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一例产后反复发热案
治疗一例产后反复发热案
(作者:韦安理2021-10-12)
一位朋友的爱人产后连续发热10天,住院治疗7天,西医西药基本无效,反反复复,体温未能降至正常。住院后,烧又退不了,人又出不去,一家人折腾得够呛。
【一诊】 2021年10月4日问诊,主要症状:反复发热,体温最高达40.2℃,住院用抗生素后,体温在37—38℃之间,一直未降至正常体温。怕风,不出汗,脖子难受;也怕热,时有郁闷;大便软烂,黏,不成型,吃凉东西不难受;舌苔白厚,水滑;脉有力;做月子期间,曾受凉发冷。
辨为三阳合病,兼夹水饮,处方:“小柴胡汤+葛根汤+苓桂术甘汤+生石膏”。
方子组成:(20211004)柴胡30克,黄芩10克,姜半夏15克,党参20克,炙甘草10克,生姜20克,大枣8枚,桂枝15克,白芍15克,葛根30克,生石膏45克,茯苓30克,苍术30克,麻黄15克(另包)。
煎服方法:捡上方二剂,一天一剂,一剂煎两次温服。特别注明麻黄要另包,要求如果煎药前身体不出汗,或者很少汗,就放麻黄。煎药前,如果身体出汗,多汗就不放麻黄。
服药反馈:10月5日服第一剂药,当天体温最高37.8℃,最低37℃。10月6日服第二剂,体温最低降至36.8℃,这是近段时间第一次体温正常。让其按原方再捡二剂巩固。7日、8日两天,体温大多在37℃以下,最高到37.2℃。自我感觉精神状态和体力都恢复得蛮好。医院也同意出院了。
辨证要点:
(1)“怕风,不出汗,脖子难受,脉有力”,这是太阳病,葛根汤证。
《伤寒论》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金匮要略.痉湿暍》12条:“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2)反反复复发热不退,这是正邪交争,寒热往来,少阳病,小柴胡汤证。
(3)舌苔白厚,水滑,这是内有寒饮。患者连续打了8天的抗生素,大量寒凉液体输入到体内,一会伤阳气,二会造寒饮内停。用苓桂术甘汤散寒祛饮。
《伤寒论》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16条:“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17条:“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白术,甘草(炙)各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4)患者怕热,心中郁闷,这是里有热,加石膏清阳明里热。有的小伙伴可以会问,患者内有寒饮,大便软烂,为什么还要用生石膏这样的大寒之药呢?这是个好问题,以下分点回答:
①在《神农本草经》中,“石膏:味辛,微寒。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疮。生齐山山谷。”这里讲“石膏微寒”,并非大寒。而张仲景《伤寒论》用药的依据主要来源于《神农本草经》。大医张锡纯也认为,“石膏性凉,味辛甘,非大寒之品”。不知后世医家为何认为石膏是大寒之品,畏之如虎,煅而用之?
②每个药物性味归经不同,各行其道,各司其职,不存在互相“撞车”的说法。在经方里,寒热同用的方子比比皆是。在本案中,生石膏针对的“怕热,郁闷”的症状。苓桂术甘汤针对的是“舌苔白厚,水滑”的症状。各做各的活,各干各的工。类似的方子有小青龙加石膏汤、越婢加术汤等等。
【二诊】 2021年10月8日问诊,一诊后体温正常,出院了。患者反馈服药后出汗多,大便烂,故去掉麻黄、生石膏、生姜,再加干姜。方子变成:“小柴胡汤+桂枝加葛根汤+甘姜苓术汤”,加减。
方子组成:(20211008)柴胡30克,黄芩10克,姜半夏15克,党参20克,炙甘草10克,干姜15克,大枣10枚,桂枝15克,白芍15克,葛根30克,茯苓30克,苍术20克。二剂。
服药反馈:这两天体温基本正常了,没有再发热过。
几点体会:
(1)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治疗这种发热病案,对于中医来说是小菜一碟,按常规的辨证施治就可以了。我本人就治愈过无数例类似的发热病案,我公众号里就有很多这样的医案。但是对具体的患者本人,那可是头等大事,不解决发热问题,其他什么病也治不了,很少有先跳过发热去解决别的问题,再回过头来治发热的做法。对西医来,发热是个棘手的事情,用完“三素一汤”,似乎也没有什么好招,黔驴技穷了。我就遇到过一位病人,手术后发热三个月不退的,找遍当地各大医院医治无效。最后,我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生石膏”,四副药解决问题,干净利落!
(2)柴胡剂是退热中的大哥大。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能治疗发热的方子很多,比如桂枝汤,麻黄汤,白虎汤加人参汤,小柴胡汤,大承气汤,四逆汤,五苓散,等等。但是具体选那个方子,要辨证论治,“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我个人的经验是:只要发热,都用柴胡剂(大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等),再合上其他对症的方子或药物,这样治疗的效率更高。
(3)中医是你最亲的家人和朋友。还有的小伙伴可能会问,这是在医院打吊针,再配合喝中药才退的热,到底是西药起的作用大?还是中药起的作用大?难道中药在其中不是安慰剂?这也是个好问题。患者用西药10天效果不佳,说明西药对这种发热没有什么好办法,而用中药后两天就能见效,步入坦途。也许再吊半个月的针可能会退热,但是谁会舍得让自己的亲人继续受罪呢?感冒住院,一番折腾下来,也会让家属筋疲力尽,耗资不小。如果找到一个好中医,这种小病也就是一两百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