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藕花深处——为什么花叫荷花,子却叫莲子?叶叫荷叶,根茎却叫莲藕?莲藕又有几个孔?
为什么花叫荷花,子却叫莲子?
为什么叶叫荷叶,根茎却叫莲藕?
荷花一年四季都能开吗?
荷花生日在哪一天?
莲藕有几个孔?
与荷有关的那些故事
……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这是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中的一段话,写得美好。上这篇课文时,语文老师要求我们一字不差地把它背下来。我闭上眼睛,想象着家乡的荷塘,美丽的文字印在课本上,美丽的荷塘印在脑子里,当它们合在一起的时候,我就把它背了下来,至今难忘。
我小时候采过莲蓬,吃过莲子,折过荷叶当雨伞,内心却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花叫荷花,子却叫莲子?为什么叶叫荷叶,根茎却叫莲藕?这“荷”与“莲”是两个不同的字,却出现在同一样植物身上,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我去问大人们,他们只告诉我,荷花就是莲花,是同一个东西的两个名字,但这并不能解除我的疑问,反而还多了一个疑问:荷花和莲花是同一种花吗?它们有什么区别吗?于是,我去查字典——
荷花:莲的花。
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中。叶子大而圆。花大,有粉红、白色两种。种子称“莲子”,包在倒圆锥形的花托内,合称“莲蓬”。地下茎肥大而长,有节,称“藕”。种子和地下茎都可以吃。也叫荷或芙蓉。
后来,我又查了一些资料。有人说,白色的是莲花,红色的是荷花。也有人说,有藕的是荷花,没藕的是莲花,如睡莲。还有人说,把“莲”称作“荷”,是古人称莲的绿茎为荷,后来,莲与荷混在一起了,就通用了。而莲花除了指荷花以外,有时候也指睡莲,从词语包含的意思来讲,莲花比荷花包含的范围要大一些。就这样,我的疑问慢慢地解开了。可看了几个传说之后,我又有了新的疑问。
荷花传说
相传,荷花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侍女变的。这个侍女名叫玉姬,她看见人间男耕女织,双双对对,心里十分爱慕,因而动了凡心。
有一天,她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下,偷偷地跑出了天宫,来到了美丽的杭州西湖。西湖的美丽景色使玉姬流连忘返,她在西湖中忘情地嬉戏,不忍离去。天宫中的人私自下凡是犯了天条的,要受到惩罚的。王母娘娘知道玉姬下凡到西湖游玩的事情之后,非常生气,就把她贬到凡间,打入西湖的淤泥之中,永远不能再到天宫去。那一天是农历四月二十八日,成了荷花的生日。
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世间多了一种水灵的花。
莲花节
一天,王母娘娘在瑶池举行蟠桃盛会,宴请各路神仙。荷花仙子捧着莲子汤姗姗来迟,惹怒了王母娘娘。一气之下,王母娘娘挥手把荷花仙子捧着的莲子汤打翻了,正好落在福建建宁金铙寺前的两口放生池内。荷花仙子也受到处罚,被贬到建宁的金铙山,成了普通老百姓。
不久之后,那两口放生池里长出了鲜艳的莲花,一口开红花,一口开白花。后来,建宁城关西门有一个叫李直的年轻人,到金铙山砍柴,与荷花仙子相遇了,两人一见钟情。
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一天,荷花仙子送几株莲花给李直,他把它们种到西门的池塘里。从此以后,莲子成了当地的特产,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成了莲花的生日,被当地老百姓定为莲花节。
荷花生日
相传,农历六月二十日是荷花的生日。这与观音菩萨有关。
观音菩萨经常云游四海,普渡众生。那一天,正是农历六月二十日,观音菩萨云游回来,却无座可坐。她忽然想到用花当座,而且要造一种特别的花。于是,她想啊想啊,嘴巴里吐出一颗人世间与天宫中都没有的莲子,然后手指一弹,莲子在空中变成了一朵香气四溢、金碧辉煌的荷花。观音菩萨坐了上去,感觉很不错。
这荷花高雅,而且有灵性,所以荷花俗称“圣洁花”。广州有“吐荷花”的俗语,就出自这里。这也是“荷花生日”的来历。
据《中国莲》记载,唐代时,农历六月二十四为莲花节;南宋时,农历六月初四为荷花生日;加上民间传说里的农历四月二十八、农历六月二十……同一种植物开的同一种花怎么会有这么多个生日呢?
我猜想,这跟荷花生长的地域和周期有关。荷花的花期是六月到九月,因为地域不同、气候不同、环境不同,它开花的日子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农历六月不同的几个日子,被不同地方的人们定为荷花的生日、节日。
那农历四月二十八日怎么解释呢?我继续猜想,第一种可能,在江南地区,一般每年的三四月份种植莲藕,种下去十几天,便会长出荷叶。农历四月二十八日这个日子,荷叶长出来了,意味着荷花也已经出生了。
第二种可能,佛教中有个药王菩萨,他本名叫星宿光,因为供养和尚,施药救人,所以得到人们赞赏,被人们尊称为药王。后来,他修炼成了菩萨,号净眼如来。农历四月二十八日是他的生日,人们在画他的画像时,有时会在他的手中画上一朵荷花。因此,人们便把药王菩萨的生日和荷花的生日连在一起了。
荷花能够出现在药王手中,肯定有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等中医名著记载,荷花、莲子、莲衣、莲房、莲须、莲子心、荷叶、荷梗、藕节等都可以当药用。请看荷叶的药效。
荷叶青青
文/佚名
夏天,玄武湖里那一望无边的荷叶忽然叫我生出了许多感想。祖母淡淡的笑容渐渐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老家的院子不大,却年年要种一缸荷花。祖母特别喜爱荷花,对荷花下的功夫更让人吃惊。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隔年的种藕早已选好,祖母自己一支支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到了小荷叶快要冒尖的时候,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靠近,说是人呼出的热气,会让叶子枯萎。小荷叶终于长出来了,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不屑一顾。祖母看着荷叶,却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夏天到来的时候,才有真正的长杆儿荷叶亭亭地舒展开来。这时天大热了,大门成天开着,就有人探头欣赏我家独特的风景。祖母常常在门口乘凉,看到有人夸她的荷叶,就把人家让进来,沏上茶水,请人边喝边欣赏。
一天,有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孩子在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祖母又发出邀请,可女人摇摇手,说出一番话来。祖母这才注意到孩子生了一头疮,她丝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代那个小女孩忍受痛苦。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一声剪下最大的一支荷叶。原来女人就是来讨荷叶的,中医给小孩开的药里,要用新鲜的荷叶。
荷叶是夏日里清凉的东西。祖母以往每年也都要分送几支给左邻右舍泡茶喝。这一年,老邻居们是喝不上荷叶茶了。每隔几日,就要给那个孩子剪一支荷叶,荷花缸里的荷叶也就越来越少。不过,小孩子的疮倒是确实一天天好起来。
家里人都可惜那一缸好荷叶,像这样剪下去,今年别想看荷花了。祖母却念念有词:“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啊。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如今看到这一池荷叶,就像看到一池的清凉。假如祖母拥有这一池的清凉,她又会高高兴兴地把它送给许多人吧。
我很喜欢这篇文章,读过很多遍。作者把祖母对荷花的喜爱,助人的爽快与慷慨,都写得非常形象。
言归正传。荷叶可以“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海南博鳌的“前塘莲子”也有治病的故事,还惊动了皇帝呢!
前塘莲子和四季莲
古代时,博鳌属于乐会县管辖,乐会县的县衙门就在博鳌的乐城岛上。有一年,乐会县县太爷犯了胃病,吃啥都不行,请了许多名医来治病,吃了无数药汤都无济于事,眼看饿得都快动不了啦!
这天,县太爷的儿媳妇荷花从娘家回来,给公公炖了一碗从娘家带来的莲子羹。说来也怪,县太爷吃了这莲子羹以后,顿时感到胃很舒服;吃莲子羹一段时间之后,县太爷痰多、口腔干燥的毛病全部消失了,体质明显增强了不少。
县太爷的儿媳妇是距离博鳌四十里地的塔洋镇大户人家——莫家的千金,小名就叫“荷花”。她家屋子前有一个池塘,种有荷花。奇特的是,她家的荷花与别家的不一样,莲蓬个头特别大,产下的莲子粒粒饱满,煮熟后滋味香甜,入口即化。人称“前塘莲子”。
县太爷病好了之后,正好省城传来消息,说皇太后六十大寿,要各县进贡祝寿的礼品。县太爷就把亲家送来的“前塘莲子”打包了十多斤,交知府大人呈送进京。不久,皇上给乐会县下了圣旨,命乐会县每年需按季度向朝廷进贡“前塘莲子”。原来,皇太后犯有食欲不振的毛病,自从吃了前塘莲子以后,一天都离不开它了。
这下祸事来了!
莫家的前塘莲子占地不足一亩,每年莲子产量不到五十斤,过去同村也有人试图引种,但结出来的莲子却小得可怜。更何况,按照自然规律,荷花一年只开一次花,只结一次果实,想要四季结果,除非培育出四季荷花。
县太爷上门找到亲家公,向他打听莫家莲子为什么比别人家的颗粒饱满?谁知老莫自己也说不出原因来,只是说自家的荷花过去跟别人家的没什么两样,后来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就荷花变大了,莲子变肥了。
县太爷闷闷不乐地回到乐城岛,心急上火,又病倒了。
荷花见公公遭罪,心里也着急。她冥思苦想,终于想起了一段往事。
那时,荷花还没出嫁呢。有一年,她和小伙伴们到万泉河上玩耍,划船来到河中心的莲花墩。莲花墩上有一棵参天古树,地下落满了树枝,她和小伙伴们捡起树枝,做起了游戏。他们正玩得开心,突然,有一个小男孩伸手指着天空惊叫起来……大家往天上看去,只见天空中的云霞聚拢在一起,出现一个观音菩萨的形象。大家又惊讶又兴奋,有个大男孩点着了树枝当香火,大家都跪在地上对着观音菩萨叩头膜拜……回家的时候,荷花想到爸爸经常把家里祭祖时留下的香灰撒进荷塘做肥料,于是她学着爸爸的样子,把燃尽的树枝灰土捧回家,撒进了荷塘。从那以后,她家的荷花开得就特别硕大红艳。
县太爷听了荷花的讲述之后将信将疑,于是他派人到莲花墩,砍来树枝烧成灰,送到莫家。老莫用心呵护,每日追肥,不久,奇迹还真得出现了。虽然当时已经是农历十月,本来已成枯叶的荷塘吐出了新叶。到了农历十一月,寒风中居然绽放出殷红的花蕾。
第二年,莫家荷塘里四季都盛开荷花。正当县太爷欣喜万分的时候,不幸的消息又传到了乐城岛上——四季开放的荷花结出来的莲蓬很小,莲子稀少,几乎没法采集。
无可奈何的县太爷只好将实情禀报上司。皇上听了这段奇闻后连声称奇,不但没有怪罪下来,还手书了“莲花参禅”四个字赐给县太爷。
县太爷将皇上的墨宝刻成石碑,树立在莲花墩上。这个故事也随着石碑流传了数百年。
据《琼海县志》记载,前塘莲子是海南历代贡品之一。我觉得这莲子能够成为贡品,肯定有它特别的地方,但算不上奇特,因为其他地方的莲子也有养心神、健胃等功效。令我感到奇特的是,海南竟然有过四季开放的荷花,名叫四季莲。这在明代《群芳谱》和清代《花镜》都有明确的记载。到了现在,博鳌万泉河上的莲花墩还在,可墩上的参天古树没有了,刻着“莲花参禅”四个大字石碑也没有了。那四季莲还有吗?经过科学家的实地考察,证实这一珍稀的荷花品种已经没有了。
1.在确山县西北四十里,一名朗山,避宋讳改今名,山顶有池,名皓月,池中生四季莲花,可供游赏。——《明一统志》 明 李贤等
2.国朝初,省入汝阳,后复置,改属汝宁府,又县西北四十里有朗山,后避宋讳改名乐山,山顶有池,名皓月,池中生四季莲花,可供游赏。——《资治通鉴纲目》 宋 朱熹
3.汝宁府确山县西北有朗山,避宋庙讳改名乐山,山顶有池,名皓月,中有四季莲花,可供游赏。——《山堂肆考、补遗》 明 彭大翼
4.确山县西北乐山,顶有池,名皓月,中有四季莲花,可供游赏。——《渊鉴类函》
5.四季莲:儋州清水池,其中四季荷花不絶,腊月尤盛。——《佩文斋广群芳谱》
6.儋州清水池,产四季莲,臈月尤盛。——《农政全书》 明 徐光启
7.儋州有四季蓮。——《广东新语》卷二十五木语
不过,我国科学家已经成功培育出了新型的四季莲,它们正开放在博鳌东方文化苑的七宝莲池中呢。这是科技的力量!而从这个故事中,我得到的线索是,因为莫家用了莲花墩上参天古树树枝烧成的灰,有了观音菩萨的保佑,所以荷花才四季开花。这让我联想到福建泉州的开元寺,有一个法力无边的和尚,让桑树开出了莲花。
桑树开莲花
桑莲古地,是开元寺的别名,在今天的福建省泉州市。相传,这个地方本来是一个黄姓员外(黄守恭)的私家花园。
有一天,忽然来了一个游方和尚,强要家仆们给他通报员外。家仆们从头到脚把他仔细打量了一番:看他的装束,好像《济公传》中的济癫和尚一般,头发像蓬草一样纠结在一起,足足有一尺来长;满面油垢,看不清庐山真面目;身上穿着一件满是补丁的法衣,还披着一领不知几十年未曾洗过、污秽不堪的袈裟;赤着双脚,背后却负着一只草鞋。
家仆们平日里所见的达官贵客,不是官府大人,就是富家老爷,而像今天这个样子和尚,要来求见员外,门儿都没有,哪肯给他通报。
“你们若不给我通报,我自有办法。”和尚知道那些家仆们是不会通融的。
于是,他想出一条妙计,立刻扯开喉咙大声叫喊:“救命啊!救命啊!救命啊!救命啊!救命啊……”
此时,黄员外正在客厅中静坐,忽然听到门外有人喊救命,不知发生了什么大事情,匆匆忙忙跑出门来。一看,只见一个和尚,站在台阶上猛力呼救。黄员外心中很是疑惑,便问:“你这个和尚为什么站在我家门口胡乱地喊救命呢?”
“我要见黄员外,他们都不给我通报,只好出此下策,不喊救命,黄员外哪会出来相见呢!”
“黄某就是我,你有什么事吗?”
“喔!原来施主就是黄员外,那很好。你的后花园,若照风水来看,应该是佛门兴旺之地,不合做私家花园。贫僧今天要见员外,就是要请你布施那座花园给贫僧募捐建造佛寺。”
先前,黄员外以为和尚是要借化缘之名来骗些钱财,没想到他竟然狮子大开口,要让他捐那座花园,心中不觉好笑,便故意说:“你有什么道行,要我捐出那座花园呢?倘若你能叫园中那些桑树开出白莲花,那便如你所愿。”
“好!请跟我来!试试贫僧的法力。”
黄员外一听和尚面不改色地一口答应下来,没办法,只得带着和尚,一同来到花园。四邻住户听说和尚要施展法术,把整座花园围得水泄不通。
当时,烈日当空,炎热得一点风都没有。那个和尚在烈日下,也不见他流汗。只见他双手乱指,口中不知在念什么。过了数十分钟的工夫,大家还看不到和尚变出什么把戏来,不觉都破口大骂起来。
“你们不要骂呀!看!那桑树上不是有千蕊的白莲吗?”
大家抬头一看,就在这弹指之间,刚才还是枯枝的桑树,现在已经是绿意盎然,枝繁叶茂,白莲满树,清香四溢。到这时,黄员外才知道这和尚不是凡人。
“黄施主,先前我们所赌的桑树上开白莲花,现在已经照办了,贵园就请你捐作佛地吧!”
黄员外虽然是一个富翁,可是他的花园经过精心的布置,格局雅致,景物清幽,十分怡人。他每天足足有半日时光都消磨在这座花园里,而今听着和尚的话语,心中难免万分不舍。于是,他就再次想出为难和尚的方法:“这是当然的!不过先前我们没有说定捐多少地方,而且我的住家也在园里面,难道叫我完全捐出,弄得无家可归吗?我想,您神通广大,可把身上的袈裟展开,凡袈裟所罩住的地方,我都捐助给您。”
“这次不可再反悔了?”
“哪有反悔的道理!”
“那就好!”说完,和尚就把身上的袈裟脱了下来,拿在手中,口里念念有词。突然,他把袈裟向空中一甩,只见大地上立刻变成黑漆一般,没有丝毫的光亮。不一会,除了那些人站立的地方以及黄员外的住宅之外,其余的果林、花园、菜圃……完全被一领巨大无比的袈裟罩住了。
至此,黄员外心里已经明白了佛法无边,他不再抵赖,心甘情愿地捐出了这些地方,还外加三千两银子当作寺庙的建筑费。开元寺因此落成,而“桑莲古地”也因此得名。
那些开过莲花的桑树,至今还在,而内殿左侧,还留有一座黄姓的檀越祠呢!
我国各地有好几座开元寺,而泉州的开元寺始建于687年,曾与洛阳的白马寺、杭州的灵隐寺、北京的广济寺齐名。它历经过几次火灾烧毁与重建,现在的开元寺是1925年修建的。故事中,和尚只用一件袈裟,就盖住了大片地方,而在安徽九华山也有类似的民间传说。
当时,九华山归闵员外(闵让和)所有,金乔觉向他讨一块地,修建寺庙,弘扬佛法。闵员外问金乔觉,你要多大一块地?金乔觉说,只要一件袈裟这么大!闵员外一听,笑了,几亩或数顷都不在话下,何况只是区区一袈裟地呢,闵员外慷慨地答应了。只见金乔觉把袈裟轻轻一抖,不料这袈裟展开来之后,竟然覆盖住了九座山峰。这使闵员外既十分诧异,又大开眼界,他深深感到金乔觉佛法无边,心悦诚服地将整座山献给“菩萨”,还命令他的儿子跟着金乔觉出了家,后来他自己也成了佛门弟子。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去九华山游玩,说九华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花”。
佛教与莲花的关系非常密切,为什么呢?可能有这样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佛教产生于印度。印度气候炎热,夏天荷花盛开,带给人们凉爽和美的享受。人们对于这种夏季暑热时盛开的美艳之花,十分喜爱,因此在印度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民间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中,莲花都是美好、善良、圣洁、宽容大度的象征。二是因为莲花的品格和特性与佛教教义相吻合。佛教是解决生老病死、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把人生看成苦海,希望人们能从苦海中解脱出来,解脱的途径是:此岸(人生苦海)——济渡(学佛修行)——彼岸(极乐净土),像乘船过河一样,从尘世到净界,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这和莲花生长在污泥浊水中,而超凡脱俗、不为污泥所染,最后开出无比鲜美的花朵一样。
荷花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花,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荷城”贵港市的市花,山东省省会济南和孔孟之乡济宁市的市花,还是埃及的国花。荷花在我国素有“花中君子”的美称,北宋周敦颐所写的《爱莲说》就道出了人们心目中的君子形象。
爱莲说①
[宋]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②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③来,世人甚爱牡丹。予④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⑤,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⑥,香远益⑦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⑧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⑨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解】
①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②可爱:值得喜爱。
③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④予(yú):我。
⑤濯(zhuó):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⑥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意思是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⑦益:更加。
⑧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⑨鲜(xiǎn):少。
【译文】
水中、陆地上、草本的、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从唐朝以来,天下的人们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爱它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幽,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不可以贴近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居者;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有很多人了。
这篇散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作者还借菊花、莲花、牡丹分别说了隐居避世的人,品德高尚、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追求富贵高傲之人。
《爱莲说》是名篇,很多人都喜欢,我也喜欢。比较奇怪的是,我每次读到“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这一句的时候,就觉得这句话包含着刚正不阿、有法有理、张弛有度的感觉,便想到“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
有一次,我去合肥游玩,特意去了包公祠,意料之外的收获是,听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常说藕断丝连,可包拯家的藕竟然是没有丝的。这会是真的吗?
包河藕没有丝
传说,包拯破了“猫狸换太子”一案,为皇上(宋仁宗)接回了亲身母亲,加上包拯平时刚正不阿,为朝廷带来一股正气,皇上想把半个庐州城赏赐给包拯,可包拯坚决不肯接受。皇上问包拯:“包爱卿,你受之无愧,为何不愿接受呢?”包拯说:“臣做官,为的是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是为了封赏,子孙后代应该自食其力,臣不愿为他们留下什么遗产。”
皇上一听,觉得有道理。可包拯把自己的亲身母亲都找回来了,没什么东西赏赐给包拯,心里总觉得过意不去。他想看想,说:“既然如此,就将你家门前那段包河赏赐给你吧,你可别再推辞了,不然就是抗旨不尊,朕快要罚你了。”包拯无奈,只好接受了。
朝廷中的奸佞小人听说皇上把运河赏赐给了包拯,就议论开了:“原来包拯也是口是心非,天下哪有不吃腥的猫,天下哪有不为已的人!”
包拯听说后,十分恼火。老管家包兴见他整天愁眉不展,便安慰道:“大人,那包河里什么都没有,你怕什么?”
包拯说:“谁说什么都没?包河盛产的莲藕难道不是东西吗?”
包兴笑道:“大人,一担藕也卖不了几个钱呀。”
包拯说:“一个钱就不是钱吗?不过,你倒提醒了我,我有法子了。”
包拯走进书房,铺开纸,提起笔,写道:“河藕能吃不能卖,卖藕只能当药吃;留言后人记分明,包拯铁面藕无丝!”写完,叫包兴把它贴到包河岸上。
从此以后,如果有人将包河产的莲藕出售,莲藕便清淡无味,只能做药引子用;要是自产自用,莲藕就香甜可口。
从此,包河盛产的莲藕也藕断丝不连了。
合肥有“包公池里藕无丝”的俚语,“无丝”与“无私”谐音,反映了老百姓对包拯的赞颂与怀念。事实上,“无丝藕”还是有丝的。
因为包拯的缘故,所以合肥“无丝藕”名声很大。
而湖北焦湖特产一种莲藕,有十一个孔,是藕中上品,名声也很大。在中医里,十一孔莲藕被认作是一剂药方,是降火、止泻的上好偏方。曾有一位老中医就用它招到了两位好徒弟。
用莲藕选徒弟
黄安县城最大的药房名叫普济大药房,店主黄老先生无儿也无女,所以,年过古稀的时候,黄老先生决定招收几个徒弟,传承医术,继承家业。消息传出后,前来拜师学医的人很多,黄老先生的家门都快被挤破了。
黄老先生会怎么样来挑选徒弟呢?出乎大家的意料,黄老先生只提了一个要求,就是想尝一尝天台山上的莲藕,要他们亲自去天台山采些莲藕回来,并用各自采回的莲藕亲手做一道滑藕片,等他分别品尝了莲藕之后,再决定拜师的事。这话一说,大家嚷嚷着,要去天台山采藕的人就有几十个……
莲藕采回来了,滑藕片也烧好了,黄老先生一个一个地尝,最终他收下了两个徒弟。那些没被收下的人有的走了,有的急了,其中有一个人是厨师,他喊道:“老先生,这不公平,我的莲藕烧得比他俩好多了,怎么没收我呢?再说了,他俩跟我一样,都没什么医术基础。”
黄老先生语重心长地说道:“没什么基础不要紧,我可以教,但做人一定要诚实、本份,这个我没法教。我不是真的想吃莲藕,而是想用天台山上的莲藕看看你们的人品。你们不知道,这天台山上的莲藕是一味中药,有十一个孔,这一点,也许你这个当厨师的也没有留意过。你看看你的莲藕是几个孔,是你从天台山上采来的吗?”
那些刚才还觉得不公平的人,现在不说话了。他们看看自己烧出来的莲藕,都没有十一个孔。他们的撒谎被黄老先生点破了,就散了,回去了。
这个厨师更是羞愧,原来他觉得天台山山高路远,车马不通,来去要一天时间,太麻烦了,就“偷工减料”,顺手从厨房里拿了一些莲藕来……
虽然这个厨师没能跟黄老先生学习医术,但我觉得他学到了更重要的东西。另外,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就像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说的那样: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一点在写作中很重要。
我曾经因为无聊而数过莲藕有几个孔,五个孔的,七个孔的,九个孔的。希望有机会数数十一个孔的,顺便尝尝它的味道。
有时,髓部(横截面中心部位)的孔道也比较大,加上周围的孔,在一个横切面上可见10个甚至10个以上明显的孔。
在统计孔数时,通常不计髓部的孔,因为有时髓部的孔不明显,即便明显,髓部的孔一般也比较小。所以,从莲藕本身的特征而言,观察充分发育的莲藕节间横截面,则不存在“七孔藕”和“九孔藕”之分。十一孔藕,可能是把髓部的孔也算上了。
不过,无奇不有。既然有两孔的藕,那么十一孔的,也是正常的。
说到吃,安徽南陵的丫山藕糖非常有名。在南陵民间,还有藕糖的故事。
丫山济公传藕糖
藕糖的发源地在丫山的木山冲村。丫山大多数人都姓孙,可是这个村庄姓孙的却很少。相传在很早的时候,这里没有人家,有一对姓黄的夫妻携儿带女讨饭来到这里,靠挖山种粮过日子。后来,又来了几个流浪汉在这儿定居。这里经常发洪水,山洪一来,留下一片沙石。他们生活十分艰难,一年中有半年时间在外讨饭。
有一天济公路过这里,他看到这里人们住着草棚,个个面黄肌瘦,心里十分难过。他们这么穷,是他们心眼不好而受到上天的惩罚吗?他决心试试这里的人心。济公变做一个跛腿的叫化子,坐在村口的山坡边。
这时,黄老夫妻手拎布袋,拄着棍子,刚讨饭回来。济公见有人来了,便躺在地上呻吟。黄老夫妻看见躺在地上的这个人瘦得皮包骨头,穿得比他俩还要破烂,又听见他在呻吟,不禁流下了同情的眼泪。老黄自言自语:“哎,苦难人啊。”说着,他轻轻地扶起济公,他的妻子连忙从布袋中倒出讨来的一把米饭,给济公吃。可米饭已经干硬了,难以咽下,而且济公已经昏死过去了。老黄对妻子说:“你快回家烧水,把米饭炖烂一些才好喂他。”妻子说:“来不及了,这个人完全是饿了,才昏死过去的。”说着,她将米饭倒进了自己的嘴里。老黄看见妻子将手里的这点米饭含到了嘴里,以为妻子要吃下去,便怒气冲冲地举起手,对准妻子嘴巴打去。就在手掌快要碰到妻子的面部时,却见妻子弯下腰,把嚼烂的米饭用嘴喂给苦难人吃。
济公吃了一口后,便翻身坐了起来。这时,村上老老少少十多个人都来了,大伙儿扶的扶、搀的搀、背的背,硬是三步一摆、十步一歇把济公接进了村。大家把讨来的米饭集中到一起,一日三餐熬粥糊调养济公。
济公在村中一住就是十多天,可全村人没有一个口出怨言。他感受到了人心的善良,便教村民用大米熬藕糖的方法,让他们利用寒冬腊月在家做糖,用卖得的钱换取粮油,养家糊口度年关。
(藕糖)
这又是一个与佛与莲有关的故事。木山冲人的善良最终感到了济公和尚,从而也帮助了他们自己,可以说是好人终有好报!
在浙江慈溪的东部,有一座伏龙山,山顶上有一大片平地,平地上建着一个寺庙,叫伏龙寺。曾经寺庙里有一批坏和尚,他们借着一朵大荷花做坏事。结果,害人也害己。
技杀“大荷花”
早在唐朝的时候,这伏龙山上就建有一座寺院,叫伏龙寺。寺院前面有一口深深的池,里面养着荷花。故事要从这个荷花池说起。
那时候,伏龙山是属于镇海县的。不知是哪一年了,有一个姓安的进士到镇海做知县。安知县上任以后,经常听老百姓谣传,伏龙山荷花池有“菩萨”显灵,只要念佛虔心,吃过三年长素,再到伏龙寺去做七七四十九天的道场,就可以坐荷花台升天。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让安知县的老母亲知道了。安老太太一心向佛,长年吃素,做个四十九天的道场,对她来说也是小事一桩。想想自己的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如果能坐荷花台升天,这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事啊!升天以后,还能保佑儿子做官,保佑他把官做得再大点,为百姓造福。老太太打定主意,就把这意思告诉了儿子。
安知县一听老母亲的话音,就知道老母亲要坐荷花台升天了,他对老母亲说:“母亲大人,你念佛、拜菩萨,我是十分赞成的。你要上天去,做儿子的舍不得啊。”可是,老太太执意要升天,安知县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
这天夜里,安知县叫来了师爷,把老母亲要升天的事和他商量。一阵商量以后,决定第二天同师爷一道去一趟伏龙寺,碰巧有人要升天,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
第二天,安知县和师爷两人不穿官服,不带随从,一早来到伏龙寺。寺前早已站满了看热闹的人,寺内锣鼓声声,和尚念佛声不断。待时辰一到,老方丈高喊一声:“送老佛太启程。”只见院内挟出一个戴着盖头蓬的老太太来,这老太太打扮得比姑娘上轿还要考究。随后,老方丈来到荷花池边,手拿木鱼,“笃、笃、笃”敲了三声,口中高叫:“送老佛太上天。”话音刚落,只见荷花池中出现一圈圈水花,水花中间上来一个有猪头一样大的荷花苞,慢慢张了开来,一直张开到有水缸那么大,然后,又缓缓靠到岸边。在阵阵鼓乐声中,上天的老太太被抬进荷花里面。没等老太太坐稳,这朵荷花就急急地离开了岸边,漂向荷花池的中间,立即收拢花瓣,沉了下去。水面上留下了一串汽泡。四面荷叶重新漂了拢来,一切恢复平静。
安知县看了升天的过程,心里有了端倪,便对身边的师爷说:“我派你去做件事……你一定要保密!”
隔了一天,师爷又来到了伏龙寺,见过老方丈,递上了‘知县母亲太夫人要来伏龙寺拜佛升天’的贴子。这寺院的老方丈是一个十足的马屁精,一听说县太爷的老母亲要来升天,二话不说,一口答应下来。并且说:“安老太太这么虔诚,道场可以不做,香烛供品统统由寺里操办,一切费用统统免掉。升天的日子排在顶好的日子,农历六月十九日。因为,这一天是观音菩萨坐荷花台升天的日子。这个日子是最好的日子了。”
师爷等老方丈安排妥当,就回县衙禀报安知县。安知县一查日子,今天是农历六月十二日,还有七天时间,就马上贴出告示,告知百姓们知县母亲于农历六月十九日到伏龙寺升天。消息一出,整个县都城沸腾起来。
农历六月十九日到了。这天天刚亮,就从县衙门里抬出一顶花轿来,安知县自己骑了马,跟在后面。各种乐器吹吹打打,一路向伏龙山走来。轿夫径直把花轿抬到伏龙寺荷花池边,由四位公差执刀护卫,旁人不得靠近。
这天,伏龙寺前热闹非凡。因为是县太爷的老母亲升天,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统统都来拍马屁了。伏龙寺收进的香烛、供品堆积如山。周围村坊上百姓都来看热闹,伏龙寺外人山人海,拥挤不堪。
寺内所有的和尚,都身披簇新的袈裟,高声念经。等做完仪式,时辰一到,老方丈喜气洋洋地走出来,对着荷花池“笃、笃、笃”敲了三声木鱼,像上次一样,那朵盛开着的大荷花,就在花轿边靠岸。安知县命公差把戴着红头盖的老母亲扛到荷花里面放好,这荷花就快速移向池塘中间,沉了下去。
正当人们欢呼之际,突然,荷花池搅动起来,小小的荷化池,恶浪滔天,浪花直扑岸上。说时迟,那时快,“腾”的一声从荷花池中蹿出一条大蛇来,吓得人们连滚带爬、四散逃奔。老方丈吓得面如土色、身似筛糠。有几个胆小的和尚吓得尿湿裤裆、瘫到在地。
那条大蛇蹿到岸上,上下翻滚,几个公差一拥而上,一阵乱砍,把它砍死了。原来,那天安知县和师爷私下察访,在荷花沉下去的时候,看到了老太太痛苦挣扎的样子,他心中就明白了这“升天”不会是好事。于是,他和师爷一起想了个办法,决定先试探一下。他们叫人杀了一头百来斤重的母猪,开膛破肚,挖出内脏,装进硫磺、生石灰,外加竹尖、铁钉。然后,缝好猪肚子,给猪穿上女人衣服裤子,戴上盖头蓬,把死猪装扮成念佛老太太的样子,用轿抬到伏龙寺。
当那“大荷花”沉到水里,硫磺、石灰遇水马上发作。这时,这大蛇要吐也吐不出来,有竹尖、铁钉顶着,所以痛得满池翻腾,只得蹿上岸来。
安知县为民除了大害,深受百姓称颂。后来,附近百姓在夜里做恶梦、睡不着的时候,只要轻轻叫上三声“安知”,就能安然入睡。这种习俗,在一定范围内一直延续至今。
可想而知,这伏龙寺里的和尚将是一个怎样的下场!他们把好人送进大蛇的嘴里,却说是升天,真让人气愤。不过,这事也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也怪那些一心想升天的人。这也告诉我们,千万别迷信哪,迷信很可怕,后果很严重!
这伏龙寺前,是一条大蛇在荷花池中作怪。很久很久以前,陕西盛产莲藕的温泉河中,有九条恶龙在作孽,会不会有像安知县一样的人为民除害呢?
九眼莲的传说
陕西省富平县城北有一条温泉河。温泉河两岸盛产莲藕,尤其是集古村的“九眼莲”,个大肉肥,清白如玉,脆嫩香甜,鲜美爽口。据说,当年这九眼莲还进贡给皇上呢!
相传很久以前,温泉河两岸尽是稻子、莲藕。一到夏天,满眼碧绿的荷叶一望无际,娇艳的荷花,滋润润地婷婷玉立,温馨的清香,袅袅十里不绝,馋得周围几十里的人们都来这里赏荷花。温泉河两岸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比赶庙会还要热闹。每到秋冬时节,叶枯藕肥,卖晶糕的,卖腊肉的,小心地采下这巨大的荷叶,成筐成筐地叠好,储存起来。因为用荷叶包过的晶糕、腊肉,有一股特别的清香,别有风味,受到顾客的格外青睐。
人们都说集古村的九眼莲还真有点邪乎!小伙子吃了勇敢聪明,姑娘吃了俊俏贤淑,老人吃了增福添寿,小孩吃了长得特快。平常不用说,每到春节前后,一溜串的九眼莲上市了。眼看着一车车像娃娃胳膊腿一样又白又胖的九眼莲,谁不馋得流涎水,即使再穷,手头再紧,也得买个三斤五斤的。似乎过年的宴席上没有九眼莲,年就过得没滋味儿;待客的酒席上少了九眼莲,人就低了辈儿。因此,只要一到腊月,就是九眼莲销售的旺季,即使价格再贵,到日落集散时,一街两行的九眼莲也被抢购一空。
时光如滔滔的长江水,也不知流到那一年,一场飘泼大雨一连下了九天九夜。温泉河瀑满了,冲垮了堤岸,房屋和农田成了一片汪洋。温泉河畔的人们不得不携儿带女,背井离乡。在逃难的人群中,有一对青年男女。男的一米八的个头,二十刚出头,长得十分魁梧,叫郑英武;女的叫武腊梅,不过十七八岁,长得袅袅动人。这英武,从表面看,长得虎背熊腰,五大三粗,但憨厚老实,为人诚恳,心底十分善良,深得乡亲们喜欢。当时有一只金钱豹,经常出入村庄,伤害人畜,整得全村人担心吊胆,不能安生。英武赤手空拳,打死了这只金钱豹,为村里除了一大害。腊梅姑娘心灵手巧,勤快善良,人又长得水灵。腊梅和英武是邻居,每次腊梅采莲回家,都能碰见英武打猎回来。久而久之,他们互相之间有了了解,产生了爱慕之心,最终结为夫妻。人们都说他们英雄美人、郎才女貌,是天生的一对,地配的一双。谁知一场暴雨,冲得墙倒屋塌,英武只好带上腊梅,随着人群,四处漂泊。
后来听人说,这场大雨是温泉河里的九条恶龙作的孽。英武听了十分气愤,决心找恶龙算帐,为乡亲们报仇。英武带了长弓宝剑,跃入河中,找到恶龙,连射了九千九百九十九支箭,正好射中了九条龙的眼睛。英武与九条恶龙翻江倒海,你来我往,直杀得天昏地暗,连河水都倒流了。腊梅为英武捏着一把汗,她日日夜夜守在河边,为英武送箭,给他擦去身上的鲜血、头上的汗水。英武与九条恶龙一连战了九天九夜,终于把它们都杀死了。英武精疲力竭,鲜血淋漓地倒下了。腊梅抱着英武,伤心得整整痛哭了三天三夜。
风平了,浪静了,太阳钻出了层层乌云,鸟儿开始了欢快地鸣叫,温泉河又和往日一样,潺潺流淌。乡亲们听到九条恶龙被英武杀死的消息,高兴极了,陆陆续续返回家乡。但英武终因流血过多,而壮烈牺牲了。腊梅披麻戴孝,为英武守灵七天七夜。为了纪念这位为民除害的英雄,乡亲们决定把英武葬埋在荷花池中。下葬那天,腊梅痛不欲生,扑进荷花池中,随英武而去了。送葬的人们无不掩面而啼,潸然泪下。
第二年,温泉河的荷花又开放了,但比以前开得更加艳丽动人。人们还发现,这些荷花都是两朵连在一起的。人们说这是英武和腊梅的化身,把它取名叫“并蒂莲”。从此,温泉河畔的人们,把“并蒂莲”当作纯真爱情的象征。每到荷花盛开的时候,只要村里有青年男女结婚,人们就采一朵并莲蒂送给他们,希望他们像英武和腊梅一样。
这一年秋冬,人们还发现,挖出来的莲藕又胖又大,洁白如玉,更加脆嫩香甜。用刀切开莲藕一看,令人奇怪的是,藕全都是九个眼的。人们说,这大概是用那九条恶龙作肥料的缘故吧。
面对九条作孽的恶龙,英武和腊梅站了出来,为民除害!虽然英武牺牲了,腊梅也随他而去,但人们用“并蒂莲”纪念着他们,因为他们是英雄。
其实,莲也是英雄,它把整个身体都奉献给了人们,连花香也不例外。清代诗人曹寅写道:“一片秋云一片霞,十分荷叶五分花。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我总幻想,或许睡在湖边的人们,某一次睁眼时,会看到荷花神——西施,正在采莲呢!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不见采莲人,
但闻花中语。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菡萏消香冻,
霜叶戏枫红。
沉景勾留处,
波光画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