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故事】柳塘村:清白堂清白家风代代传

柳塘村清白堂清白家风代代传

柳塘村位于赤溪街道办事驻地西南2000米,因村民委员会驻柳塘得名。

柳塘自然村,村民委员会驻地。村旁有360亩大塘一口,四周早年满载柳树,名柳塘,村以塘名。

柳塘村杨氏清白堂(又称四知堂)。清白堂为清末木结构建筑,面积516平方米。八字门,三间三进二天井。1968年重修,现完好。

柳塘村杨氏从明朝迁入,祖宗为杨震,官至大尉一职,杨震为官清正。一日,震去东莱上任途径昌邑,昔时所推荐的门生王密在昌邑为县令,晚王密怀揣金子十斤,偷偷来谒见杨震,图讨好。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意思是我以前知道你,现在却不知道我了,坚辞不受。王密说“幕夜无知”,震说“天知地知我知子(你)知,何说无知?”

这就是“四知堂”的来历。

震当官,性公廉,不受私谒,加入皆以素材淡饭度日,故旧人中有人劝他为子孙积蓄一些财物,震说:我想把清白做官的德行留给子孙,不是更好吗?

这就是清白堂的来历。

杨震(?——124),字伯起,东汉弘农郡(今陕西省潼关县安乐镇水峪口杨坡村)人,他通晓经籍、博览群书,三十年间,他不分贫富、因材施教,培育出了近三千名弟子被众儒生称赞为:"关西孔子杨伯起。"他教了几十年的书,州郡长官聘请他去做官,他都没有应允。人们都说他年纪老了,想出来做官也迟了,而杨震却更安心他的教书生活。大将军邓骘听说后就召请他做官,那时杨震已经五十多岁了。屡次升迁,升到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在他调任东莱太守路经昌邑时,昌邑令王密为答谢杨震知遇推荐之恩,深夜以10斤黄金相送。杨震不受,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四知拒金”的故事从此千古流传,后人称其为“杨四知”、“四知太守”、“四知先生”。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典故中,杨震“四知先生”的美名不但没有淹没于时间长河的波浪里,还为不同时代的人所推崇和敬仰。就像先生故里那偌大的一池荷花,虽历经寒冬、埋根淤泥,但都会在每一个初夏,给人们一片碧绿,一个婉然的微笑。

杨震治家严谨,以“清白吏子孙”作为家训严格要求后人。杨震一生为官清廉,从来不肯私下接见任何人,就是家里的人,也不准他们询问他的公事。他后来官至太尉,除了应得的薪饷,所有的收入,一律归公。出门的时候,坚持步行或用自己的交通工具,不乘坐公家给他准备的车子。杨震正是以自己的言行作则,教育子孙们要“节衣缩食,省吃简用”。有人见他这样清廉,做了朝里的大官,家里还是那样的清苦,就劝他购置些产业。杨震却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翻阅杨震后裔的人生轨迹,他的子孙们深受做“清白吏”的家风影响,个个都博学而清廉。他的五个儿子都以“清白吏”而誉满天下,特别是杨震的三子杨秉自律极严,尤以“三不惑”即不饮酒、不贪财、不近色而闻名于世,人们赞其为“淳白”。据《后汉书·杨震列传》记载: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代代“能守家风,为世所贵”。

杨秉之子杨赐,官至司徒、司空、太尉,同样具有杨震清正廉洁、慷慨激昂、无私无畏的气概。《后汉书·杨震列传》中载有杨赐的奏章。在文中他弹劾贪官,锋芒毕露。杨赐从政前,“退居隐约,教授门徒,不答州郡礼命”,从政后“切谏忤旨”,人生轨迹和人格追求都继承了杨氏祖上做“清白吏”的家风。杨赐之子杨彪,亦官至太尉。公元179年,杨彪时任京兆尹,毅然决然地处死了宦官黄门令王甫。公元189年,相国董卓想迁都关中,百官无敢反对者,司徒杨彪挺身而出,唇枪舌剑,董卓脸色大变,随后杨彪便被董卓上奏免官。杨奇是杨震长门曾孙,“少有大志,不以家势为名,与英才俊杰为友,不和豪强富贵者来往”,又精通经学,“才情聪明敏锐,门徒常有二百人”,汉灵帝时为侍中。他不献媚求荣,敢于直言,汉灵帝曾说他:“你脖项硬直,不低头屈项,真正是杨震的子孙,死了后一定也会把大鸟招到你的墓前。”

天下杨氏出弘农,弘农是天下杨氏的发源地。杨震被公认为是杨氏家族的发脉始祖。其“清白吏子孙”的家规,也成为杨氏家族代代相传的家风,不仅影响着杨震的后人,也对整个杨氏家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杨姓后裔活跃在中华民族的舞台上,其文韬武略,载入史册者,历代不乏其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大师杨时,一生官显名扬,但他非常廉洁,奉法爱民,“不枉费公家一钱”。他一生没买过一亩地,没盖过一间好房子。南宋爱国诗人杨万里,也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他退休回乡后,家里只有父亲留下的一栋老屋,仅可遮风避雨。宋宁宗看后非常钦佩,称他为“当今廉吏”。杨士奇,曾辅佐明朝四位皇帝,可谓官高权重,可他从来不谋私利。他虽在京为相几十年,但他的妻子却一直在老家以农耕为生。北宋抗辽名将杨业也是杨震的后裔,以杨业为代表的杨家将,精忠报国,满门忠烈,个个都是清明正直的英雄。

杨氏后人都以“清白传家”、“四知家风”作为祖训,制定悬挂了形式多样,内容相近的家规家训。以杨震“四知”典故命名的“四知堂”、“清白堂”,遍布海内外各地。如浙江、福建、广东、河南、重庆,甚至在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国都有杨氏后人为纪念杨震所建的祠堂,杨震精神早已超越了国界。

一千九百年后的今天,虽然历史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杨震为后人留下的“清白家风”,依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时代,期待着中华民族的高尚道德情操的传承和弘扬,也呼唤这古老的“清白家风”的发扬光大,使之代代相传。

(0)

相关推荐

  • 古代杨氏名人家训三则

    杨培建 近年来,为了弘扬杨氏文化,传承杨氏家风,更好的开发利用杨氏文化资源,信阳市县区相继建立了杨氏文化研究会和联谊会,一个以重修杨氏族谱.家谱,建设杨氏宗祠为主要内容的根亲文化活动风生水起,形势喜人 ...

  • 【方志四川•家风家训】 杨白华 ‖ 射洪县杨最家族《家规明训》

    本文刊于<巴蜀史志>2018年第5期 四川省射洪县<杨氏族谱>记载的<家规明训>共十条:"训宜笃忠顺""训宜敦孝行"&quo ...

  • 唤醒大北山——杨氏宗祠(附天宝堂革命圣地视频)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南山镇杨氏宗祠航拍图) 简介:揭西县南山镇杨氏宗祠位于上寮总祠路 ,乃揭西历史文化遗址. 祠联: 四知震世, 清白传家. 这是出自于东汉时期名臣 ...

  • 清风徐来:枫桥的家风

    好家教的根源是什么?答案是门风.门风也称"家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文化基因,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这个家庭或家族的走向,关系到对 ...

  • 【金华乡愁】兰溪焦石村:邵氏家风代代传

    兰溪焦石村:邵氏家风代代传 焦石村位于兰江西岸的女埠街道,离女埠集镇4公里.全村以丘陵为主,区域面积1.0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20亩,下辖焦石和童公山2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300户农户,近100 ...

  • 【家规家训】兰江边的焦石村:邵氏家风代代传

    兰江边的焦石村:邵氏家风代代传 焦石村位于兰江西岸的女埠街道,离女埠集镇4公里.全村以丘陵为主,区域面积1.0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20亩,下辖焦石和童公山2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300户农户,近1 ...

  • 走进柳塘村:清白堂清白家风代代传

      走进柳塘村:清白堂清白家风代代传 柳塘村位于街道办事驻地西南2000米,因村民委员会驻柳塘得名.地属平原,区域面积1.33平方公里,辖柳塘.青龙山.杨麻车.前山.下赵5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2 ...

  • 【美丽乡村】柳塘村:清白堂清白家风代代传

    柳塘村:清白堂清白家风代代传 柳塘村位于街道办事驻地西南2000米,因村民委员会驻柳塘得名. 柳塘自然村,村民委员会驻地.村旁有360亩大塘一口,四周早年满载柳树,名柳塘,村以塘名. 柳塘村杨氏清白堂 ...

  • 【乡土兰溪】走进柳塘村:清白堂清白家风代代传

         走进柳塘村:清白堂清白家风代代传 柳塘村位于街道办事驻地西南2000米,因村民委员会驻柳塘得名.地属平原,区域面积1.33平方公里,辖柳塘.青龙山.杨麻车.前山.下赵5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 ...

  • 【地名故事】红军村东山边村包塘殿

    红军村东山边村包塘殿 永昌街道东山边村后屋自然村的包塘殿是红军第十三军第二师(简称红二师)的发源地.1927年2月在中共浙西特委书记兼兰溪临时特支书记姜挺和浙江省委书记卓兰芳的组织领导下,在当时的水亭 ...

  • 【地名故事】桐山后金村:仁山风范代代传

    桐山后金村:仁山风范代代传 桐山后金村位于黄店镇政府驻地西北7500米.村民委员会驻桐山后金得名.据<光绪兰溪县志>记载,金氏村民宋时(922年)由衢州桐山峡口迁来鸡鸣山脚,1032年迁居 ...

  • 【地名故事】露源村:童之风画风有传人

    露源村:童之风画风有传人 露源村位于黄店镇政府驻地西北2500米.白露山西麓,地属半山区. 童家源村为童姓聚居,原名童家,后因村边有一小溪源,逐改名童家源.已故画家童之风故乡.据<雁门童氏族谱& ...

  • 【地名故事】溪源村:溪源方氏后裔为方干

    溪源村:溪源方氏后裔为方干 马涧镇溪源村由原来的溪源行政村与楼休主村合并而成. 原溪源行政村位于马涧镇政府驻地东南4000米.村民委员会驻溪源得名.地属丘陵.辖溪源.高辽.龙门下.水塘垄4个自然村,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