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新:朱棣与达·芬奇
编者按:2020年7月7日,两册《永乐大典》在法国巴黎博桑勒费福尔(Beaussant Lefevre)拍卖公司上拍。在拍卖前,该拍品已引起不少古籍收藏领域人士关注,因此现场竞拍激烈。两册《永乐大典》以5000欧元上拍,叫价瞬间突破50万欧元,此后叫价如直升机一般上升,几分钟后价格飙升至500万欧元。《欧洲时报》称,当时竞拍价已经突破拍卖公司显示屏的极限,竞拍价无法显示。经过11分钟的竞拍,拍品最终由现场一位中国女士以640万欧元的竞价拍得,比起拍价溢价超过1200倍。由于此拍卖行佣金为27%,两册《永乐大典》最终成交价为812.8万欧元,合近6500万元人民币。此事瞬间点燃了行业激情,引发热议。在日趋无纸化社会的当下,这些昂贵的古书的价值应该如何被看待,这些古老的文字图画是否依然有现实意义?梁晓新在26年前的拍卖市场中找寻答案。
法国拍卖的《永乐大典》抄本
朱棣:6500万元,还贵吗?
绵延数千年不断的华夏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而这个奇迹的背后,就是历来的帝王将相、儒士宿学们奉为圭臬的第一等大事——修书。
1403年,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即位后做的第一件大事,便下令内阁首辅解缙编纂一套丛书,要求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也就是说,只要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书籍,不管是哪一个类目的,都要收录,不得疏漏懈怠。
明成祖朱棣
永乐二年(1404年),书成。名为《文献大成》。但呈上御览后,朱棣并不满意,遂再次下令让“黑衣宰相”道衍和尚姚广孝挂帅重修,这次竟动用了全朝上下朝臣文士、宿学老儒共2169人参与编撰,一直修到永乐六年(1408年)冬,六历寒暑,终成旷世奇书。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的《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一套空前绝后的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据《进永乐大典表》统计全书共22,937卷(其中目录就占60卷),成书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14世纪以前古代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图书七八千种,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就算是清代乾隆御旨编纂的《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这个彰显国威雄势、造福子孙万代的文化工程,与西方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称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毫不为过。
《永乐大典》书成之初,永乐帝曾考虑将之付梓,却因工费浩繁而罢,仅令人精心抄录了一部,称为“永乐正本”。可惜的是其原稿竟然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南京文渊阁大火中付之一炬,所幸《永乐大典》正本已全部移藏北京,逃过此劫。这是《永乐大典》传奇而又坎坷多劫的命运的开始。
到了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北京宫中又失火,奉天门及三大殿均被焚毁,《永乐大典》正本差点被殃及池鱼,这使得深爱《永乐大典》的嘉靖皇帝下决心组织人力抄写一部副本。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嘉靖皇帝召选书写、绘画生员109人,正式开始依正本抄绘,于隆庆元年(1567年)四月完工,耗时5年,被称为“嘉靖副本”。其正本存文渊阁,副本则存皇史宬。
《大典》中各类插图包括人物故事、博古器物以及宫室建筑、园艺花木、山川地图等,用传统白描线条笔法,人物景象,生动逼真,工致精美。嘉靖录副时,也由画工以原图摹绘而成。因此,这些插图是宋元和明初画家们的绘画作品的遗存,在绘画史、书籍插图史方面也极具价值。
此后,有关《永乐大典》的记载就几乎消失了,永乐正本的下落至今是个未解之谜,有多个诸如火灾、兵乱、殉葬等等猜测的版本。到了200多年后的清乾隆三十八年(1772年)修《四库全书》时,才发现就连嘉靖副本也丢失了2422卷约千余册,只剩8000册。
被清代的大学者们惊叹为“宇宙之鸿宝”的《永乐大典》,一直是少数“有识之士”们窥视的瑰宝,通过各种渠道不断佚失,早期主要是宫里监守自盗,进入清晚期,真正的毁灭性大浩劫才开始。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翰林院遭劫掠,丢失大量《大典》;
清光绪元年(1875年),修缮翰林院衙门时,清查《大典》已不足5000册;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翁同龢入翰林院清查时仅剩800册;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毗邻翰林院的英国使馆一度成为战场,贮存在此的《大典》受到灭顶之灾,几乎被毁殆尽,英人威尔《庚子使馆被围记》中对此有详细记述,译学馆的刘可毅一人甚至就在洋人的马槽下拣到数十册《永乐大典》。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六月十一日,英使馆交回《大典》330册。不久又遭到监守者瓜分。
1912年,翰林院将其所藏《大典》移交京师图书馆时,仅剩64册。
一座倾国之力打造的文化工程,竟然就此瓦解流散、烟飞灰灭,实在令人太痛心。此后的政府与机构开始着力四周搜寻残余的《大典》:如叶恭绰在1920年赴欧洲考察实业时,在伦敦一间小古董铺里意外发现并购回《大典》卷一三九九一残本。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搜救工作更为积极。1951年,当时的苏联政府把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收藏的11册《大典》赠还中国政府,文化部特别藉此和北图联合举办了一次展览,宣传《大典》的价值及其惨遭劫掠的遭遇。展览极大地激发了各界群众的爱国热情。一些爱国人士和藏书单位纷纷向国家捐献了自己收藏的《永乐大典》。
【明】《永乐大典》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前身是清学部所辖京师图书馆,诞生之初就担负起为国家保存并收集《永乐大典》等珍贵文献。经过90年的努力采集、国家调拨和各界捐赠,目前收藏的《永乐大典》副本达到162册,台北故宫博物院亦藏62册。最新统计海内外已知存世的《永乐大典》总计418册、800余卷及部分零页,分散于世界8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公私藏家手中。其中日本最多,还有英国51册,德国5册,爱尔兰3册,等等。除了这两本巴黎拍品外,最近一次发现《永乐大典》是在2014年8月,洛杉矶汉庭顿图书馆新发现的1册《永乐大典》。
看完了这一路惊心动魄而又伤心无奈的历史过程,《永乐大典》的意义与价值对今天的中国来说,远远超越了古籍的范畴,而这些劫后余生的数量,仅为原来《大典》的4%都不到!现在再看这巴黎的6600万,还贵吗?
达·芬奇:26年前的3080万美金
进入了万物互联的5G时代,无纸社会的知识与信息都以电子方式存取,阅读也迅速被浏览所替代,这些古老、脆弱、笨重的古书还有用吗,还有价值吗?答案是:一本仅有72页的古代笔记本,早在26年前就以3080万美金的价格被人买走,直至2017年,都位列世界上有史以来最昂贵书籍的榜首——达·芬奇《莱斯特手稿》。
达·芬奇《莱斯特手稿》
意大利 约1510年
18张纸对折36页,双面书写共72版,29 x 22厘米
纽约佳士得拍卖,1994年11月11日
估 价:1200万-1800万美金
成交价:3080.25万美金
此书虽然只有36页,但涉及内容繁多,特别是达·芬奇对天文学的见解、对水、岩石和化石性质的探究,也谈到了光和天体等内容。其中,有关“水”的探讨占了手稿约三分之一的分量。达·芬奇讨论了水的流动,河流在遇到障碍物时如何改变它的运动,并据此对桥梁建设给出他的建议。手稿中还谈及潜艇。他描述了潜艇如何可以帮助人们在水下待更长的时间以及它潜在的在军事上的应用。
26年前的3080万美金,相等于现在的5320万美金,3.75亿人民币。那么在巴黎拍卖的这两册《永乐大典》的6500万人民币,相比之下真是小巫见大巫了。世界纪录的背后,肯定是世界级别的人,这本真正的世界级别“笔记本”的作家是来自古代的全能天才达·芬奇大师,而买家则是现代计算机科技最前沿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先生。
达·芬奇
与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 1452年~1519年),被誉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最伟大的博学者,连“天才”这样的称呼都无法准确定义这位几乎无所不能的全才型艺术家,因为他在绘画、音乐、建筑、数学、几何学、解剖学、生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气象学、地质学、地理学、物理学、光学、力学、发明、土木工程等领域都有显著的成就,他不但拥有超乎想象的多种天赋,与旺盛而不可遏制的好奇心,确又坚持从现实中的观察与经验里发现宇宙与生活中各种奥秘与关系,如同那张名闻遐迩的《维特鲁威人像》,他所有的作品都结合了美妙的艺术与精密的科技,西方艺术史学家评论“他的思想和人格似乎是超出常人的,而他本身却是神秘又疏远”,但他的世界观却是从本质上符合逻辑的而不是神秘的,这些谜一样的特质,从他留给后世的手稿里展露无遗。
达·芬奇《维特鲁威人》钢笔墨水画 约1490年 意大利威尼斯美术学院藏
闻名遐迩的《蒙娜丽莎》与《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留给西方文明的漂亮礼物,而他那些对人类未来有重大启发意义、超越时空的奇思妙想,才是最具开创性、最有价值的东西。大约在1480年左右,达·芬奇开始随手记录下那些无时无刻在他的脑海里涌动的、不可思议的想法,这些就是达·芬奇手稿。
达芬奇于1519年去世,享年67岁,其手稿原本约有1.5万页,但保存下来的仅仅为7000页左右。有一位意大利画家Giuseppi Ghezzi从16世纪米兰的雕塑家Guglielmo della Porto的书柜里找到了一批手稿。30年以后的1717年,来自英国的政客汤玛士·库克(Thomas Coke, 1697年~1759年)买走了这份手稿,他后来成为初代莱斯特伯爵(Earl of Leicester),他遗留下来的手稿遂被称为“莱斯特手稿”(Codex Leicester)。库克家族一直将莱斯特手稿珍藏长达236年,于1980年的莱斯特房产拍卖中露面,由当时的美国工业大亨及当代艺术收藏家阿曼德·哈默(Armand Hammer, 1898年~1990年)以惊人的510万美金(相当于2019年的1580万美金)买下,莱斯特手稿遂改称为“哈默手稿”。哈默氏还特意聘请了著名的达·芬奇学者卡洛·裴德烈蒂(Dr. Carlo Pedretti)耗费7年时间整理、还原并翻译出这本惊世手稿。
区区一份几十页的手稿,为何要耗费如此的时间才翻译出来呢?原来达·芬奇还有一手绝活,那就是左撇子的他,习惯用不可思议的“镜像体”从右到左来书写草稿文字,我们阅读时需要通过一面镜子的反射才能看到正常文字的呈现。手稿里充满了神秘吊诡的谜语、符号、图像和密码,再加上这种奇异的镜像体文字,使达·芬奇手稿如同天书般天机玄妙、引人入胜,却又隐晦难懂。
达·芬奇的镜像体书写法
时隔14年后在1994年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哈默手稿因阿曼德·哈默的去世再次现身,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先生以3080万美金买单,创下了当时世界上最贵书籍的记录。新主人盖茨将手稿改回最初的莱斯特之名,并用高清扫描成为电子版向大众公开,有心人可能注意到《莱斯特手稿》内容曾一度用于Windows95和Windows98补充装里的屏保程序和壁纸。这册目前市值超过3.5亿人民币的笔记本,正按照比尔·盖茨的计划在世界不同的博物馆中巡回展出。2019年是达·芬奇逝世500周年,大英图书馆为纪念此重要盛事,举办了隆重的达·芬奇的三大著名手稿特展,包括莱斯特手稿(Codex Leicester)、福斯特手稿(Codex Forster)和阿伦德尔手稿(Codex Arundel),轰动一时。阿伦德尔手稿现藏于大英图书馆。它被认为是达·芬奇手稿中第二重要的,仅次于亚特兰提科斯手稿(Codex Atlanticus)。阿伦德尔手稿多达283张,写作时间跨越40年,内容包罗万有,从对机械学和鸟类飞行的研究,到水下呼吸器的设计图。
达·芬奇《福斯特手稿》共3册 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藏
尽管达·芬奇手稿中的那些迷人的、超越时空几百年的的原理、概念、图像、设计,绝大多数都未能在他的生平得到认同和重视,却一一在后世实现,这些手稿成为了人类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和宝藏。例如在?IBM?的赞助下,手稿中的许多模型被精心制作出来,在昂布瓦斯的克劳斯·吕斯城堡达·芬奇博物馆展示,向今天的我们展示这位几乎是非人间力量所能企及的天才的伟大创想,是如何从零碎细微的日常观察和思考中萌芽成型的。
最古代与最未来
清乾隆时期,号称“河间才子”的《四库全书》总校官纪晓岚,通晓古今,才华横溢,在他的私人笔记《阅微草堂笔记》中提到,他编纂《四库全书》时,曾参考残存于世的《永乐大典》,虽然他看到的只是《永乐大典》的冰山一角,但上面的记载事无巨细、包罗万象,仍然使这位大才子对世间知识之浩淼广博产生了深深的绝望感。由此可见《永乐大典》所蕴含的知识量是多么的惊人。无数已经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古代智慧、技术、发明、经验、传奇,都被尽心尽力地寻找挖掘出来,重现天日。乾隆帝御修《四库全书》的其中一个重要工作,就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许多消失已久了的重要古代著作。
中国上古的智慧有多么重要多么深不可测?眼下,未来人类信息的设计者们,早就已经将诸如《山海经》这样的古籍内容作为产品设计的概念灵感与目标,用最古代与最未来的结合,毫无违和,这与微软看待达·芬奇手稿的想法可算是不约而同了。
由巴黎小拍的《永乐大典》联想到比尔盖茨的《莱斯特手稿》,永乐帝朱棣的《永乐大典》成书于1408年,达·芬奇的莱斯特手稿创作于1510年前后,前后百年的时间里,地球上东西方分别出现了两个超越时空的文化巨作,这难道只是一种偶然吗?
名列人类文明史上的两座里程碑,一个以海纳百川的形式总结了几千年来东方大国的文明进程,一个则以深邃细致的观察去探究和描绘未来世界的模样,人类这个物种,在千万年的历史进程中,是通过了永不停歇的好奇心与永无止境的探索心推动了文明进化与发展,《永乐大典》与《莱斯特手稿》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去记录、探究和描绘天、地、人的关系,从这个层面看,他们早已超越了书籍的范畴,朱棣与达芬奇创造了两座永不枯竭的智库,为我们的未来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预告和解决方案,使历史与过去以文字和符号的形式与未来结合成了一体。
后话,由比尔盖茨缔造的书籍世界纪录,在2017年被一本摩门教手稿以3500万美金的价格刷新,由耶稣基督末世圣徒教会收购,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书籍记录。2018年香港苏富比推出的两套明宣德宫廷御制《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以港币2.38亿(3060万美金)成交,成为世界第三。
明宣德 御制《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本文根据北京/梁晓新《朱棣与达·芬奇》一文编辑整理,原文刊载于2020年《收藏》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