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外甥皇帝的由来
外甥皇帝的由来
兰溪市渡渎村始建于北宋天禧十年(1120),为避方腊战乱,章氏三七公由淳安渡读迁徙兰邑纯孝乡循义里(今兰溪市女埠街道渡读),因示不忘故土,仍以渡读为村名。村庄坐落于山坡纸上,布局坐北朝南,甘溪河道从村庄背部自西向东穿穿流入兰江,村庄背部与白露山隔河对峙相望。村前东侧为平旷良田,南面为一口大方塘,俨如砚池,对面有一小山俗称笔搁山,傍有一条小溪亦由西向东沿山蜿蜒而过。村前是气势恢宏的章氏家庙,青石门面,青石浮雕狮子图案,三间三进二天井,中间亭阁,家庙东侧为尚书牌楼,出入过牌楼过石桥即上坡达集镇女埠。整个村庄布局如“蟠龙昂首”之势,这些理景处理都与《阳宅十书》、《相宅经篆》的风水学相吻合。
村内的公喜楼、狮子厅、初阳楼、揽月楼的布局均注重阴阳平衡,气流畅达,文风景观寓意表达了文运亨通,英才辈出,新叶知春来,是“耕读传家”典型的村落。在明代270年中,村中孕育出23名邑痒生,4名府痒生,4名国子监生,4名大学生,9名进士,1名解元。住各地知县、主簿、训导有16人;住各地州府职的有18人;朝议大夫4人;寺卿2人,各司司吏3人,给事中2人,右参议2人;郎中令人,侍郎4人,尚书2人。由于勤耕苦读家风,几乎科科出进士,一门三进士。所有这些,均与章懋创办枫山书院的业绩分不开。
章懋(1436-1521),字德懋,号黯然,更号滨遗老,门人称枫山先生。自幼天资颖异,书初读,即举其要,而再而三,终生不忘。十岁能文,十八岁省试前茅。天顺六年(1462)乡试夺魁。成化二年(1466),会试第一,登进士第。三年,授翰林院编修。十二月,谏止烟火,被贬临武知县。四年改任南京大理寺评事。九年,升附件按察司佥事,清理军伍,剪剔吏蠹,打击官邪,公通贸易。百姓获安。成化十三年(1477),43岁奏准致仕,放归田里。十九年(1483),讲学渡读枫木山,执经问业,四方从者如云。董遵、凌瀚、陆震、唐龙、黄傅、郑绪、寒溪子等邑贤达士,多出其门下。居家20余年,闭门却坐,不入城府,甘于清贫。
弘治十四年(1501),章懋经南京国子监祭酒(教育部长),天下人皆以为得师,倍感欣慰。然而,章见宦官刘瑾专权,肆意为恶,他又辞官回到家乡。1510年,被朝廷征为南京太常寺卿,次年又征为南京礼部侍郎,章皆力辞不就。
章懋襟怀坦荡,生活俭朴,道德文章为世所推崇。章懋在任上的时候,巴结他的人很多。他的三个儿子都在家务农,一天,兰溪知县去看他们,三个儿子都在田里干活,连忙放下农活,跪在田边地头叩头迎接,令县令十分惊讶。章懋在南京当“教育部长”时,他的儿子大老远去南京看望老爸,谁知路上遇到了“巡警”,被狠打了一顿。“巡警”后来得知县“章部长”的儿子,吓得赶忙去谢罪。章懋笑着说:“我那儿子蓬头垢面,穿着也很寒酸,你们当然不认识了。这怎么能怪你们呢,这怎么能说是有罪呢?”
某年,章懋去南楼村外婆家拜年,快到村时,一群表兄妹已在路上迎接,却没见三娘舅家里人,章懋很纳闷。
外公摆酒款待,席间,章懋问起三娘舅家,老大、老儿都摇头不答。章懋起疑,随即追问几句,方知三娘舅家底细。原来三娘舅在江北经商中,地方官商勾结,让客户拖欠了巨额货款,无法收回,还负一身债。回家后,缺柴少米,穷困潦倒,难以见人。章懋请二娘舅转告,叫三娘舅将欠户姓名,债款数目,列清账册寄给章懋。并说:“日后我将到江北察访,三娘舅到时亲自拦轿告状。”章懋回京后不久,就收到三娘舅寄来的账册依据,章懋回信授意如此这般。
一日,章懋乘京官大轿视察江北,红灯彩旗,前呼后拥,路人避让。三娘舅一见即知章懋,便上前拦轿喊冤,跪地送上诉状。章懋连忙启开轿帘将三娘舅接进轿中,自己跟随轿后。沿途围观百姓闻之,拦路告状者就是章懋娘舅。消息不胫而走,满城商贾无人不知。第二天,章懋差人贴出告示,命欠款人黄某速来衙还清,逾期加罚,若敢赖账,加重处理。欠账人得知章懋是皇太子先生,谁敢触犯。不到二日,债户纷纷还款,三娘舅收好帐款,回乡重振家业。
第二年,章懋又到娘舅家拜年,三娘舅一见章懋,连忙致谢,并赞说:“外甥儿是‘皇帝’,外甥是皇帝。”后来,“外甥皇帝”这句民间俗语就在兰溪地域流传至今。
章懋出身寒微,世代务农。平生道德文章,清廉刚正,为人和平温厚,耿介拔俗。任官以民为本,识时急流勇退。时称“翰林四谏”,三次辞官。在故居自题其楹:“无才自愧羞靡禄,多病惟应早挂冠。”在其改仕返乡期间,他著有《金华·兰溪乡贤祠志》、《枫山全集》、《枫山语录》,与郑锜合纂第一部《正德兰溪县志》。
章懋于正德十六年(1521),除夕之夜仙逝,终年86岁。世宗皇帝题挽联:“文章紫殿无双客,富贵皇朝第一家”,赠太子少保,谥文懿。
章懋(1436-1521),字德懋,号黯然,更号滨遗老,门人称枫山先生。自幼天资颖异,书初读,即举其要,而再而三,终生不忘。十岁能文,十八岁省试前茅。天顺六年(1462)乡试夺魁。成化二年(1466),会试第一,登进士第。三年,授翰林院编修。十二月,谏止烟火,被贬临武知县。四年改任南京大理寺评事。九年,升附件按察司佥事,清理军伍,剪剔吏蠹,打击官邪,公通贸易。百姓获安。成化十三年(1477),43岁奏准致仕,放归田里。十九年(1483),讲学渡读枫木山,执经问业,四方从者如云。董遵、凌瀚、陆震、唐龙、黄傅、郑绪、寒溪子等邑贤达士,多出其门下。居家20余年,闭门却坐,不入城府,甘于清贫。
弘治十四年(1501),章懋经南京国子监祭酒(教育部长),天下人皆以为得师,倍感欣慰。然而,章见宦官刘瑾专权,肆意为恶,他又辞官回到家乡。1510年,被朝廷征为南京太常寺卿,次年又征为南京礼部侍郎,章皆力辞不就。
章懋襟怀坦荡,生活俭朴,道德文章为世所推崇。章懋在任上的时候,巴结他的人很多。他的三个儿子都在家务农,一天,兰溪知县去看他们,三个儿子都在田里干活,连忙放下农活,跪在田边地头叩头迎接,令县令十分惊讶。章懋在南京当“教育部长”时,他的儿子大老远去南京看望老爸,谁知路上遇到了“巡警”,被狠打了一顿。“巡警”后来得知县“章部长”的儿子,吓得赶忙去谢罪。章懋笑着说:“我那儿子蓬头垢面,穿着也很寒酸,你们当然不认识了。这怎么能怪你们呢,这怎么能说是有罪呢?”
某年,章懋去南楼村外婆家拜年,快到村时,一群表兄妹已在路上迎接,却没见三娘舅家里人,章懋很纳闷。
外公摆酒款待,席间,章懋问起三娘舅家,老大、老儿都摇头不答。章懋起疑,随即追问几句,方知三娘舅家底细。原来三娘舅在江北经商中,地方官商勾结,让客户拖欠了巨额货款,无法收回,还负一身债。回家后,缺柴少米,穷困潦倒,难以见人。章懋请二娘舅转告,叫三娘舅将欠户姓名,债款数目,列清账册寄给章懋。并说:“日后我将到江北察访,三娘舅到时亲自拦轿告状。”章懋回京后不久,就收到三娘舅寄来的账册依据,章懋回信授意如此这般。
一日,章懋乘京官大轿视察江北,红灯彩旗,前呼后拥,路人避让。三娘舅一见即知章懋,便上前拦轿喊冤,跪地送上诉状。章懋连忙启开轿帘将三娘舅接进轿中,自己跟随轿后。沿途围观百姓闻之,拦路告状者就是章懋娘舅。消息不胫而走,满城商贾无人不知。第二天,章懋差人贴出告示,命欠款人黄某速来衙还清,逾期加罚,若敢赖账,加重处理。欠账人得知章懋是皇太子先生,谁敢触犯。不到二日,债户纷纷还款,三娘舅收好帐款,回乡重振家业。
第二年,章懋又到娘舅家拜年,三娘舅一见章懋,连忙致谢,并赞说:“外甥儿是‘皇帝’,外甥是皇帝。”后来,“外甥皇帝”这句民间俗语就在兰溪地域流传至今。
章懋出身寒微,世代务农。平生道德文章,清廉刚正,为人和平温厚,耿介拔俗。任官以民为本,识时急流勇退。时称“翰林四谏”,三次辞官。在故居自题其楹:“无才自愧羞靡禄,多病惟应早挂冠。”在其改仕返乡期间,他著有《金华·兰溪乡贤祠志》、《枫山全集》、《枫山语录》,与郑锜合纂第一部《正德兰溪县志》。
章懋于正德十六年(1521),除夕之夜仙逝,终年86岁。世宗皇帝题挽联:“文章紫殿无双客,富贵皇朝第一家”,赠太子少保,谥文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