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为功推进“千万工程”,“浙”里村美人和增收路子宽
“浙”里的乡村,环境秀美、村居祥和,在远黛青山之间,民居错落有致,到处都是一幅幅生动精彩的山水田园画卷。18年来,浙江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久久为功推进“千万工程”,与时俱进建设美丽乡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3日,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会在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召开,浙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和经验,再次展现在全国同行面前。
微改造 大提升
“浙”里的乡村留住了乡愁
云和县石塘镇滩下村便民服务中心楼后面,村民陈巧俊正在摆弄一个微景观:约15平方米的小土堆上,种了景观松树,铺了草皮,还栽了粉蓝色花卉……“这儿原先是个垃圾堆,我们打算投入1万至2万元打造一片花境。”他说。
村村见景,移步换景。在滩下村,这样的微景观已经有4处。这些地块,之前曾是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旱厕、猪圈或垃圾堆。如今,拆出的7100多平方米的空间,有的恢复为菜园,有的则遵循“微改造”理念,变成了转角新风景,原先的石头墙、夯土墙甚至牛栏都得以保留,改造用的材料,则是老石板、鹅卵石、木栅栏等乡土材料。
“成本低、投入小、就地取材,以农村的东西改造农村,保留原来的肌理,这是微改造最大的特点和优势,也是为了留住村民们的乡愁。”石塘镇党委副书记廖景涛表示,接下去,滩下村将向3A景区村庄的目标冲刺。
在参观完滩下村的整治模式后,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社会事业处处长曹泽红直言:“滩下村在保留原始风貌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建设元素,在环境治理方面做得小而全,很精致,保留了村庄的原汁原味原貌,值得学习。”
通过微改造,使得村民居住环境得到大幅提升,这样的做法在浙江非常普遍。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横一村村民们通过拆除自家围墙、鸭棚等空地,建起了咖啡屋、民宿等休闲场所;建德市钦堂乡葛塘村村民通过简单设计,将本来堆放杂物的庭院经营成了一个个有树有花、有桌有茶的休憩场地……这些小刀精雕细琢式的整治,让许多乡村焕然一新,还保留了农村原有的格局和肌理,使农村更富有“农”味,留住人们的乡愁。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浙江针对经济发展程度、地理位置不同的地区村庄,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已建成11290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
环境美 发展美
“浙”里的乡村经济也很美
农村面貌展现了乡村振兴的“颜值”,村民增收则是乡村振兴的“里子”。美丽乡村建设,不但要望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还要让农民群众摸得到实惠。如何将美丽环境转化成村庄内在发展的动能?近年来,浙江积极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从“环境美”迈向“发展美”。
景宁县大均乡伏叶村是一块宝地,中国畲乡“一生一世·最美绿道”从村头穿过,串联起了县城和乡村。村里有一家名为“宿叶”的精品民宿,是有名的“网红”店,负责人吴聪对自己家乡的改变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喜的不仅仅是居住环境的改变,还让他能在这块他心心念念的土地上,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人生。
“江苏和浙江是比邻省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有许多相通之处。”在参观伏叶村的过程中,江苏省乡村振兴局局长朱国兵表示,浙江在古村落保护开发利用以及信息化管理方面的许多新模式,对江苏一些地区也很适用,希望未来能进一步加强交流学习,促进两省整体农村人居环境更上一层楼。
美丽乡村逐渐焕发出了美丽经济的内核动能,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浙江乡村大地上的一种新经济业态。在嘉兴海盐,乡村旅游已成风尚。2020年,该县制定美丽经济培育行动方案,在乡村旅游营销策划、业态开发、品牌推广、景区托管等方面全方位发力,全县最早通上城乡公交的雪水港村,如今依托“绿野仙踪”乡旅品牌,村民收入节节攀升,从2005年的8000多元提升至去年的4.2万元。
天台县后岸村在原有农家乐的基础上,实施整村亮化工程,推出乡村夜酒吧“凡花小筑”等,每月吸引游客6000多人次,增加收入8万多元。安吉蔓塘里“大地之光”项目,80%的员工为本村人,村民可拿到门票收入3%的分成,村集体每年固定收入80万元,门票收入超过80万元后还有分成,实现了村集体、村民、业主三方共赢。
从过去的“卖树木”“卖矿产”“卖劳力”,到现在的“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浙江千方百计打响生态牌、乡愁牌、田园牌、民俗牌,“经营”乡村,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形成“千万工程”与农民增收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30元,连续36年位居全国省区第一;全省发展农家乐经营户2.12万户,乡村休闲农业总产值达到442.7亿元,接待游客2.5亿人次。
村色美 人心和
“浙”里的乡村风尚更加美
乡风淳,则乡村兴。在浙江,美丽乡村不仅要美在山水生态、村容村貌,更要美在乡风文明、人文内涵理念。只有“物的美丽”与“人的美丽”一起抓,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共培育,才能不断提振农民群众的精气神,为美丽乡村注入美丽灵魂。
在瑞安市湖岭镇永乐村,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不再讲究门面,不再比拼排场,而看谁家勤俭节约。安吉县是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如今走进这里的乡村,乡村道路、村口公园、街角小品……别致的设计中,各种文明教育润物细无声,令人赏心悦目,又深受感染。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近年来,浙江各地秉持“村美人更美”的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文化墙、宣传栏,让村民在赏心悦目中受到教育。各地积极推广崇德向善、守望相助、互敬互爱、德行天下的“好家风”,倡导“家家有家训”“户户亮家训”,700多万农户参与家训“挂厅堂、进礼堂、驻心堂”活动,一辈做给一辈看,一代讲给一代听。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浙江将继续深化“千万工程”,以共建共享全域美丽大花园为目标,坚持标准化推进、精细化建管、数字化赋能、品牌化经营、人文化引领、均等化服务,实施全域共美、环境秀美、数智增美、产业壮美、风尚淳美、生活甜美行动,建设具有“江南韵、乡愁味、国际范、时尚风、活力劲、共同富”等特点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全面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提供强有力生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