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中心部位笔画紧凑、穿插匀称,而后向四方扩展,必然好看
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体是很多人的向往。为了这个目标,无数前人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和牺牲,书法史上留下了“墨池”、“笔冢”等许多佳话。明朝大才子解缙在《春雨杂述》中这样说:“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锺丞相入抱犊山十年,木石尽黑。赵子昂国公十年不下楼。巎子山平章每日坐衙罢,写一千字才进膳。唐 太宗皇帝简板马上字,夜半起把烛学《兰亭记》。”
不过今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要想向古人那样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攻书法那是很难做到的。不过幸运的是今天是一个科学昌明的时代,可以更多的通过总结书法规律来减少实践的盲目性,提高练字的效率。正所谓“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
虽然古人的很多书论讲的近乎是玄学,令人有歧路亡羊之叹。但是有一条基本上是大家公认的,那就是书法的基本内容包括——“用笔”和“结字”两项。元朝大书法家赵松雪说“用笔千古不变,结字因时而传”。用笔决定了书法创作时写出来的线条质地的好坏,主要与力量使用的方法技巧有关;结字决定了线条搭配起来是否好看,主要与字的结构及章法有关。前者相当于人体是否有好看的五官或部件,后者相当于五官或各部件能否搭配出一张好看的脸或身材。
在“结字”问题上,书法家启功做出了很多努力,他用“重心”理论对书法结构中的最重要审美规则——“中宫收紧”做出了通俗的阐释。启功说:“汉字结构最重要的规律就是重心的确定,这个重心不像其他书法家所说的在字的正中央,而是在字的正中央偏左偏上的位置,就像人的心脏在人体中心的左上方一样。中心部位笔画紧凑、穿插匀称,而后向四方扩展,必然好看。”
“中宫收紧”是汉字的一个基本法则,它涉及到“收”与“放”这样一组汉字的基本矛盾。有收有放,一个字才会显得好看,明朝著名书法家董其昌认为不懂得这样一条规律,书法就会进入“魔道”,他说:“作书之法,在能放纵,又能攒促。每一字中,失此两窍,便如昼夜独行,全是魔道矣。”
汉字结构的“收”与“放”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处理好内外结构的问题。这简单来说就是要——“中宫收紧,四周放开”。这就是启功所说的:“中心部位笔画紧凑、穿插匀称,而后向四方扩展,必然好看。”为什么这样写字好看?
这个问题看着复杂(涉及到重心及审美心理学等标准),从生活的角度来看,道理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腿长,腰细”更好看!虽然好“情人眼里出西施”,看是大多数人看美女的标准是一致的,那就是在人体结构上要做到“腿长腰细”!为了这种审美追求,女人们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正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把这种审美切换到书法上来,腰部大体位于人体的“中心”位置,“腰细”就相当于书法审美中的“中宫收紧”,“腿长”加上“摆臂'妙曼若舞,就相当于启功所说“向四方扩展”。这样理解,书法结构是不是就很简单了?
”收“与”放“是一组矛盾,两者相反相承,这就好像压力产生动力!正因为中宫收紧,所以四周的扩展才能成为必要!如果'中宫'不收紧,那么点画向四周的扩展要么就造成一个身宽体胖的胖子,臃肿难看;要么就造成一个瘦成麻杆,缺乏凸凹感。这两种形体都会缺乏人体的美,不能形成一种很好的辩证的关系。
所以,练书法如同整形,一定要注意以下规则:
第一,“细腰”。
要让字学会“束腰”,中宫收紧,造成“细腰”。除此之外,字的上部及左部也要收紧。这就像上下嘴唇看似看似对称,其实下嘴片比上嘴片要厚一点才好看。姜夔《续书谱》中所说“不欲上大下小,不欲左高右低,不欲前多后少”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第二,“腿长”。
写字时“上紧下松”,就会造成“长腿“。就人体身材来说,下身比上身长一些才好看,所以写字时就要注意秀出”大长腿“,当字的下部有竖画时,一定要把竖画写长。如果有两个竖,就把右边的竖写长,这就是清人所总结的结字规律——“左竖不嫌短,右竖不嫌长”!
同时,字有横画时,横画一般要左低右高,并向左侧延伸,露出你的“麒麟臂”。这就像人的左脸比右脸好看,照相要身体倾侧,露出左脸才好看。写字时也是如此,左低右高,横画左伸,相当于把你的左脸给充分展示出来了!书圣王羲之的字大多就是如此处理的,这个术语叫做“转左侧右”。明人董其昌说:“转左侧右乃右军字势所谓迹如奇而反正者世人不能解也。”
人要整容虽然美了,但是既影响健康又花钱。何不把美容整形的精力花在字体上呢?注重这几个规律,用这几个整容方法给你给你的字体重新塑形吧,让你的字体结构脱胎换骨吧,说不定你也能取得王羲之那样“凤翥鸾翔,似奇反正”的艺术效果呢!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