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二十八) 朱元璋清洗功臣集团 (四)

朱元璋清洗胡惟庸时,给胡惟庸定的第一条大罪,就是胡惟庸专权。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胡惟庸专权了吗?

肯定是专权了!

而且在特殊的背景下,胡惟庸肯定还有点肆无忌惮了;甚至完全忘了老朱是什么样的人。

经过乱世洗礼的大佬,大约都知道,权力的本质就是站队,大家都愿意站在你身后,你就可以呼风唤雨,大家都站在你的对立面,你就啥也不是了。

总的来说,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你长着脑袋,大家都长着脑袋。

更主要的是,你千万不要以为就你聪明,就你敢玩命,乱世之中能杀到前排的人,谁不是聪明人?谁不是亡命徒?那些脑子不够用,或是胆小怕事的人,早就被筛选出局了。

朱元璋与胡惟庸的权力竞争;其实就类似两党拉票。

谁拉到的票多,谁就是帝国的真正主宰。在这种背景下,谁的职务高,真心说并不重要。

权力的竞争永远是这样的。

大家都站在太后一边,太后就是帝国的主宰;

大家都站在大将军一边,大将军就是帝国的主宰;

大家都站在丞相的一边,丞相就是帝国的主宰。

在此时此刻,大家只关心站在谁身后,更符合自己的利益,至于对方是不是皇帝?他们真心说并不会太当回事的。

对于权力的这种本质,许多人常常觉得匪夷所思,因为在他们看来,权力的本质就是职务,总而言之,我的职务比你大一级,你就得听我的。再总而言之,我是皇帝,谁敢不听我的?

其实呢,这就是人们的一种错觉。

职务本身,狗屁都不是。

这就好像,纸钞本身,它狗屁都不是。纸钞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有强大的力量用信用给它背书。如果这个给纸钞背书的强大的力量,突然崩盘了,真心说,纸钞连卫生纸都不如。

最简单而言,丧失了流通价值,一公斤纸钞,与一公斤卫生纸,你说人们会选择哪一个?我估计大多数人会选择卫生纸。

职务本身可以产生权力,与纸钞之所以拥有价值,那是一样的。

皇帝任命你一个职务,你就是可以因此拥有相应的权力,那是因为皇帝在给你背书。换而言之,谁不服你,就是和皇帝在作对。

皇帝之所以能成为权力的来源,是因为大家都愿意站在他身后。

如果人们都背叛了皇帝,皇帝当时就啥也不是了。

我们看到的历史,通常都是立足于上层社会的角度。

立足于这个角度,我们自然感觉,朱元璋的所作所为,那就是毫无人性,而且天怒人怨。而真实情况呢?如果当时有网络,网络上发出的声音,肯定就是另一种声音。

这就好像,天下遍地红巾军的时候,四处杀贪官污吏、打土豪分田地,立足于既得利益者的角度,那就是遍地公开的烧杀劫掠,这就是遍地贼寇,但是立足于底层社会时,恐怕就是另一种情形了。

我们通常总是立足于功臣集团的视角看这段历史,所以许多人一方面痛恨朱元璋,一方面又认为他真乃神人也。

每当我说,现实中的权力,永远是无数利益群体、利益集团博弈出来的。许多人就总喜欢拿朱元璋举例子。总而言之,朱元璋手拿两把大刀,对着整个上层社会,动不动就是几千、几万的屠杀,上层社会不是依然都乖乖挨砍吗?

按你的观点,朱元璋既不会吸星大法,也没有三尸脑神丹,怎么可能做到这一点。话说回来,就算他会吸星大法、有三尸脑神丹,也不可能做到啊。

这本身就证明,皇权的神圣性,是可以震慑天下的;这也本身也证明,一个人能力强大,也可以单挑整个天下的。

其实呢,我还是前面的观点,我们之所以得出这种结果,主要是因为我们立足于一些特定群体的角度看这段历史。

洪武23年前,不论朱元璋怎么残酷打击上层社会,都一直尊重两大利益群体的利益。

第一:功臣集团的利益,朱元璋永远都尊重。

不知道,我们注意到没有。在洪武23年前,所有的大案,都巧妙的避开了功臣集团。

无论是胡惟庸案,还是空印案,还是郭恒案,屠杀的官员、家属、富户数接近10万,但是始终没有牵涉功臣集团。

即使偶尔牵涉到了功臣集团,朱元璋也会网开一面。

朱元璋对功臣集团的真正收网,是洪武23年开始的。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朱元璋洪武23年前就死了,我们可以说朱元璋残酷,却很难说他屠杀过功臣集团。是的,在洪武23年前,朱元璋杀过一些功臣,但这都是个例,很难说是有计划的诛杀。

洪武23年,朱元璋敢对功臣集团磨刀霍霍,因为有前面二十多年的布局,朱元璋已牢牢控制了行政系统;失去这种背景,朱元璋敢大肆屠杀功臣集团,肯定是不想混了。

第二:平民社会的利益,朱元璋永远尊重。

朱元璋一直开口闭口,我就是农民出生,农民的苦,我最清楚了。更主要的是,毫不夸张的说,我们整个帝国、整个社会都是农民养活的。所以,你们谁敢侵害农民的利益,我绝不会善罢干休的。

四民之中,农民最劳苦,春天鸡一叫就起床,赶牛下田耕种,插下秧子得除草,得施肥,大太阳里晒得黑汗直流,劳碌得不成人样。好容易又巴到收割了,完税纳租之外,剩不了一丁点儿,万一碰上水旱虫蝗灾害,全家着急,毫无办法。可是国家的赋税全是农民出的,当差作工也是农民的事,要使国家富强,必得农民安居乐业才办得到 。

甚至而言,作为封建皇帝,朱元璋还公开表示,老百姓受了欺负,随时可以上京告御状,谁敢阻止,枭首示众。

今后布政司府州县在役之吏,在闲之吏,城市乡村老奸巨猾顽民,专一起灭词讼,教唆陷人,通同官吏,害及州里之间者,许城市乡村贤民方正豪杰之士,有能为民除害者,合议城市乡村,将老奸巨猾及在役之吏在闲之吏,绑缚赴京,罪除民患,以安吾民,敢有邀截阻当者枭令。

朱元璋的这种表示,不管是出于作戏,还是出于真诚。有一点可以保证,当时的平民社会,对朱元璋不会有太大的恶意。即使觉得大明帝国政府有什么不对,大家也会觉得,皇帝是个好皇帝,只是下面的官员太坏了;或者经是好经,只是让歪嘴和尚给念歪了。

发生旱灾、水灾,政府马上免税免租,更大笔赈灾;官员赈灾不利,直接杀头;官员敢贪污赈灾款项,一经发现还是杀头,哪怕几百贯钱也不行。

朱元璋这样做,不论是出于作秀,还是真心代表农民利益。它显然会让老百姓感觉,平民出身的皇帝,就是平民出身的皇帝,永远心系老百姓。

在这种背景下,上层社会即使对朱元璋不满,也很难从底层汲取到力量。

如果底层遍布不满情绪,上层社会面对皇帝的迫害,难免会试着放手一搏的。

问题是,底层社会非常稳定,上层之间的争斗,即使争得血浆漫天飞舞。人们也就是当做看大戏,甚至还觉得不过瘾。在这种背景下,让上层社会面对皇权的打击迫害时,会充满绝望。

更主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群体,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官员被撤、被杀的时候,都会有许多人在偷笑的。因为,这意味着又有一个官位空缺了!

大明开国之后,就一直在强调官员队伍年青化、知识化。所以它有一个庞大的官员后备机构,那就是国子监!国子监的学生,就是大明帝国的预备官员。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朱元璋停止了清洗官员队伍,国子监的学生,难免都会急的想挖门,因为这样按资排辈的等下去,升迁的机会在哪里?升迁的速度又在哪里?

因为只有在这种不断的清洗过程中,才会为大量的青年学子,制造更多的空缺,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升迁机会。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还是回到朱元璋与胡惟庸争权的事上。

在胡惟庸与朱元璋最初的权力竞争中,朱元璋一直表示隐忍退让。当胡惟庸越做越没样子的时候,朱元璋突然大发雷霆。总而言之,你们是不是真把我当汉献帝看了?

再总而言之,老子不发威,你们肯定当我是病猫了。

于是,大名鼎鼎的胡惟庸案正式拉开序幕。

如果朱元璋给胡惟庸定罪时,只是定一个擅权,这个罪还不是恐怖,因为这不会牵连许多人。

但是朱元璋直接给他定了一个谋反大罪,这注定会有很多人,要被牵连进去了。

胡惟庸案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划时代的意义,那就是从此之后,丞相制从普遍意义上消失了;于是皇权变得越来越强大了。

皇权变得越来越强大,绝不是由朱元璋的性格、能力决定的。

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豪门贵族作为一个阶级,已失去了存在的沃土;在这种背景下,官员变得越来越像打工仔,而不再象大大小小的老板了。

从某种意义上,明朝开始后,皇权的加强,与皇帝的能力无关。朱元璋铁血残酷,可以让皇权不断提升。顺治六岁当皇帝,康熙八岁当皇帝,一样可以让皇权不断提升。

皇太极活着的时候,大清帝国真可谓大佬林立,所以皇太极死的时候,围绕皇位继承权争的一地狗血。

但是,顺治6岁当皇帝,24岁就死了。等顺治死的时候,还有几个人能称得上真正的大佬呢?

关键是,康熙8岁上台,16岁剿灭鳌拜谋反集团;23岁开始剿灭三藩谋反集团。从此以后,大清帝国还有所谓的大佬吗?

更主要的是,说到诛杀功臣集团。

我们看顺治、康熙两个小皇帝的大手笔吧。

多尔衮死后,顺治就灭了多尔衮谋反集团。

康熙14岁就急不可耐的亲政,16岁就急不可耐的夺权,于是把鳌拜集团给灭了;虽然说鳌拜并无谋反的实证,依然被定性为谋反大案。

后来,吴三桂等开国功臣(说来有点搞笑,但是他们为大清帝国的建立,那可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并无谋反的行为,康熙还是喊着削亦后,不削亦后,早削早反,晚削晚反的口号,把他们都灭了。

只是因为满清时代留下的资料比较多,所以我们看到顺治、康熙两个少年天子屠杀功臣集团时,都会耸人听闻的夸大,权臣如何欺负他们、迫害他们、甚至威胁国家百姓利益....。在这种背景下,他们屠杀功臣集团,就不是屠杀功臣集团,而是代表正义了。

其实,与大明开国时代屠杀功臣集团,并无本质差别。

不知道,我们注意到没有。

朱元璋屠杀功臣集团之后,帝国权力的主要争夺者,就是他的子孙了。

顺治、康熙屠杀功臣集团之后,帝国权力的主要争夺者,就是他们的子孙了。

经过这一轮火并之后。

帝国终于进入了成熟的官僚政治之中。

总的来说,皇权在集中的过程中,从来都是一片血肉横飞。

关键是,明清两代之时,皇权的集中,已无可逆转了。所以,大明开国时代,朱元璋统一天下时间够快,而且活的够久,所以大明帝国皇权在他手中高度集中了。

大清开国时代,皇太极统一天的时间太慢,而且死的有点早,但是,大清帝国的皇权依然在年少的顺治、年少的康熙手中高度集中了。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朱元璋清洗功臣集团 (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