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龙堂知识普及篇——【习惯性输液】对于人体的影响?
前言
据报道,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
在西方国家,输液是仅对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给药方式”;而在我国,输液简直成为一种就医文化,好像不输液就治不了病。大家的医疗观念长期受错误引导,以致大部分人患上“输液病”。
目前我国为了国民健康,限制和改善输液的大环境,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再此也希望大家能对于输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更好的维护身体健康!
知道见效快,不知道风险
输液成为中国很普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但由于输液作为一种持续的静脉注射,和口服药及皮下注射相比确实有疗效快疗程短的优势。
口服药物进入胃部后,有一个人体吸收接纳的过程,效果慢;打针则是将药水打针到肌肉里,逐步流到血液,产生药效;而用输液方式,进入体内的药没有接收过程口服药物起效缓慢。所以输液的效果很快!
经常性输液的危害
“输液方式会导致进入体内的药没有接收过程,省略了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环节,药液直接经由血液进入心脏。
要是有伤害,会当即暴发并且十分凶险。据国家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推算,目前我国每年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高达250万。而长期输液更会导致一些健康隐患,严重者还会导致癌症。”
在几种给药方式中,打点滴是最危险的。
打点滴穿透皮肤屏障,直接把药液输入血液中,需要严格的无菌处理。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被污染,或者没有使用一次性针头,或者针刺部位的皮肤没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体内,轻则引起局部发炎,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会有生命危险。
如果医疗环境中不能做到完全无菌,则会导致交叉感染。
打点滴也比口服药物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
如果是口服,药物中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无法被身体吸收,但是打点滴时这些杂质却直接进入了血液,严重的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一)据统计用电镜观察每瓶输入人体的液体里有大约30万个直径在10--30毫微米玻璃碎屑及橡胶微粒
而人体毛细血管直径只有10毫微米,所以这些看不见的微粒将沉积在肺脏导致肺功能下降,现代人肺功能下降、肺活量降低与此不无关系!
(二)输液过多过快将引起急性心衰
长期输液将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对健康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三)输液过多往往伴随着抗生素的大量滥用,导致人体菌群失调,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以及细菌抗药性的增加。这些都将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严重的恶果!
(四)如果消毒不严、操作不规范,因液体污染引起过敏反应、输液反应等。
对策
不要盲目的选择输液治疗
输液打吊瓶,因其见效快、疗程短而深受青睐,但是现在,很多人无论什么病,也不管病情如何,纷纷要求输液。
特别是换季之时,感冒发烧的患者大幅增加,各大医院输液室人满为患,而实际上,大部分患者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烧,其实根本用不着输液,发烧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在增强的过程,发发汗,站桩打坐,多休息休息就会好。
输液本是为了治病,但是不根据病情就频繁地挂上吊瓶,不但可能对病情不利,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更多损害。
“输液病”就是有些人得了一些感冒等小的疾病时,喜欢采用输液的方式治疗,导致以后再得同样的病如果不输液就不太容易治愈。
输液的相对药量更大一些,而且不经过胃肠道吸收直接进入血液,效果可能更明显。
但是一般人得了感冒等病去医院输液,一天一般只输一次,这样就会造成本来应一天分三次或四次输入的药量一次性输入了体内,输完后血药浓度要达到一个高峰,但过一段时间浓度就会降低,这样就造成血药浓度不稳定,以后就可能诱发细菌产生耐药性。还有就是过敏反应。
国家《药典》中规定的液体药品中含有的不容性微粒直径不能超过10毫微米。但是有调查却发现,市场上销售的很多输液药品含有的不容性微粒直径都超过了这一规定,有的甚至达到50毫微米以上。 人体最窄处的毛细血管是不超过10毫微米的,因此一旦输液药品微粒过大,就会在血管内造成堵塞。
药品进入血液后,全身所有的静脉血都要回流到一个屏障器官,即肺脏,它能起到过滤器的作用,所以只要是直径大于毛细血管最窄处的颗粒都会被肺过滤出来,只能停留在肺里。这些颗粒无法通过代谢排出体外,这样就会造成肺部堵塞,肺部血管本来都是通畅的,这些颗粒积聚在肺部。
建议:大家要想健康,平时在生活习惯上多注意:饮食,睡眠,情绪上调整好,积极的站桩打坐自我锻炼。
即使生病,也不盲目的去寻医找药,尽量发挥自身机能,即使真的用药,也是有选择的去用药,用平和的心态和自然的方法去应对疾病,才是首选!
最后希望我们的分享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