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中考题的诗与远方
数学题不仅仅是数学题,还有诗和远方。很多习题潜在着进一步扩展其数学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可行性. 初中数学中考题也不例外,它们是经过命题团队反复琢磨,精心设置的,不少题目内涵丰富,教育教学功能多样,具有很强的探究性. 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充分发挥中考题的多元功能,能有效避免题海战术,巩固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2020年杭州市数学中考第23题,以圆为基础,结合中点、垂径定理、等腰三角形等知识,题目简洁,阅读量适中,作为中考压轴题,从基础到深入再到提高,设置梯度,引领思维,从不同角度考查了学生的几何直观、逻辑推理等素养.
第(1)问求线段长度,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图形,可以得到不同的解题路径.
第(2)①小问,证明两条线段相等,联想到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性质,可以尝试补全图形证明平行四边形。
大多数同学最开始的想法是构造全等三角形,结合题目给的中点容易联想到中位线,于是有了解法3.
把关键部位从圆中抽离出来,把问题转化为三角形背景下的已知两组边的比值,求另一组线段的比值为1:1.这时学生脑洞大开,解法多样.
从每个点出发作平行线,构造常见的“A”型或“X”型,居然都可以解决此题,不过从P点作平行线相对较复杂.
当然本小问还是可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几何问题代数化解决.
第(2) ②问,注重对基本图形的提炼,对知识与技能的整体性要求较高,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DF=EF联想到“K”型图,设未知数,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也是比较容易获得答案的.
最后一问可以增加分类讨论思想吗?于是尝试把最后一问线段相等改成等腰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可以吗?此时角度不好求,但是三角函数值可以求.
由定到动.
从特殊到一般,让学生感悟数学的神奇,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如果E动,F不动,又会怎样?
如果E、F同时动?
如果E、F同时动,并且改变连线的位置.
不过发现改编后圆形同虚设,圆中的性质用得极少.于是再改,让F与C重合,E点运动.
增加折叠,更多的考查圆中的性质,但是前后联系不大.
圆中两条直径,想到矩形,补全图形.可以两个点同时动吗?F可以在边上动吗?可以更多的考查圆中的性质吗?带着这样的疑问再次尝试改编.
这样一来,第三问难度有点大.但是如果能够抽离图形,解决起来还是不难的.
感悟:平时教学中还是要多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落实,有意识的在核心知识的交叉点处设置综合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对“图形”的敏感度以及复杂图形特殊化处理,从复杂图形中抽离出基本图形的能力.
每道题目都有着一个关于远方的梦想。只要我们拥有一颗探索数学奥秘之心,必会拥有一双发现数学之美的眼睛.一起来追求属于我们数学人的诗和远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