不复杂,大致5个步骤就能完成。首先在官网上注册用户,创建一个逝者纪念园,然后将逝者的照片等信息上传,工作人员会根据信息内容进行后台编辑,最后将网页链接转化成边长7厘米的正方形铜质二维码,客户只要将这二维码嵌入墓碑上即可。

2013年1月27日,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基督长老教会牧师谢连富过世,他的次子谢荣雅在父亲的墓碑和骨灰坛可上QR code(二维空间的条码),只要以智能型手机扫描二维条形码图形,即可连接谢连富的社交网站,了解他的生平与传奇故事,这是台湾独有的QR code墓。

二维码墓碑是如何使用的呢?

1、登录二维码墓碑官方网站,并且免费注册账号,手机扫描2d回忆二维码墓碑

2、账号注册完成,在会员管理后台创建逝者纪念园,并且编辑逝者信息、上传照片、视频等。

3、通过会员管理后台下单购买二维码墓碑。

4、将二维码墓碑粘帖在逝者墓碑上。

5、后人只需用手机拍下墓碑上的二维码即可访问逝者纪念园了解逝者的一生。

当传统的扫墓真的变成“扫墓”,你怎么看?

然,敬与不敬,在人心,而不在形式

很赞同下面这位网友@“倪洋军”的评述:

“相对实地祭扫而言,比如二维码扫墓这样的网上祭扫要进步得多,也方便得多。墓,位置固定,凭吊祭奠,空间是阻隔,时间有限制,那些远走他乡的亲友也许无缘前往。而网络是一个跨越时空的虚拟平台,它可以不受时空的束缚。而且,更重要的,也许是满足了一种精神渴求肉体消亡之后,在网络空间,实现了某种形式的永恒。

所有的逝去都是为了更好的归来,在若干年后,人们惦念逝者,不仅仅是凭模糊的记忆,而是能清晰的扫出亲人的生平,当做作为永不褪色的墓志铭。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谱写着自己的生平,把它以某种方式呈现给世人。

在人生百年后,当人们回忆过往,我们所有清晰的图片和文字,随时穿越时空,在子孙后代眼前呈现,留下那些最难以忘却的纪念。

而它,之于我们

则是让我们懂得时光珍贵,此生,不能虚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