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窑瓷画
萧县县城北关一条街不大起眼的地方,由书画名家、天津的尹沧海教授题写的“陶瓷天下”很是瞩目,老远就能看见。
那个“下”字显得尤为意气风发。
萧县人引以为豪的是有段萧国龙城的历史,可又很像淮北,如今的表皮上历史痕迹很浅。
大凡黄泛区,皆经历过黄河翻天覆地屡次折腾,能留下来了的物件除了高冈上的庙宇,或是山上的几棵千年老树,其它的都难逃湮灭的厄运。
开封的古汴京叫黄沙淤泥在地下埋了七层。
萧窑萧瓷便是一例。
11年前文物部门在萧县白土镇发现一处宋代窑址,出土了大量残瓷片与窑砖、垫饼、支钉等制瓷工具。
能看出它在烧制瓷器时原料未经淘洗,烧制出的瓷器胎质粗糙,瓷片上出现流釉、窑变现象。专家确定其为民窑,白土窑的组成部分。
6年前,省考古所对欧盘村古窑进行保护性挖掘,出土4000多件隋唐遗存,瓷器主要有碗、高足盘、四系罐等。
萧县不仅有萧国的辉煌,而且在中国陶瓷历史上还占有一席之地,远在隋代就有了声名远扬的萧窑。
有关专家认定,古萧窑是南北窑瓷文化交汇的地理中间地带大众瓷器的代表之一。
萧县人有心气。
小小的不显眼的防腐工程能做成世界知名;一笔着墨一笔着色,画出了不知多少国内业界立得住的名家。
画家张此潜带我来萧县,认识了蔡正峰、徐飞这两个中年粗壮汉子,看着也没啥艺术细胞,只因了解了萧瓷的这段历史,各自心里便从此长了块痒痒肉。
“陶瓷天下”就是他俩在尹教授的撺掇下商量着弄起来的。
尹教授说,咱萧县有陶土有烧窑历史,画家却要跑到景德镇那边画瓷画。
我与老蔡喝过几顿酒,人敦厚朴实;肯说,言辞却也实在。
老徐话不多。
萧县人对你热情就是喝酒喝羊肉汤,情谊都在酒里浓汤里。
要是简单的把萧窑工艺发掘出来,再去闯荡大众的锅碗瓢勺市场,既无经济意义也无文化意义。
老蔡、老徐他们听取了艺术家的建议,利用萧土和书画两大优势,想做出萧窑瓷画的声名。
这是短平快的捷径。
如今的起步阶段,以萧地陶土为原料,外包给工艺师加工成各种造型,请知名艺术家书画,然后自己再烧制成型。
淮北画家张此潜等就受邀来画过几次。
对画家来说,瓷画也是个挑战。
材质不同,笔墨皴擦、晕染的效果不同,要出韵味,就得摸索。
烧制多半也是听天由命。炉火与温度能生出一种神秘力量,往往也有意想不到的画面笔墨味道。
我看张此潜下笔着色的两件成品,与他宣纸上的呈现,似与不似的别有意味。
要让萧窑瓷画的品牌打出去,做出“陶瓷天下”自己的名头,老蔡老徐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天下瓷画成名的成型的都有自己沉厚的渊源和历史,工艺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老蔡老徐说不急,慢慢积累慢慢熬,痴心不改总有出头之日。
想想也是这个理。
梦想满天飞的时代,啥事都很难说,一头劲走下去,说不定就成了呢?
淮北、宿州、萧县的一批画家时常来画上几笔,“陶瓷天下”已经使得萧窑瓷画产生了吸附力。
老蔡拿出一件全由他们自己在柴窑上制坯烧出的陶瓷家用样品,无关乎书画,我看着也不错。
作者相关文章
关注马尔的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