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内在动力?

· 如果喜欢本文,记得点在看 ·

2020年,注定不平凡,社会大的磨难,也引发小环境里工作生活的各种变化,当外部的环境越发无法控制时,幸好,我们有时间和自己的内心呆在一起,因为越向内走,越清澈,也越有力量。

在这个时间里,我回看了自己这几年的成长,磕磕碰碰,一度习惯讨好他人来获得认可,尤其是2019年在全新领域的工作里,我看到自己没有内在动力时给自己/工作/身边的人带来的影响,各种挫折和起伏反而让自己越发看见自己的内心,清晰自己的方向。

你也许会问,我是如何渐渐的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内在的动力?

所谓内在动力,正好最近在听杨杰老师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内在动力》,她将内在动力的核心定义为【感觉】,有内在动力就是有好的感觉,这里的感觉分为【基础感觉】和【对事的感觉】。

 01 

修复基础感觉

为何我说越发看见自己的内心和清晰自己的方向呢?因为我首先修复了我的基础感觉。

1.什么是基础感觉?

有一部很火的电视剧《想见你》非常形象地向我们呈现了两种基础感觉,黄雨萱的基础感觉非常好,很阳光很有力量,喜欢不喜欢自己都可以大声的说出来,然后喜欢的东西自己会努力去争取;而陈昀如,她的基础感觉非常差,她总觉得自己与周遭世界格格不入,觉得自己是不被人看见的那颗星星,总是低着头走路,觉得所有不幸的事情都发生在自己身上。

这个基础感觉就是我们对自己和对外部世界的最基本的感觉。例如过去的我,在初中的时候就会因为一次考试考砸而觉得人生灰暗和无趣。以前的我,大部分的时候都会觉得不开心,对什么事都没有太多的兴趣,好像也没啥事好开心,总是心事重重,当然这和童年经历/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

很多人与我类似,因为原生家庭,例如父母的否定、忽视,或是一些学校的经历、身体的缺陷引起的内在自卑,类似陈昀如的家庭和遭遇,和黄雨萱的成长很不同,所以她总是小心翼翼与他人相处,过度在意他人的眼光,总是只能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没来由就打不起精神。

2.如何修复?

修复基础感觉是一段疗愈的过程,我参加过一个心理学的体验课程【海恩的实修课】,我第一次在团体里去面对从童年到现在,我所隔离的情绪,那种对童年经历的愤怒、压抑、痛苦,经由体验的方式一点点的释放和流动,而且现场团体包容和抱持的能量给了我深深的滋养,让我重新看到自己生命的力量。

那种感觉就像是你内心本有一个源泉,但是有个石头把这个源泉堵住了,过去你没有力量去看这个石头,现在有人在你身后支持着你,给你力量,去面对这个石头,并把它搬走,那一刻生命的源泉通了,似乎身体的细胞都开始活跃和涌动起来,那就是生命力。

我在自己身上体验到,基础感觉的修复,不同人需要不同的支持,而家排或者其他团体体验的课程比1对1的心理咨询来得更有力量且更快,因为场域抱持带来的情感滋养和共情有无与伦比的力量,而且团体中各种生命的样本会让你看到生命共同的规律,那一刻你会有更大的格局,在一个社会/政治/经济的系统下去看到个体生命的脆弱,此时也更加能转变视角,更包容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当然,一次的疗愈并不能彻底的改变基础感觉,基础感觉的修复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就好像积压的情绪有好几层,你可能需要一层层的去面对和流动,如果你在一段有持续的鼓励、肯定和关心的关系里,这对基础感觉的修复是很有帮助的。

 02 

发现对事情好的感觉

1.什么是对事情的感觉呢?

杨杰老师说,有的人基础感觉很好,对事情的感觉也很好,也就是对什么事情都有兴趣,她/他即便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也能快速的钻研并取得成功;还有一类是基础感觉不好,但是对某一类事情感觉很好,例如有的孩子很喜欢画画,她虽然平常不是非常阳光开心,但是画画的时候就全神贯注非常投入。

当我慢慢修复自己的基础感觉后,我开始去寻找自己对事情的感觉。

2.如何寻找呢?

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问自己,你在工作中,什么时刻会感觉自己很开心且在闪光?也许这个问题会把你问倒?也许,这里还少了一步,少哪一步呢?就是你对自己感觉的觉察。

我们已经在各种忙碌和压力下学习了隔离自己的情绪,这会保护我们,所以我们也渐渐与自己的感觉失联,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是开心/沮丧/痛苦,也许身体知道,但我们意识不到。

这里,第一步可能需要先写情绪日志。杨杰老师会教家长写亲子日志,今天和孩子的互动,具体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自己的感受,看到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其实背后的逻辑都是一样,这个情绪日志包括:当时的事件(你和谁互动,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如何),感受(身体和心理的感受),想法(当时对事情对自己对他人都闪过什么念头),期待(你对自己和他人的期待,更深一点说就是你当下内心的需要)

这几个内容,在修炼你的自我觉察,不断对自己的感受更加灵敏,知道自己做什么事会烦躁焦虑,做什么事会开心,慢慢就能发现对事情的感觉。比如我在帮助人时,我很开心;我在与人聊天过程中给他人情感的支持或者视角的启发,我就很开心;我沉浸在思考小雨的行为和对策时,我就很开心;我沉浸在看个人成长与教育相关的书并且总结提炼时,我就很开心……

渐渐,情绪日志越来越多,越能看到背后的规律,也能看到自己对什么事情有好的感觉,渐渐就能找到自己的内在动力。

 03 

贴近自己才能贴近孩子

当我们有内在动力时,做事是最幸福的状态,可以想到像乔布斯一样沉浸在研发苹果过程中的状态。

当我们越贴近自己,去尊重和修复自己的基础感觉时;当我们去书写情绪日志,了解自己对事情的更细致的感受时;当我们对自己的情绪变化更加敏感时;我们也能更加贴近孩子的情绪需求,我们不会再以简单的呵斥、否定、鞭笞、控制、代老等这些行为来对待孩子,我们也能更好的去守护好孩子的基础感觉,帮孩子找到对事情的好的感觉。

但这不意味着你有了内在动力,就一定更加卓越或者获得更大的成就,而是你会过得更有意义也更有力量。

另外,不是说外在动力就不好,杨杰老师总结了如果恰当使用好外在动力,这也是很好的策略和方法,但这个外在动力使用是有前提条件和注意事项的。所以,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而是看我们如何真正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要的前提下,有意识的使用不同的策略。

生活和工作中仍然有让我们纠结和不开心的事情,而我们个人的情绪,在大的疫情面前其实有了【喘息的空间】,因为在这样大灾难面前,我们看到个体生命的脆弱,也看到个体生命的勇敢,当我们照顾好自己,已是在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里的英雄。

作者:巫爱金(爱今),“生命故事会”发起人之一。心理咨询师。一直在向内探索,践行自我成长的规律与方法。在公益和商业环境中支持领导者的内在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