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苦禅:不练书法,能画好写意画?瞎扯!
关于花鸟画(1957年11月3日于国画系教室)
作画先不求好,先要求合理,合自然的理,比如画花卉,木质硬的多生直角,软者多生锐角。枝叶有对生的和不对生的,即轮生和互生的。
画翎毛:有食谷类、食肉类、涉水类、游水类,鹤、鸭、鸡等等,生长环境不同,所以形体生长不同。要注意观察。
构图,有长的、宽的、圆的、扇面形的很多种。我们构图要像飞一样,不易太老实,老是那么一两个式子。有副对子说得好: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画东西要里出外进,才像大自然的一部分。老是在画框子里头画画,不是画外取画,就老实得死板小气了,清朝“如意馆”里的画就常犯这个毛病。
作画要避免“妙”而不真和真而不妙。古人讲要“搜妙创真”,很对!
讲笔墨,初讲可以说“:线者为笔,染者为墨”,易懂易入手。进而应当明了“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用墨无笔,古人称之为“墨猪”,它有肉无骨;用笔无墨是行笔间缺乏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其实“笔”与“墨”分不开,所以叫“笔墨”,它是一种表现美丽的手段过程。如同地球公转和自转:为表现意象造形的美服务,是“公转”;它也有美的自我表现,是“自转”。笔墨离开了这个意思,那就是“耍笔墨”,那不是“笔墨”,更不是写意画。
关于书法(1957年11月3日记录于国画系教室)
“楷书”字义是“楷模书体”,一个时代的书写楷模,所以可以称篆是秦的楷书,隶是汉的楷书……练字须有楷模,就好像咱们从小学父母说话,都是从前辈那儿学来的。练字、学书法也是一个理。比如可以第一步写汉隶古篆;第二步写晋唐楷书、行书,草书是书法艺术最高的发展,尤其是“狂草”气魄最大,艺术性最高。
我收藏了一副明朝书法家的草书对子,写的是“酒渴思吞海,诗狂欲上天”,那草书就有这种气魄。有一次我在王府井书法门市部看到一个外国人,在我的草书大条幅前头一个劲儿地看,我上前问他:“您能看懂中国字吗?”他说:“我一个中国字也不认识。”我问:“那么您在看什么呢?”他说:“我觉得这里头有音乐的美。”我乐了,说:“您在观音哪!”你看,中国书法里有“观音”。
吴道子画佛光,一笔一个大圈,不用圆规。后来,画家画佛光、画月亮也是一笔圈成,又圆又活,没笔上的功夫、书法的功底干不了!
用笔要体会“无往不复”“无垂不缩”的力量,这是《易经》上的道理,不练书法体会不到,反倒用笔无力、浮漂,要不就僵硬,板滞。
书法必先有人格,才有书格。
书法是一辈子的功夫,不可间断。不练书法,很难画中国画,更别说作写意画了!欧洲人是“画画”,中国人书法入画,高了,是“写画”,不说“画兰画竹”,只说“写兰写竹”,又说“一世兰,半世竹”,从兰竹上最能看出书法的功力和修养。八大山人的书法是王羲之以后第一人,所以他的兰、竹非常高逸,写出的荷也是“绵里藏针”。
京剧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之综合,故不知京剧无从画好中国画。京剧剪裁时空,虚实相照,藏露相生,如同国画构图;京剧手法洗练,造境幽深,美入写意,近似国画笔墨手段。方寸之地,变成人间大宇宙,舞台上纵横俯仰,动如疾风,静如止水,一招一式,曲中有直,直中有曲,构成千姿百态的画面。京剧是写意的戏,写意之理当在其中,不知京剧就很难明了写意画。所以在1930年,我在杭州艺专教国画的时候,率先把京剧艺术带到写意画课的教学上来,师生自报角色,我演武生武花脸,程丽娜(刘开渠先生的夫人)演青衣……不卖票,自演自观摩,师生同台,又不分台上台下,不为票戏不是玩,是亲身体会这写意美的道理。那年月,力倡“美育”的蔡元培先生就主张把戏剧领进校园。我先把京剧领来了。
写意花鸟课(1957年3月14日)
若要墨最黑,兑花青水。
画竹不可三炉香和打鼓架。(即不可三笔平行而立或三笔交叉)画竹都是书法,竹干是隶书,竹枝是草书,竹叶是楷书……
喜画兰,怒画竹。(画兰要悠着点儿,画竹可快点儿)
不要都用心去画,那样就平。有些好效果出在有意无意之间。
郑板桥的竹子,是近代的好竹子,但不如元代的。画得硬,如骨之关节,硬得外露,硬应是内藏的,力量对比不可一势,应“刚柔相济”地表现矛盾的力。
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写意艺术亦如是。
课堂记录一则(1960年3月21日)
画画不可偷懒。墨要研浓再用,即便是淡墨也要研浓后兑水。研出的墨不浓,稀释后,淡墨颗粒就粗,效果不好看。
画花要了解花的知识。例如:石榴有好多种,古时牡丹迁洛阳,石榴迁河南,有的只开花不结果,花如牡丹大,红的、白的、黄的。“家有石榴更是家”,院中栽石榴,有多子、多实的吉利意思,也很好看,前人画石榴花题句有“:五月榴花照眼明”。我也爱题此句。
画树,在弯叉起点,点一个疤是国画家的“老生常谈”。
点得少而且在黑白布局上合适,才好;点多了,甚至有叉有弯处必点,可就俗了,那是一种习气。
关于构图(1960年3月31日听课笔记)
中国画由繁到简,由细微的到大写意,宋代之后分道扬镳,各自发展。在山水风景画的章法方面特别讲究一开一合,大开大合,很有气势,很空灵。
章法就是“经营位置”,在构图上是很重要的。画面上各部分要宾主得当,突出中心。先定内容,后定章法。
章法不求好,要合理。石头必须在地上,不在天上;鸟飞在天上,不在地下。生物的原则是:
1.植物向上长。
2.由上向下垂,不可到底。
3.要有左右两方发展的势头。
4.左右一方向下垂发展。前一二和三四结合为交叉式章法,用得非常多。
5.对角式,从右下至左上,或相反,吴昌硕多用这章法。如左下到底,右上应较空,反之亦同理。
6.射线式,假定一定可往任何方向发展,有回旋状态,灵活运用,包含有许多波折和矛盾。
7.平摆式,近似西画的“静物写生”,比如“案头清供”“、秋馔蔬果”等等。此式不可离纸四边太远,那就小气了。疏密错落,计白当黑,如同汉砖拓画就大气了。
8.一角式。或上角,或下角。文人画多用此章法,空白处多题字,诗书好者爱用这种章法。章法易出的往往内容难找,内容不少的往往章法难找。
花鸟画的鸟在花卉中的地位很重要,要与花卉配合好。比如:鸣禽与牡丹画在一起相称,老鹰和芍药如果画在一起,画得再好也不协调,这种毛病并不少见。
宁可叫“鸟找枝”,不可叫“枝找鸟”,鸟周围要空些,以突出鸟,这样更空灵、鲜明。鸟与枝的力量要相称,鹰居花梢,小鸟居大干均不宜。
作画之前要酝酿,做到“意在笔先”,落笔后与原想的章法不符,可稍加填补,或成一幅画,或有时成败品。重加修改可能很好,成为佳作,有时心中无数,边想边画,也可能画出好作品,但往往平平常常。有时,因为喝了酒,或遇到高兴事而画兴大作,但无意图,抓笔方有意,也往往画出佳品,为平时所难以达到,这多是文人画。
过去我作画不爱起稿子,其实初画写意,或构想大章法、新章法,仍可起稿子。不过,真要动笔了,可别瞅着稿子画,那可就拉不开笔了,拘束了。其实,大致有个意思,就放笔直取,临机应变,常有意外墨趣,生发意外之妙!这才是大写意的气派呢!
师造化、重写生
我早年是学西画的,从徐悲鸿的炭画课和西画系人体画课中打下了写生的基本功底子,以后学国画时便容易从写生入手,并且非常得力于速写。不过,速写绝不是目的,有不少人在速写上很有功力,却一辈子也画不到宣纸上去。为了留住速写感受,我往往在速写回来之后立即进行笔墨练习,在宣纸上反复琢磨,久而久之,就能用笔墨深入地表现自己的速写体会。
年轻轻的体会不了写意笔墨,先画速写去好了!速写画多了,慢慢试着在宣纸上用笔墨技法整理出来,为以后的创作打下根底。
练习速写,年轻时还是以造型复杂又爱动的画材为重点比较好,因为年轻时容易把握住复杂多变的形体,可常画人物、动物。至于花卉,相对简单一些,重在体会其韵味为要,到中年、老年时体会着去画也不迟。
速写工具,越简便越好。开始可用易于掌握的铅笔、炭精笔,逐渐改用毛笔,这样便于向宣纸习作过渡。
速写要有恒心。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好一辈子不丢掉速写本,如果精神好的话。你们知道吗?速写本就是自己最好的画谱!
开始时,画的路子要宽,题材要多,逐渐缩小范围:一为深入体会,二为避开人家常画的题材。我年轻时仅花卉就画过二百多种,鸟也画过不少种……尔后就选留一部分了。小鸡、蟹都是齐老师常画的,早已创出了自家面貌,若再跟着画,就创不出来了!
一定要在大自然里画自己的稿子,表达自己的意思,创造自己的法子。古人哪有如今这么多这么好的画谱印刷品和博物馆?要见见名家真迹也很困难,常常要步行几十里去求人家出示珍藏,看一两眼就不错了。这无形中也逼得他们只能以大自然为画谱,不畏艰险,进深山幽谷,整日体察自然万物的变化,或写生,或默画。洪谷子入太行山,易元吉入万守山,那精神我们是比不了的!师造化固然是以陶冶其中以求潜移默化为要,但初涉入手的最佳方法当属写生。
写生可用快慢两种方法:慢的是素描,快的是速写。叶浅予与黄胄之所以画得好,是离不开速写功夫的。速写可以训练手疾眼快——手、眼、心三者配合得快——下笔稳、准、狠。当年我在西湖边上常和学生们一道画速写,每次回来都是一两个本子。潘天寿先生对我的本非常感兴趣,常借去看阅。有一天我见一农民把一只半大鸡拴在一只大草鞋上,很觉有味道,便立即速写下来。老潘(潘天寿)一见这张速写,立即吮毫展素,画了一幅得意之作。数十年后我在老潘遗作展上又见此幅,竟然还在……年轻时代我的速写画着画着就开始选择题材了。我选那些同我艺术性情接近的画。
当时我最爱大黑鸟,如:苍鹭、鹫、雄鹰、鸬鹚、黑鸡、寒鸦……因为它们有气势,有力量。
“别傻画”,有时要观察对象许久才动笔去画,这样画的东西才是活的,生动的,而不是博物图上的。古人观察得很细啊!
你看八大山人画的蝉,竟画人家从来不画的正面蝉(头朝观众的),只几点就成了。
好玉温润晶莹,如同人有感情一般。有的画,笔墨、造型虽有功力,却没有一点感情。有人画什么都不错,就是看上去没有感情、没生机。我们画画的去写生可不能带着数理化的头脑、法律学的头脑去画。数理化同法律可是不能凭感情的,三加三到什么时候也是六……
书画一体观
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我的字是画字,我的画是写出来的。齐(白石)老师的月季有一幅画得最好,完完全全是用草书笔法蘸洋红写出来的,再用淡红一破,味道高妙得很!
梁楷那衣纹全都是用草书写出来的!青藤是草书笔法入画。八大山人是用《瘗鹤铭》写王羲之,以篆笔写《兰亭》,又入了画。
世人写“王字”多俗,唯八大山人写“王字”不俗。赵之谦用魏碑笔法作写意。吴昌硕用《石鼓文》笔意入画。齐老先生也如此,不过他练的是《汉三公山碑》、《吴天发神谶碑》和李北海的行书。不练书法就别想画好写意,这书法一门,是活到老,练到老;写意,写意,它笔笔全都是写出来的!若没书法底子,只是画出来,描出来,修理出来,便没魄力,不超脱,显得俗气。
中国画艺术性很高,你看它不但形象美,连造型的笔法都很美,书法艺术之美都融合进去了。书法艺术也只是我中国独有(后来传到日本等国),用书法艺术手段去作画也只是中国独有(后来也传到日本等国),而且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华民族历史一样悠久,内蕴极其丰富!不下苦功夫研究怎么行?咱们祖宗真了不起!把实用性的写字变成了一门高超的艺术!
常写字,那么在作画时就可以不知不觉地用上。作画何以求书法?因为第一,画要雅,非雅即犷,雅为国画之要;第二,习书法,不仅可增强腕力,而且可使魄力雄浑,气势豪壮,一笔一画在不觉中尽可洗去凡俗犷野之气息,提高人之品质,令其高尚耳。此所谓陶冶性情,逸放胸襟者是也。
来源:新浪网
——————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