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左升右降如何理解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的理论源于《黄帝内经》,肝升肺降对维持机体气机升降具有重要作用,肝肺升降失常,便会导致气机逆乱,变证由生,该理论对中医临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疏肝解郁勿忘宣肺降气、宣肺止咳勿忘疏肝调肝两方面说明该理论对临证的指导作用。 理论源于《黄帝内经》 中医学认为,在机体的气机升降运动中,肝升肺降尤其重要。 如叶天士云: '肝以左升,肺从右降,升降得宜,则气机舒展。 ',该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正如《素问·刺禁论》曰:'藏有要害,不可不察。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之为使......从之有福,逆之有咎。 ',这里指肝的生发之气,于左上升;肺的清肃之气,于右下降。 肝为阴中之少阳,具木气冲和之象,主人身生发之气,生机勃勃向上,旺于东方,东方在左,故其气从左上升,所谓肝生于左,此之谓也;肺属金,为阳中之少阴,主人身收杀之气,旺于西方,西方在右,故其气从右下降,所谓肺藏于右是也。 正如《素问》中云:'人身面南,左东右西,肝主春生之气,位居东方,故肝生于左;肺主秋收之气,位居西方,故肺藏于右'。 肝升肺降之生理作用 肝升肺降对维持机体气机升降具有重要作用。 肝为刚脏而主疏泄,以升为常;肺为娇脏而主宣肃,以降为顺。 肝居下焦,乃阴中之阳脏,其经脉由下而上贯膈注于肺并上络脑,木气升发,才能疏泄营血使之升发至心肺并上循头面,周流全身;肺位于上焦,系阳中之阴脏,其气肃降,才能使呼吸之清气及由脾上输的精微物质敷布全身,下及肝肾。 肝之正常升发,肺之正常肃降,左升右降,实有关乎人身气机的升降运动。 肝升肺降如此周转运行,促进着人体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的生理活动,气血调畅,脏腑安和。 肝升肺降之病理作用 肝肺升降失常,便会导致气机逆乱,变证由生。 由于情志抑郁,或突然的精神刺激以及其它病邪的侵扰,影响肝之疏泄,导致肝郁气滞而升发不及而致肝郁不升。 由于心情不舒,情志失畅,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或肾水亏虚,水不涵木,每致肝之阳气亢逆上窜,化火上冲而致肝升太过。 外邪内伤所干,遂致肺气有升无降、肃降失权而致肺失肃降。 以上可看出,《黄帝内经》中的'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的提法不是现代的解剖学概念,而是对肝肺二脏升降密切相关的生理病理功能的高度概括,其临床意义就在于可根据病变部位来调肝治肺,使肺肝功能协调,气机调畅,升降有序,从而达到加快病愈的目的。 临证中导致肝肺升降失常的原因很多,诸如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脏腑失和等,皆可引致肝肺机能紊乱而发病。 临证之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辨证,辨明肝肺升降的主次以及病邪、病证的性质,从而决定具体的治法用药。 下面列举二例肝升肺降理论的临证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