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这两个传说你知道吗?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秋季的另外一个重大传统节日——重阳节,是与春季的重三(上已节)相对应的一个节日。因为重阳节的主要节日习俗,就是登高望远,所以重阳节又叫做“登高节”。

古人凡事讲究对称平衡,九月九重阳节的登高,与三月三上已节的临水相对,一春一秋,一山一水,意趣别具,为历代文人墨客提供了不少诗词歌赋的题材,也给今天的人们留下亲近大自然的一个理由。

登高,也称踏高,战国的时候,就已经有登高的活动了。在最初的时候,就是一种秋季的游乐观赏活动,并且也不是固定在九月初九这一天,意义和后来的避灾也有所不同。

至于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的习俗,开始于西汉,完备于魏晋南北朝。到了魏晋时期,有关登高节日习俗的各种传说故事开始流行。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两个,一个是桓景避灾,一个是孟嘉落帽。前者和众多的节日习俗缘起一样,都是为了消灾避难;后者则展示了后世以登高游赏为主的登高会的源头。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个传说:

一、桓景避灾

传说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一个瘟魔,它只要一出现,家家户户都会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因此丧命,当地老百姓受尽瘟魔的蹂躏。汝南有个人叫桓景,他的父母也被瘟魔夺走了性命,他自己也差点丧命,为了帮助百姓除掉瘟魔,他就辞别父老乡亲,四处访师寻道,最后终于在一座古老的山上,找到一位法力无边的仙长。仙长被桓景的精神所感动,收他为徒,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送他一包降妖宝剑。桓景经过勤学苦练,终于练就一身非凡的武功。

有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农历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现在已经学成武艺,应该回到家乡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坛菊花酒,并且传授给他辟邪剑法,让他骑着仙鹤回家了。

桓景一眨眼的时间就到家乡了。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桓景把乡亲们领到附近一座高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每人喝一口菊花酒,做好了降妖除魔的准备。到了午时三刻,瘟魔冲出汝河,刚扑到山下,就闻到茱萸的香味和菊花酒的酒气,顿时脸色突变。就在这时,桓景提剑赶到,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了。从此以后,民间在九月初九这天登高躲避瘟疫的习俗,就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了。

二、孟嘉落帽

孟嘉是晋代人,陶渊明是他的外孙,当时在驸马爷桓温账下任参军。孟嘉小时候就很聪明,很有才学,备受桓温的赏识。有一年重阳节,桓温在龙山大宴宾客,大家吟诗作赋,开怀畅饮。正在酒酣兴浓之际,忽然来了一阵风,把孟嘉的帽子吹掉在地上,可是他依然在那里高谈阔论,吟诗作对。掉帽子是有失体统的,于是就有人作诗嘲讽孟嘉。但才高胆壮的孟嘉恃才傲物,巧妙应答,最终折服了众人。从此以后,人们就说九月九登高的习俗,是从“孟嘉落帽”开始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