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兰溪】 走进兰江街道塘下江村:先祖江衍倡建悦济浮桥

 走进兰江街道塘下江村:先祖江衍倡建悦济浮桥

塘下江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偏北9000米。现并入大阜张村,是一个靠近工业园区的城郊村,村民委员会以驻塘下江得名,村以江姓聚居,处在大塘之下,故名塘下江。地属丘陵,区域面积为0.53平方公里,耕地374.18亩。水面34亩。4个村民小组,112户,360人。以种植业为主。村民大多以在纺织厂打工为业。

下江江氏:先祖江革,东汉时家居山东济阳临淄县;唐代时,江仁癸(江中轩之子)时宦衢州,遂安家于龙游湖镇;江景房(江仁癸次子),五代时为吴越侍御史,兼镇海东西两镇节度使,后子嗣分为八派,衍分常山、开化诸族;北宋初,江景谐(江仁癸长子)之孙江镒生九子,族称大九枝;宋仁宗时,江镒第三子江延厚建造龙游湖镇白革湖舍利塔院 ,清献公赵拤为之撰写碑记;江延厚亦生九子,族称小九枝,其子孙则分居龙游、汤溪、兰溪等地,世称九枝江;江澄(江延厚次子),自湖镇迁徙汤溪元潭(今兰溪游埠江家村)定居;江衍(江澄之孙),于宋熙宁九年(1076年)捐资建造兰江悦济浮桥,香溪范锷为之撰写桥记;此后,江澄后代又分迁至厚仁下江村、塘下江村、水亭上江村、柳塘村、水阁里村等。

塘下江村世义堂为塘下江村江氏宗厅,建于民国。

塘下江村江氏先祖江衍捐资建造兰江悦济浮桥,宋代太府少卿范隋五世孙范锷著有《兰溪悦济渡浮桥记》:

悦济渡在兰西门外,因无浮桥,熙宁五年,太子中允江君衍者捐己资,始作浮桥五十节于所居傍近,日元潭埠地,由婺入絣塘以抵处之遂昌,茶铁出焉。又由婺入永昌等市以抵严之寿昌,贩贸集焉。两岸各立经堂,以憩行旅,以栖守桥。民茂称便。夫何熙宁九年之夏,遇霉注汹涌,夜发浮桥至悦济之渡,其渡往来,惮匕孔道,城外之氓谓此渡,虽有舟楫犹险也,从而梁则涉者,旦旦可无忧矣协谋挽留之,江君欣然日;济人利物,予本心也,不惜兴作之费,承先志也;况元潭之与悦济均父母之邦,焉有彼此之分,但彼仅一衣带水而此稍广耳。又益以一十六节,通计六十六节。其置之广袤,材木绠铁色色坚备。又虑夫风雨震凌,波涛澎湃,人畜之所蹴厌腾蹂,当一年一缉,数年一易。茍不能继,不几乎前功之尽弃乎;乃割已田二百五十亩为倡,复裒众置田通计五百四十余亩。创庵于渡之西,仍扁悦济为额,择僧居守,以敦缮修之役,虽千百年无随矣;江君之功伟矣;是岁十一月梁成,予忝江君从弟术之妇翁也,江君时持服家居,命术嘱予记其事。予惟江君由名进士,历邑簿,郡推,咸有美政。召拜令官,其进犹未艾也;其居乡也,即浮桥一事观之,则其怵惕恻隐之发而不可遏。视古人视人之溺,犹己之溺者,宁有间哉。遂为记,以诏来者。是岁丙辰十二月十浣之吉。

从上文看出,兰江上的悦济浮桥始建于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由江运使江衍倡建,初时为50节,后增至66节。元、明两代,由于战乱和洪灾的影响,曾几度兴废。至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又重新建造,设木船80艘,用铁链连系,上铺木板。

此后屡废屡修,至1964年将浮桥的木船改为水泥船,桥面铺水泥薄板。1975年兰江大桥建成,浮桥被拆除。

现有浮桥于1995年复建,横跨于兰江之上,是兰溪老城区到中洲公园的水上要道,再由中洲公园通往溪西的辅济浮桥可以过江,这可是古时候兰江两岸往来的重要通道。

兰溪悦济浮桥的确极具诗意。清代诗人朱彝尊曾写道:“松钭万树落花天,孹岸瀑风晓飒然。直到兰溪看明月,浮桥不锁待吟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