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书房联墨迹咬文嚼字(上)

近年上网浏览当代书法家书房联墨迹,时见其文辞似有可商榷之处。今选十余副乱弹于此,或有春秋责备贤者之意焉。

(以下均选自书法家网上拍卖及展示作品)

第一类:文字或有笔误

图一:

联语释文:

不拘乎山水之行,云阵皆山,月光皆水;
有得乎诗酒之意,花酣也酒,鸟笑也诗。

该联中,上联“不拘乎山水之”,似应为“不拘乎山水之”。所谓“云阵皆山”、“月光皆水”,都是在说形态。可能是笔误吧。

网上可找见赵之谦(1829-1884)先生所写的此联,贴来供大家参考:

图二:

联语释文:

经纬文武,帝砺河山。

该联中,下联“砺河山”,应为“砺河山”,也可能是笔误。

“带砺河山”典出《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原句如下:

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这一段是汉高祖给功臣们封爵的誓言,意思是:即使黄河变得细成一条衣带,泰山变得小成一块磨刀石,分封给你们的疆土也不会变,要子子孙孙一代一代传下去。

后来就用“带砺河山”表示:不管海枯石烂、沧海桑田,**都不会变。

网上能搜到清代文人张廷济(1768-1848)书写的此联:

上图中,“带”的写法很像“帝”,作者估计将下联误以为“帝砺河山”了。

图三:

联语释文:

九点好山楼上客,一溪秋水枕边声。

上图中,上联“点好山”,似应为“点好山”。“九点”“好山”好像也能讲通,但确实很别扭。古诗中常见“几处早莺争暖树”、“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其中的“几处”、“几度”、“几枝”,都是指不确定的多数,从意境上来体味,可以说既在乎、又不大在乎,有一点悠悠然的感觉。

大家不妨读一读改成“几”后的联句,比较一下:

几点好山楼上客,一溪秋水枕边声。

图四:

联语释文:

春庭草色和烟暖,午夜书声待月寒。

上图中,下联“午夜书声月寒”,似应为“午夜书声月寒”。

“午夜书声月寒”好像有点讲不通——午夜读书,可能会因陶醉于书中内容而不觉夜的寒冷,但要说专门在“等待”寒冷的月色,那就不免矫情了。

而“午夜书声月寒”呢,则表示——郎朗书声被冷冷月色所笼括,虽曰清苦,亦是人生一乐。古诗中常见“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飞雪带春风”、“凤吐流苏带晚霞”这一类的句子,其中的“带”,和这里的意思差不多。

大家不妨读一读改成“带”后的联句,比较一下:

春庭草色和烟暖,午夜书声带月寒。

图五:

联语释文:

花木清香庭院翠,琴书雅趣画堂山。

下联“琴书雅趣画堂”,有点讲不通,应为“琴书雅趣画堂”,也可能是笔误吧。

图六:

联语释文:

清潭三尺竹如意,宴作一支松养和。

这一联中的“”、“”好像都是笔误。大家看看下面这一首诗:

拂衣归憩旧烟萝,钟鼎山林竟孰多。
眼看空花皆是幻,心同古井肯重波。
清谈三尺竹如意,宴坐一枝松养和。
我亦行抛簪笏去,从君春日晒渔蓑。

这是宋代文学家汪藻(1079-1154)的一首七律。

据传清代书法家梁同书(1723-1815)曾摘其中“清谈三尺竹如意,宴坐一枝松养和”两句,写为一联(网上未搜见墨迹)。

这一联意思大致是:

我的日子过得恬淡平静——有时候与客清谈玄理,手中拿着三尺长的竹如意(魏晋士人清谈时,手里习惯拿个道具,当年最常见的是麈尾);有时候独自静坐无言,与苍松虬枝相伴,安养天地太和。

这一联曾以讹传讹,出现过多种版本(如下两图):

(释文:清三尺竹如意,宴坐一枝松养和)

(释文:清三尺竹如意,宴坐一枝松养

那为什么大家会将“清谈”误以为“清潭”呢,我估计有两点原因:

一是因为梁同书先生的墨迹可能写的是“清谭”,一个“言字旁”,一个“三点水”,大家给搞混了。这个“言字旁”的“谭”字,本义是“深入交谈”(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菜根谭》、《天方夜谭》)。魏晋士人清谈时,最讲究玄妙高远,当然需要“深入交谈”了。因此,梁同书先生的墨迹若写为“清谭”,应该更恰当;

二是“清潭三尺竹如意”好像也能讲得通——三尺深的清潭之中,竹子生长得很如意快活。当然,这样理解不仅和下联对不上,而且和本义也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第二类:语义似乎不通

图七:

联语释文:

一曲玉箫明月夜,半帘梅影好风移。

下联讲“好风”将“梅影”“移”来,好像讲不通。

元好问词中有句云“一帘花影月移来”。此联这样改一下或许更好:

一曲玉箫风和远,半帘梅影月移来。

翻译成现代文,大致是这样的:

宁静的夜晚,玉箫吹出的名曲、由清风应和着越飘越远、弥漫天际。当我正听得入神之际,偶尔低头,又见竹帘上映衬出几枝疏淡的梅花,原来今夜的月色,也是这么的美呀。

上联讲声,下联讲色,上联有大境界,下联见小清新。

图八:

联语释文:

山为吾友并肩立,水作琴心携手行。

大家看这一联,上联中,“山”作为“吾友”可以和我“并肩立”,这个很形象。下联中,将叮咚的溪流比作琴声,而且拟人为“琴心”,这个也很好。但是,“携手”就有点不搭调了,不管是“水”,还是“琴心”,都没法和人“携手”的。

此联这样改一下或许更好:

山为吾友并肩立,水似琴心一路同。

唐人李华(715-766)有一首七绝《春行即兴》,与这里的下联隐隐然有相通之处: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未完待续)

下一篇:今人书房联墨迹咬文嚼字(下)

相关链接:

明清书房联分类选萃:总目录(一)

明清书房联分类选萃:总目录(二)

明清书房联分类选萃:总目录(三)

(0)

相关推荐

  • 七言格言楹联赏析300副之(21)

    201.不碍风花从古谢:可容天地作春游. 赏析:不碍风花,从古时谢.可容天地,在春日游.这是一种文学的自由心态,也是文学的内涵所在.单从联语就可以看出一种风雅的文学气质流露.文字很古朴,意境很超然,气 ...

  • 书房客厅对联墨迹

    书房客厅对联墨迹

  • 【一联多对】上联:琴书寻梦去下联:?

    上联:琴书寻梦去 下联:风月吟诗来 上联:琴书寻梦去 下联:诗联随韵来 上联:琴书寻梦去 下联:诗画见仙踪 上联:琴书寻梦去 下联:山水访客来 上联:琴书寻梦去 下联:诗词赋情来 上联:琴书寻梦去 下 ...

  • 今人书房联墨迹咬文嚼字(下)

    近年上网浏览当代书法家书房联墨迹,时见其文辞似有可商榷之处.今选取十余副乱弹于此,或有春秋责备贤者之意焉. (以下均选自书法家网上拍卖及展示作品)     第二类:语义似有不通(接上篇) 图九: 联语 ...

  • 挂上书房联,才真正算是书房

     查看对联知识技巧 文人的书房,有两幅字是必须要挂的:一是斋号,这是书斋的名字:一是书房联,这是主人的情怀.如果将书房比做商品,那么斋号就是品牌,书房联就是广告语了. 如果有间书房,你还得挂上书房联. ...

  • 书房联选萃:知交(上)

    知交也就是朋友.从文字起源上讲,"朋"好像是连起来的两串玉,"友"好像是两只手,合起来大约就是"一块相处"."互相帮助" ...

  • 书房联选萃:寄托(上)

    漫漫人生,总得有点爱好来寄托身心.唐代大画家张彦远(815-907)曾有一段话讲自己: "鸠集遗失,鉴玩整理,昼夜精勤,每获一卷,遇一画,毕孜孜葺缀,竟日宝玩,可致者必货敝衣,减粮食.妻子童 ...

  • 书房联选萃:敬谨(上)

    "敬"指的是"严肃认真","谨"指的是"小心谨慎"."敬"与"谨"相比,&quo ...

  • 书房联选萃:安逸(上)

    从"安逸"这两个字的造字本义上讲,"安"是个会意字--上面"宝盖"指房子,下面是个"女".女子呆在家里,感觉很" ...

  • 书房联选萃:惬意(二编上)

    "惬意"已经写过一篇了,最近又陆续搜集了一些这一类的,这里录为"二编",分"上"."下"两讲来说一说. 这一讲先说一说陶 ...

  • 书房联选萃:修身(上)

    这一讲来说说修身.先讲一个小故事: 王阳明先生小时候,曾问老师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老师讲"是考功名做官",王阳明觉得老师讲的不对,他认为读书的目的应该是"做圣贤那样的人&q ...

  • 书房联选萃:出入(上)

    孔子曾讲过: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意思大约是--天下要用我的话,我就好好效力:要不用我的话,我就藏起来,安心过自己的小日子.孟子也讲过类似的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用之则行&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