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纳的千层底(散文)
婆婆纳的千层底
肖红英
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很喜欢解晓东唱的《中国娃》,主要是喜欢其中的几句歌词:“最爱喝的水是那黄河水……最爱写的字是那中国字……最爱穿的鞋的妈妈纳的千层底……”多少次用这首歌作为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但却忽略了歌词中“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这句,是啊,如今,还有几人能穿手工纳制的千层底呀!然而,我却着实被“千层底”感动了一回!
这事要从我和丈夫的相识说起。我与丈夫的相识是通过传统的介绍、相亲,在同事热心牵线中促成的。那是2000年的冬天,在同事的好心“帮忙”中,我与丈夫见了面,然而在仅仅例行公事般地见了两次面后,彼此尚无更多了解,甚至连模样还没记住。2001年的元旦过后,回来上班的第二天,正在给学生上课的我被校长从教室里郑重召回,让我接一个据说是很急的电话,电话里传来了我并不熟悉的他的同事的声音:“肖老师吗?张老师的母亲病危了,你能来一趟吗?她很想见您。”当时的我费了好大劲才理解了是怎么回事,虽从未去过他家,但我还是很痛快地答应了他的同事。放下电话,和校长解释了情况,将课串了一下,便搭了他同事的车去了他家。
我不知道我这样是不是有些伧促,但从小就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的我深深懂得:这是一个老人的临终愿望,我不能让一个老人带着遗憾离开这个世界,我一定得去,无论将来我们是否能有缘走到一起。当我到婆婆家的时候,婆婆已在里屋的炕上打氧气了,见我来了,所有的亲友都让开了一条路,我被引导着来到婆婆的病榻前,婆婆全力撑着坐了起来,只说了一句话:“挺好的姑娘……”便再也说不出话来了,过了一个多小时,婆婆便永远地离开这个世界,面对那些失声痛哭的亲友们,我也落泪了,不是因为有多深厚的情感,而是因为感动于婆婆有太多的牵挂。
那件事,成了我和丈夫情感的催化剂,他认为我是一个知情明理的女孩,我们的感情迅速升温。那年八月,我幸福地穿上婚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走进了那个没有母亲的残缺的家。虽然生活清贫,但我知道,这个家曾经有一个女人比我更坚强地撑着,撑起全家人的生活和情感的天空。
一次,在帮公公整理衣柜时,我打开一个大大的包袱,我一下子被震撼了,那是满满一大包袱的鞋:棉鞋、夹鞋、春秋穿的二棉鞋等,足有三十双!公公看出我的困惑,若有所思地对我说:“这是你妈在临死前的几年里,每年都要做十几双,一年一年攒了这么多啊!”
在和公公的闲聊中得知:婆婆一直身体都不好,体弱多病,哮喘病尤其严重,但她知道公公有脚气,爱穿她纳的千层底,便每年都要种麻籽,捻麻绳,纳底,日复一日地做着与这个时代似乎格格不入的事情,无论谁劝,她都只是一笑置之,儿女们劝得急了她便笑着告诉孩子们:“你爸那双脚啊,就只能穿我做的鞋,他无福消受皮鞋的!”儿女们感动之余,还能说什么呢?
听公公讲婆婆的故事,我已是泪眼婆娑,我明白了为什么婆婆已去世六年多了,可公公宁愿一个人孤独地生活,也不肯接受别人的建议再娶老伴,他说,每当他早起穿鞋时,每天他侍弄婆婆留下的一盆盆花的时候,他都会想起婆婆,会想起她几年里拖着病弱的身子靠着被子纳鞋底的样子。在内向的公公的口中,他永远不会说出“爱”这个字,但我看得出,他的心中已容不下别人,他并不孤独,他其实是每天都和婆婆生活在一起的,相濡以沫几十年的情感,已在他心中永远扎下了根,并长成了参天大树,枝叶繁茂,没有一点剩余的空间。
婆婆纳的千层底,已足够公公穿到离世的那一天,然而她不单单把温馨和真爱留给公公,也给了我经营婚姻的启迪:原来爱情不只是花前月下的浪漫,只要心中有真情,即使是病榻上,也会有刻骨铭心的爱!更何况我们这些健康的人呢?
(责任编辑:雪舞
版面编辑:A)
作者简介:
肖红英
作者简介:肖红英,宾县作家协会会员,宾县居仁中学语文教师,市级语文骨干教师,曾经在《黑龙江教育》中学版发表过《永承师恩》,《母亲,我生命里的太阳》等散文多篇。
了解更多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