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民营石油第一人龚家龙
产业报国---记中国民营石油第一人龚家龙
中华龚氏网专访稿(文/龚旭群) “不畏困难、永不言败、敢于胜利”是龚家人的信念。龚家龙,改革开放的时机让这个17岁在钻井平台上当工人的学徒,成了商场上叱咤风云的领军人物。跟许多民营企业家一样,在他辉煌的事业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创业艰辛,龚家龙自然也不例外。作为当年叱咤风云的企业领头人,普通人很难了解他人生和事业上的坎坷。但历程的艰辛与困苦并没有把他打垮,龚家龙变得低调、豁达淡定,更加的执着追求、不懈努力。一鼓作气走了十多个国家考察项目,扩张并购了海外两家石油上市公司,收购的钾矿并得到了政府层面的认可。做大事、立大业,把成就国家利益永远放在心头。
龚家龙与龚巧玉院士合影(图 龚氏网/摄)
一、起点
1954年,湖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喜悦中迎来了一个婴儿,起名龚家龙。他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是荆州市农科所的技术人员,母亲是农学院教师,17岁时,龚家龙就脱离了家庭,背叛了知识分子的家庭背景,成为湖北江汉油田石油井架上的一名钻井工人。
中国少油,尤其是中部地区。稚气未脱的他在江汉平原大找油的口号鼓舞下,站在石油井架边,看到喷射上来的浑浊的水。他不知道,今后自己的人生会因为这种遍寻不得的黑金而改变。
由于工作认真,头脑灵光,年轻的龚家龙很快得到领导赏识,被派去学习汽车修理。仅过了一年,他就能把一辆拆散的解放牌汽车全部装上。
刚好,荆州轻纺工业局组建车队,他胆大心细,头脑灵活,待人真诚敢揽事儿,后升为车队队长。
上世纪八十年代,计划经济的体制下,买一袋米一匹布都需要指标。车队需要一批车,没钱,也没指标。
龚家龙却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主张从国外买一条废旧的船。运到江边,将船身的钢板拆开,拿到上海、北京等地换汽车。那时候钢材紧张,车厂的生产能力也有限,有钱也买不到,但用钢铁却能换购。市价四五万元一台的北京吉普,他只要花一万多。用钢材换来汽车,这件事让整个轻工业物资局对他另眼相看。
倒腾香烟为他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那来自一江之隔的湖南常德。
常年与全国各地到处跑的司机接触,龚家龙消息灵通。一次,他得知湖南常德市卷烟厂缺原料,而河南的烟叶却大丰收。
于是,龚家龙把河南的烟叶运到常德卷烟厂,换来成品香烟。带着车队拉香烟回湖北卖。他自称,现在常德卷烟厂的产品“芙蓉王”香烟在湖北卖得很好,和他当年的这一举动还有很大关系。
一个月赚了三百多万元。这是香烟带来的暴利,这也是龚家龙大生意的开端。“
第一桶金”的轻易获得,让龚家龙有了做生意的想法。1988年,他彻底离开国企。
1988年,他注册成立“湖北省荆州地区生产生活资料产品经销公司”。
他又用交换手段,换来社会上急需的商品。冰箱、车辆、洗衣机等等。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他卖什么都赚,两年后,即身家千万。
很快,倒腾“冰箱彩电汽车”这样的小生意,他已经放不进眼里了,龚家龙迷上了石油。
计划经济时代,县处级的干部才能用液化气,供应紧张。长期全国跑,他知道东北辽河油田有很多油,但运不出来。龚家龙又出大手笔,他买了个火车车皮,把油拉了回来,“敞开卖”,销售极其火爆。
不过,在当时的环境下,为了绕开政策壁垒,尽管他的公司为他个人出资、独立经营且自负盈亏,还是挂靠在轻工业物资局名下,注册登记为全民所有制企业。而这为日后的产权纠纷,埋下了伏笔。
二、发家
其后,龚家龙开始大规模地建设加油站、修建油气码头、油气储库、组建油气运输车队、油气运输船队……1996年12月7日,资本嗅觉灵敏的龚家龙抓住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机遇,推动天发股份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一跃成为民营石油行业的龙头企业,并成为全国民营石油企业中唯一一家所有牌照齐全的石油类上市公司。鼎盛时期,在长江流域,在湖南、湖北等地,龚家龙拥有一百多个加油站、2座20万吨级的油气库、长江边上大型油码头、大型油气运输车队、大型油气运输船队,其资产达到几十亿。而此时,中国石油两大巨头中石油、中石化,都尚未组建。
与此同时,龚家龙还开始涉足农产品加工行业。1997年3月,在国家关于大集团发展战略精神的指导下,龚家龙组建了湖北天发实业集团公司,并形成成品油及液化气经营、农副产品深加工、日用化工、制浆造纸的四大主营业务。
龚家龙此后主导天发集团一口气把湖北的15家濒临倒闭、资不抵债的国企收到了旗下。这些企业包括7家大造纸厂,2家木材公司,1家畜牧良种场,以及中国著名的活力28公司等多家国企。
到2000年时,天发集团又拥有了第二家上市公司。天发集团已成为湖北省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不但拥有全国民营石油企业唯一所有牌照齐全的石油类上市公司天发石油,还拥有年加工能力超百万吨的现代化油菜籽加工企业天颐科技,是江汉平原的重要龙头企业。
随着资产规模的不断壮大,龚家龙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杰出贡献,1996年天发集团只有二百七十名员工,而1998年年底,职工总数激增到两万多人。
伴随着企业的逐步壮大,龚家龙还逐步将目光投向了如何带领民族企业走出国门的问题上。在精心筹备很长时间后,2004年12月11日,龚家龙联合全国100多家民营石油企业发起成立了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涵盖了石油行业的上、中、下游各个环节,并当选为首任会长,开创了中国民营石油业发展的新纪元。
三、产业报国
经历了一些事情,让曾经高调的龚家龙开始低调,豁达淡定。他花了两年时间到南美、北美、中东、非洲等地考察了多个项目,涵盖中国急需的石油、钾矿、镍矿、铀矿以及煤矿、纸浆厂等等项目。为了境外收购,龚家龙与他在石油商会任会长时的伙伴成立公司。随后,该公司以较低价格买下在加拿大上市的石油公司78%的股权,紧接着拿下另一家在加拿大上市的石油天然气公司68%的股权,这两家石油天然气公司的油气储量很丰富,他为自己的举动至今还有些自得。
龚家龙率领的长联石油积极落实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利用全球金融危机的有利时机,在海外收购了一家钾肥公司大部分股权。据悉,该收购的钾矿面积高达7000平方公里,钾盐资源总储量300-400亿吨。
在这个战略都背后是龚家龙意识到,随着全球对资源争夺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资源集中于国际能源巨头手中,而由这些跨国巨头垄断资源的后果则将是中国在许多能源价格话语权的缺失。作为最大的钾肥进口国之一,若钾肥资源被国际巨头垄断,中国钾肥产业就有重蹈铁矿石覆辙的可能。一个典型案例是,被包括必和必拓在内的全球三大矿山垄断的铁矿石价格连年暴涨,中国钢铁企业损失非常惨重。
事实上,掌握钾肥资源并不仅仅在商业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钾肥资源更关乎着我国的国计民生,特别是关系到我国农业发展、粮食安全和农民的切身利益。
众所周知,我国是人口大国,钾肥是粮食生产的主要肥料,现在我国钾肥70%依赖进口,国内钾肥依赖进口是长期趋势,因此业内人士呼吁,国内企业应该积极参与海外钾肥的竞购,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龚家龙以满腔的热情和独到的眼光赢得了海外竞购的第一步,他率领长联石油收购的这家加拿大公司规划建成年产1000万吨产能的钾肥生产供应基地,可满足我国农业生产数百年的钾肥需求。专家认为,针对加拿大钾肥的争夺,绝非仅仅是企业之间的商业战,也是事关国际钾肥价格话语权的重要问题。此项收购的完成将使我国成功利用国外市场获得国内急需的特大型钾肥矿资源,对于我国农业健康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实际上,龚家龙早已意识到钾肥资源对中国的重要性,怀揣着那份产业报国的赤诚和激情,他在重新踏上创业之路后果断地眼光放在了海外的钾肥资源上,而这也并非龚家龙第一次实践其产业报国的梦想。
几年前,在他的积极倡导下,由他担任董事长的天发集团牵头、几十家民营油企加入、以“弘扬民族精神,团结各方力量,打造石油航母,开发海外资源,补充国内供给,保障能源安全”为宗旨的长联石油,于2005年6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
他数次曾公开表示,民营石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培育和发展民营石油跨国公司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重道远,也是民营石油企业发展和实现报国梦想的必由之路,而为国家找回更多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成为了他不断追求的目标。
人到中年,依然有着执着的追求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把做大事、立大业,把成就国家利益永远的放在心头,是龚家龙坚定的信念。在做大做强石油产业之外,那深深的产业报国情怀更是隽永的烙刻在心间。
执着的产业报国之志,浓厚的民族情怀,成就了龚家龙先生的事业,也在不断的书写着他那传奇而闪光的人生。做大事、立大业,把成就国家利益永远放在心头,同时也时刻惦记着龚氏家族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多次参与龚氏家族祖地建设。他的敬祖爱宗情怀使龚氏子孙倍感亲切。希望在他的带领下、龚氏家族能够齐聚一堂、齐心协力为国为民做出巨大的贡献!
四川龚氏网传媒有限公司原创作品,转载请咨询。
监制丨龚国林
作者丨龚旭群
编辑丨龚进军
来源丨中华龚氏网访谈频道
本文地址:https://news.gongqq.com/bureaus/2021/0811/3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