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案例】用爱心去温暖、用信心去期待
用爱心去温暖、用信心去期待
一个培智学生教育的案例分析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特殊教育中心 韩敬
一、个案分析
1、个案自然状况
小瀚瀚,男,12岁,患唐氏综合症并伴有言语障碍,家住罗江县鄢家镇双河村1组。该生于2014年9月进入我校就读培智一年级,刚来我校时,由于自身伴有言语障碍,所以无法同老师和同学交流,往往不能表达自己的需要;不能妥善保管自己的物品,甚至把自己和同学的物品搞坏;卫生习惯极差,喜欢在地上爬;任性、固执、爱发脾气。上课时,别的孩子能按老师的要求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而小瀚瀚喜欢钻到桌下,在地上打滚,在教室内到处爬,跑到楼上去玩耍,在桌面上、墙上乱画,到同学的座位旁拿别人的东西,上课从不听讲,作业从来不写,一分钟都没办法安静。课间操时,要么在队伍中穿梭,要么躺在地上,要么在地上爬来爬去,课间活动时经常伤害他人,拿着铅笔和书本打闹,入学一周不到就将班上的同学都打了个遍。因此班上的孩子时时告他的状,也不太喜欢和他玩。老师找他谈心时,他根本不能倾听,无法集中注意力,导致老师无法与其交流,让人束手无策。
2、家庭生活背景
父母都是罗江县鄢家镇人,文凭较低,父母亲以经营鸡场、养鸡为业,忙于鸡场经营,生意也较好,平时很少和孩子交流。上学之前,孩子由父母带着在家里或者鸡场玩耍,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对孩子十分溺爱,可以说是无任何约束和管制,什么都玩,什么都敢干。家长对其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也很少关心,是那种典型的“自由生长”。
3、学校教育背景
(1)老师眼里的小瀚瀚
初进校园,就发现小瀚瀚很好动,固执、爱发脾气。进入课堂后感觉他更特殊:上课时,别的孩子能按老师的要求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他总爱满教室爬,喜欢到别的同学座位下去捣乱,拿同学抽屉、书包里的东西,严重干扰课堂,有时甚至让课堂教学无法进行,对老师的批评根本不能倾听,更不能接受,无法与其交流。
(2)同学眼里的小瀚瀚
上课不听讲,影响他人学习,很讨厌;下课到处跑,经常让老师去“追”他;欺负同学,故意破坏别人的东西;不讲卫生,喜欢在地上爬,不愿意和他玩。
二、问题分析
(一)基本需要满足的缺失
1、亲情的需要:由于父母忙于经营鸡场,没有足够的时间陪小瀚瀚,导致小瀚瀚经常一个人玩耍,不会与人交流,于无法表达自己的正常需求。晚上回到家里,父母已经很疲惫了,所有没有时间与孩子交流,也缺乏教育孩子的方法,孩子没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养成任性的习惯。因为小瀚瀚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从不听讲,作业无法完成,回到家中又不听父母的话,因此父母对其不管理,任其发展,小瀚瀚对父母存在敌对情绪。
2、归属的需要:由于小瀚瀚卫生习惯不好,任性、爱发脾气,同学们不愿与其交朋友。再加上经常被老师批评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其他同学,同学们对他的疏远,造成了他归属需要的缺乏。
3、成就的需要:小瀚瀚在学习上没有成功感,没有享受过成功的喜悦。在生活中,他更是一个不讲卫生、爱发脾气、喜欢乱跑的孩子,所以同学们都不愿意与他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一来,他无法体会成功的乐趣。
(三)诊断
根据观察其表现出来的种种现状,通过专业测试和分析,我认为小瀚瀚存在的问题既有身体方面(身体发育迟滞)的原因,也有心理方面的原因。因此我建议家长对他进行持续治疗、注意与他多沟通外,我们老师为其做个训辅导,培养他的注意力,让他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并与老师分享。让他参与集体活动,展示自我,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与荣誉感。
三、个案指导对策
结合小瀚瀚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综合性辅导对策:
(一)换角度去衡量和评价
首先对小瀚瀚进行细心的观察,学校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不放过,课堂上、活动中的表现,对同学、老师的态度,语言交流的情况等等。不给他预先定位,换位后用儿童的视角改变心态去看,发现他也有一些闪光点:上课铃声响起,他会跑来帮老师拿书,下课了,他会帮老师把书拿回办公室;教室的地面上有几张废纸,我一进去,他就主动捡掉了,我相机表扬了一下,他脸上就露出了喜悦的神情,后来他一看到地上有垃圾就会主动捡起,发现班上其他同学乱扔垃圾他会跑来告诉我;带班上的琪琪在地上爬来爬去,老师询问的时候不撒谎,坦然承认;别的同学游戏时,他去捣乱,只为了让别人带他玩……种种迹象表明:小瀚瀚的内心也是很孤独的,他的某些行为属于无意识的,是长期的不良行为习惯所致,只要细心诱导,一定会有所改变的。
(二)转变父母的教育方式
为了对小瀚瀚进行引导和教育,我首先和家长进行沟通。先是电话联系,家长并不是很配合,认为他们的孩子就这样,不知道怎样配合。后面我又耐心地请其母亲到学校面谈,要求家长多抽点时间陪陪孩子,不要经常让孩子一个人玩耍,任其自由发展,但家长的回答是:为了生活,要工作,没办法做到。因此,一方面我告诉家长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家做好模范作用,影响和管理孩子,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我和科任老师利用课后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一个月以后得到了家长的信任,并开始配合老师对小瀚瀚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小瀚瀚弄坏了了同学的文具盒,母亲没有责打,而是给孩子讲道理并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以后不能这样做,并告诉孩子要给同学赔一个文具盒同时,跟孩子讲道理,让其知道要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任。这样先减轻孩子与家长交往时的陌生感,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阂,增进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同时,我在与小瀚瀚家长谈话时,要求其重视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思想品质的发展,鼓励他多参与集体活动,多与学校进行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真实情况。这学期,孩子的母亲反应孩子在家越来越听话了,也变得讲卫生了,周末也不忘记自己要写字。
(三)耐心交谈,真诚感化
耐心交谈是我采用的基本策略。学习生活中密切关注小瀚瀚的一举一动,除了定期找他谈心,我还像一位唠叨的母亲一样去时刻关注他,让他真正体会到老师的关心。如:不注意卫生进行提醒;进校不向老师和同学问好,提醒他;衣服没穿好,帮其整理好;走廊奔跑摔倒了,赶紧拉他起来,看看是否伤到;在教室里打闹、在地上爬,就给他讲不注意安全的危险,让他知道这样做会有多严重的后果,心中产生害怕之意……渐渐地,他能接受我的“建议”,一点点地改正缺点。只要有点滴小进步,我都会对他的表现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奖励一颗星星或者一个作业本或者一块饼干。让他感到在老师眼里,他也是个具有许多优点,知错就改的好孩子。随着谈心次数的增多,他对我开始信任并依赖,当我再以“建议”的形式告诉他“如果你这样做会更好,老师更喜欢”等等时,他开始学会了自律,居然还经常抱着我,叫我妈妈。瞬间感觉到我是一名幸福的特教老师。现在,他犯了错自己能意识到,而且他会叫我以叫我妈妈的方式来认错,尽管如此,我更是给他母亲般的爱,给他讲道理,他也越来越喜欢我。
(四)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爱护,帮助他在集体中找回自信,纠正行为。
1、用爱心去温暖
我引导班集体中的大同学多帮助他克服缺点,改正坏习惯,为他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特意安排一个自控力较强、好学上进、乐于助人的班干部做他的同桌。这样,当他课堂上坐不住时及时提醒他,学习上有困难时,能热情地帮助他,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潜移默化中,让他逐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班集体的温暖,帮助他学会与人交往。
2、用信心去期待
课堂上,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小瀚瀚回答,当他答对了,让全班同学鼓掌表扬他,让他知道只要努力,他也会很棒的。课后,我手把手教他学写字,当他也能模仿着把一个字写正确时,我告诉他宝贝儿你今天又进步了,韩老师很高兴,你要继续加油哦!现在,他会主动写作业了,写好还让我检查。慢慢的,不讲卫生的坏习惯也克服了,还经常帮小同学擦鼻涕,倒开水,收拾书本等。
(五)激励个体的自强
培养自信心,激发荣誉感
在体育活动中,我发现小瀚瀚跑步很精神,就让他做班级的领队,更多地为他提供表现机会,帮助他找回自信。“跑步了,排队!”“洋洋你怎么还没排好?”原本不会排队、不会跑步的小瀚瀚现在正在神采飞扬的教育同学呢,此时的他充满了自信。在课外活动中的顾某已经变了一个人,班级活动中也更加积极。
四、结论
进行了接近两年的学习后,顾某有了明显的改变,特别是行为习惯方面:课堂上虽然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但已经不再下位,影响其他同学;文明习惯也初步形成,见了老师会主动问好;看见垃圾会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桶;课间活动不会再去地上爬来爬去了;对老师的口头提醒能及时改正,虽有反复,但有一定自我约束力了;有了一定的上进心,通过不断举手回答问题,希望被评为“小老师”。“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是为人着想的。如果人不能给人以幸福,那么任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不会给人带来幸福。”面对差异,在承认和正视的基础上,我们应该以更为积极的态度研究差异,设法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发展个性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使差异成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这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出发点和原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