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史知识100条之三十二:西赤道非洲
到十九世纪初,西赤道非洲的大部分居民是本大陆诸族中最落后的居民。从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组织来看,西赤道非洲可分为四个历史区域:
第一区域:热带森林的广大地区,艰难的生活条件无疑对居住在这里的诸族的发展速度起了阻碍作用。南部的干旱地区和安哥拉中部的部分地区可列入这一区域;
第二区域:刚果盆地的东北地区,即乌班吉河和韦累河的上游。在这一地区起主导作用的是阿赞德和曼巴图西族,这两族到十九世纪初就有了早期的国家组织形式;
第三区域:即在古代有过国家组织的区域,是北起洛佩斯角南至凯丰河的大西洋沿岸地区。这一地区是远在欧洲人出现以前(即在十五世纪以前)就已形成的一批国家的历史中心——刚果国;
第四区域:包括西赤道非洲的东南地区。这一带只是在新时代开始以前(十七世纪中叶到十八世纪)才出现国家体制。
参考书目:1.《非洲史教程》陆庭恩、艾周昌著;2.《非洲通史》中国非洲史研究会非洲通史编写组著;3.《非洲通史》(古代卷、近代卷、现代卷)何芳川、宁骚、彭坤元著;4.《非洲通史简编》(从远古至1918年)杨人梗著;5.《崛起的非洲》顾章义著;6.《非洲的过去和现在》陆庭恩、宁骚、赵淑慧著;7.《非洲简史》王飞鸿著;8.《非洲通史》(1-8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9.《非洲国》(英)马丁·梅雷迪思著;10.《非洲简史-从人类起源到种族、宗教与革命》(法)凯瑟琳·科罗里-维德罗维什著;11.《非洲史》(美)埃里克·吉尔伯特、乔纳森·T·雷诺兹著;12.《非洲史》(1800-1918、1918-1967)苏联科学院非洲研究所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