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吕永超的散文《说粥》

说粥

热浪滚滚的夏天,喝上一碗粥,便觉得直透七窍,再细嚼几口,满嘴暗香萦绕,顿感粥不华美但含蓄可人,不高贵但实惠养人,其德也温文尔雅,合辙于冲淡无为。
粥又称为“糜”,是我国饮食文化的精粹之一,是独有历史地理人文环境中的特定产物。早在六七千年前,祖先就开始以粥充饥,“黄帝始烹谷为粥。”从人类开化之初,粥已经有了自己最原初的文化形态。
在古语中,粥也通“育”,“初俊羔助厥母粥。俊也者大也,粥也者养也。”《后汉书》有“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这不似酒,否则会说“一夜酒醉,数日乃醒”,误事伤身。好粥需要好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粥”。五谷杂粮,哪样都要“汗滴禾下土”才能获得,劳作之后吃起来会更香甜。古人能安于“一粥一饭”的到底也不多,今人则更无一颗“粥心”了。跑了一天,口干舌燥,吃粥解渴,脑子还琢磨着白天的“猬务”,故也应了“人莫不食也,鲜知其味也”之语。
粥作为药膳食疗佳品,推进了医食同疗的发展历程。古代名粥甚多,像唐代的“桂花鲜栗羹”,宋代的“道场羹”,明代的“七宝羹”,清代的“艇仔粥”,都是粥品中的精品。粥的美味和营养,历来为文人们所传颂。苏东坡在大啖了豆浆中掺入无锡贡米熬煮的粥后,挥毫写下了“身心颠倒不自知,更知人间有真味”的诗句,将粥的真味留芳青史。陆游也大力推崇食粥养生,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司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南粤粥疗歌》,以平民的视角对粥的功用作了朴实诠释:“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要想皮肤好,米粥煮红枣;气短体虚弱,煮粥加山药;治理血小板,花生衣煮粥;心虚气不足,桂圆煨米粥;要治口臭症,荔枝能除根;清退高热症,煮粥加芦根;血压高头晕,胡萝卜粥灵;要保肝功好,枸杞煮粥妙;口渴心烦躁,粥加猕猴桃;防治脚气病,米糖煮粥饮;肠胃缓泻症,胡桃米粥炖;头昏多汗症,煮粥加薏仁;便秘补中气,藕粥很相宜;夏令防中暑,荷叶同粥煮;若要双目明,粥中加旱芹。”  
粥里有悠久而深厚的文化气息,我们已无法分清他们的关系。究竟是我们厚重的文化气息孕育了粥,还是粥在滋养国人身体的同时也滋养了中华的文化?袅袅粥香中所透露的宁馨和温情,粥中淡而绵长的滋味,都是最能抚慰人心的。
几千年来,中国的历史蜿蜒曲折,世世代代的人们在历史洪流中跌宕起伏的前行,从原始时期的衣难覆体,茹毛饮血,到后来的清粥小菜,聊以糊口,再到如今千姿百态的粥文化,那些人间世事,悲欢离合,俱融入了这一直在寻常百姓家沸腾辗转的滚粥中,或百感交集,或淡泊透彻,蕴出阵阵清淡逸香,滋味横陈。  
如今,粥已不再是战争时代的奢侈品,也不再是灾荒年间的救命稻草。有时,一碗粥,不过是父母恋恋不忘的关切,不过是子女拳拳的赤子之心,不过是君子之交的平和内敛,亦不过是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与温饱无关后,粥在意识形态上有了更为实在的意义。  
古人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味亦必淡。如同奢华之后的简朴,如同在行色匆匆的钢铁森林中追寻绿色,富裕之后仍然喝粥,在阅遍珍馐美味后,渴求一碗再平常不过的粥,也是人们从生活的绚烂中回归澹泊的一种感悟,是人生境界的另一种返璞归真。
饮食习惯的差异,是由文化内涵决定的。南方粥绵软细腻,花色繁多,凡是能作菜的物品都可以入粥。小火慢慢熬制得翻滚沸腾,香气四溢,用青花小瓷碗盛了,配以清淡的小菜,再一点点细啜下去,是一种婉约到了极致的风情。北方粥则略显粗放,多用五谷杂粮,熬煮的过程也稍嫌简单。盛粥的常是厚重结实的海碗。但在桔黄色灯影里,一家人围在炕上大口大口地喝粥吃饼,最能闻着人情味:是幸福和幸福的沉香之味;是爱和被爱的砚墨之味;也是荣华了一年又一年的节律音韵文采的鲜活之味。粥如其人。南方粥犹南方女子,温婉细致,光彩在瑟瑟颤动中熠熠闪烁;北方粥象北方汉子,豪放大气,滋味在目光环视里震荡了心灵。
难得熬粥。我午睡起迟,将莲子、百荷、枸杞、桂圆、大枣、红豆、麦米诸物,搭配齐当,一一净洗,缓缓煮来。半卧床头,披卷而览,时有粥香入鼻,诱胃蠕动。不久,开锅盛豌,热乎乎地细嚼慢咽,汗淋淋地开怀畅吃,直至肚满意惬,腰也不能弯下。更无他事,就踱步社区花园,听小鸟归巢的瑟聒,一种久违的喜悦就会从心底升起,让人想起一队与驼铃为伴的跋涉者,轻雾般黄沙笼罩整个画面,既壮观又平和。也许生命的过程就是这样,生命的归宿又是那样,总有好些明媚阳光在寂寞的日子里流淌,让人欢喜让人忧,然而,谁会说生命不是最宝贵的呢,只要生命没有终止,平凡也是一种美丽。偶尔,看见沉暮里有情侣偎依,呢喃着慢走,几分羡慕,几分亲切,似曾相识。于是,一种平淡了许久的甜蜜,便带着怀旧的深幽,无法控制地唇间绽开。这样的微笑长久不肯褪去,便衔着一寸欣慰,踏着迤逦小径,散散地归来……
如今进入了地球村时代。中国粥文化已被全世界广泛接纳和认可。东南亚各国移植了中国粥之后,过去他们只有在生病时享用,如今粥已成了他们最理想的健康食品,许多女性把粥当成理想的夜宵和早餐主食,超市还出现了十分畅销的真空包装粥。即使是麦当劳这样的快餐巨头,也不得不放下架子,在美式的铺子里卖起了中国的粥。
还是袁枚说得好:“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米水融合,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
水米融合,柔腻如一,这恐怕不只是治粥的境界吧?!

(载2021年8月10日第六版《黄石日报》副刊“西塞山”)

吕永超,1964年11月生于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镇小金冲,大学文化,二级文创,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1985年创作至今,发表小说、散文、评论、电影剧本等。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0)

相关推荐

  • 粥疗歌

    粥疗歌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 若要皮肤好,大米煮红枣: 气短体虚弱,粥里加山药: 心虚体不中,桂圆煨米粥: 要治口臭症,荔枝粥除根: 清退高热症,煮粥加芦根: 血压高头昏,胡罗卜粥灵: 防治脚气病 ...

  • [今日头条]吕永超的散文《期盼与梦想同行》

    期盼与梦想同行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伫立辛丑牛年的天幕之下,在辞旧迎新的时刻,都是梦想与希望的一次盘点,过去.现在.未来,坚持.砥砺.蜕变.纵然时光易老,依然初心不忘:只要理想始终如磐,奋斗就会充满力 ...

  • [今日头条]吕永超的随笔《从钢铁工人到著名版画家》

    从钢铁工人到著名版画家 吕永超 1970年金秋十月,18岁的武汉伢王晓愚结束知青生活,告别黄梅县的父老乡亲,打起背包,到大冶钢厂报到,分配在废钢车间当上了一名烧切工. 王晓愚(右)与其作品<中流 ...

  • [黄石文坛]吕永超的散文《酒是什么东西》

    酒是什么东西   我不是酒徒.酒鬼.酒麻木,更不是酒仙.酒圣.酒神,每每二两白酒下肚,这水一样清亮的液体,就会在五脏六腑中熊熊燃烧.酒量不够,常常喝高,窘态丢人,画像自嘲:面红耳赤,双眼充血,不重要的 ...

  • [黄石文坛]吕永超的散文《距离》

    距离  距离,是一个常用的汉语词汇.既指空间或时间上相隔或间隔的长度,也指感情.认识等方面的差距.闭上眼睛想一想,由距离衍生的一些事情,如嚼橄榄,回味不尽.   就地过年,成为今年春节新常态.原本相约 ...

  • [黄石文坛]吕永超的散文《白头心》

     白头心 老家耕牛,素来黄黑二色.三叔家的小黄牛有点例外,躯体四肢脸盘都是黄毛,密实而光亮,但头顶上竟然生出一撮白毛,像棉花一样亮眼.这似乎犯了众怒,有人扬言要沉它到水库,甚至有人还讥笑三叔,生个儿子 ...

  • [黄石文学选刊]吕永超发表在《江河文学》2021年第4期的散文《我与动物》

    我与动物 (载<江河文学>2021年第4期) (上) 老家耕牛,素来只有黄黑灰三种颜色,很纯粹.三叔家的小黄牛有点例外,躯体四肢脸盘都是黄黄的小绒毛,密实而光亮,但在头顶上竟然生出一撮白毛 ...

  • [今日头条]程时斌的散文《王叶街记忆》

    王叶街记忆 端午一大早回乡下看望老母亲,从黄石市内坐33路公汽经过月亮湾隧道在王叶站下车,看看时间还早,很久没有到王叶街了,就想去瞧瞧. 王叶街位于开发区汪仁镇王叶村王叶湾,这边都在开发,湾子外围都拆 ...

  • [今日头条]张渴爱的散文《与牛同囧》

    牛的嗜好,让人羞红了脸  小时候,邻居铁蛋和狗胜俩兄弟一天骑着两头庞然大物的牛从我家门前经过,直吓得我和弟弟往自家屋檐下躲,两眼还总盯着牛看,心蹦蹦地乱跳,屏着气再也不敢吱声.   铁蛋和狗胜看我们吓 ...

  • [今日头条]刘美书的散文《走外婆》

    走外婆 刘美书 1 我有生以来,仅两次走外婆家.第一次是我刚五岁时,母亲带着我去外婆家送端午节,这是我今生唯一的一次见到外婆.第二次是时隔二十九年后的一九八六年清明节,哥哥带着我们全家人专车去为外婆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