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一架运输机与战斗机在张家口上...

1982年,一架运输机与战斗机在张家口上空相撞,运输机因机组人员全部被震昏,失去操纵极速下坠。就在飞机即将触地时,机长醒了!

1982年9月20日上午9点30分,一架安-26军用运输机完成转场任务后,从河北张家口机场缓缓起飞,准备返回部队。机上当时有机组人员7名,机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最年轻的女机长、32岁的刘晓莲。

9点32分,飞机起飞仅2分钟,危险突然降临。只听空中“嘭”一声巨响,一架歼-6战机与安-26运输机意外迎头相撞!

剧烈的撞击导致歼-6战机当场坠毁,至于体量大的多的安-26运输机,其机头底部被削掉、机体变形,电器和机械设备遭受严重损伤,好在发动机、机翼、尾翼都是好的,飞机依然可以维持飞行。

只是眼前事实却并非如此,只见安-26运输机此刻正极速坠向地面。背后原因竟然是,剧烈撞击将运输机上的7名组人员全部震昏了,飞机此刻无人操作!

安-26当时高度只有700米,一眨眼功夫,飞机离地面就只剩400米了。就在这生死一线的关键时刻,奇迹发生了,趴在中央操作台上的机长刘晓莲突然醒了!

刘晓莲当时腰椎严重错位,难能可贵的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变故,她不但无视自己的伤痛,还沉着冷静地在机长座位上迅速坐正,然后用双手紧紧拽住驾驶盘,准备将飞机改平。

不过由于飞机机头受到重创,此时凭借刘晓莲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好在关键时刻,身体多处受伤的空中机械师魏成景,撞成脑震荡的右座飞行员常继堂,左腿被切断的通信长蔡新成等机组人员相继苏醒过来,他们忍着剧痛各就各位,采取果断措施配合刘晓莲,最终成功将即将触地坠毁的飞机拉了起来!

飞机控制住了,但没有一个人放松下来。因为剧烈的撞击导致运输机气动性能被破坏,此时的它如同一个醉汉,在空中忽升忽降,时左时右,并且机身无规律地胡乱抖动着……

刘晓莲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立即返回机场迫降,晚一秒后果都可能不堪设想。由于座舱前风档玻璃已被液压油粘满,无法向外观察,刘晓莲只能忍着剧痛,抓着驾驶盘,透过侧风档艰难地凭着记忆辨别地标、地物。与此同时,她还要尽力保持飞机的平衡和高度,防止撞到前方的山上。

一分、二分、三分、四分钟过去了……忽然!一条灰白色的跑道出现机翼前下方,刘晓莲当机下令:放起落架、准备迫降!

飞机前起落架早已被撞没了,机械员宋春平只能操纵手柄,放下主起落架。不过由于机身变形,手柄此刻纹丝不动。好在飞机即将接地时,宋春平终于拼尽全力将手柄拉动,放下了主起落架。

起落架放下来了,但此时新的情况又出现了!刘晓莲看见兄弟部队的战斗机正在跑道上起降,受伤的运输机此时携带着近四吨燃油,万一接地时起火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绝对不能在跑道上迫降,可复飞也不行,因为跑道延长线是山,附近又有厂房、村庄,受伤的飞机一旦坠毁,不仅7名机组成员要牺牡,附近的群众也极有可能被殃及!左右为难之际,刘晓莲果断出决定——在跑道边的草地上迫降!

飞机离草地越来越近,200米、100米、50米……刘晓莲沉着而艰难地控制着受伤的飞机。在高度10米时,她果断下令:关车!

机械师迅速完成关车动作,失去推力的飞机,顿时像一只断线的风筝,飘落在草地上。

刘晓莲以她高超的技术控制飞机着陆,就连机组人员都没有感到飞机已在滑跑了,当她大声喊着“飞机已经接地了!”众人这才反应过来。然而战友们根本来不及高兴,因为意外又发生了!

原来飞机着陆滑跑过程中,一个劲地向左边跑道上偏离。透过侧风档,刘晓莲清楚地看到一架架歼击机正在着陆,她的心顿时又悬起来了。刘晓莲非常清楚,如果飞机偏上了跑道,无论撞上降落的飞机,还是撞上跑道边上停放的飞机,后果都将不堪设想!

一定要避开跑道!刘晓莲赶紧刹车,结果刹车无效!启动紧急刹车,还是无效!眼看飞机高速逼近跑道,危险一触即发,刘晓莲猛地站起来,伸直双腿,拼尽全力死蹬右舵!与此同时,她双手用力一下把操纵杆前推到底,她要让机头扎进草地,以阻止飞机滑向跑道。

要知道,在机头擦地的情况下,死蹬右舵随时可能撞断双腿!不过刘晓莲心里明白,只有这一招,或许才能出现奇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奇迹果然出现了,受伤的飞机最终停在了跑道边的草地上,一场更大的事故避免了!刘晓莲习惯地低头看了一下表——9点38分,从飞机受伤到迫降,才仅仅过去六分钟时间……

事后,事故调查组的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架运输机在空中多停留一会儿,必然会发生解体,因为机上的铆钉大部分已经剪断,机体已严重开裂变形……

临危不乱!忠于职守!勇于奉献!刘晓莲因其大无畏的精神,荣获“功勋飞行员”金质奖章,并荣立一等功。与此同时,机组其余人员也分别记一、二、三等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