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冬卷•散文篇】《茶姑寻亲》||周生祥

《当代文学家·2020·瑞冬卷》(当代文学出版社)火热征稿中!

知名·专业·权威

2020.10  第46期,总第258期

总编微信SCJL003:投稿,个人出书(当代文学出版社)联系!
散文显示屏

··植语近人··

茶姑寻亲
(周生祥植物系列散文之二十八)
文/周生祥(浙江)

自从柳郎在小区公园讲述了自己的怀旧故事后,在小区植物界引起了很大反响,植物们掀起了一股思乡怀旧热潮。住在小区东北角的茶叶也不例外。茶叶听说柳郎来自柳浪闻莺,也很想知道自己来自哪里,家中亲人又在哪里。这样想着心事,茶叶就整天愁眉不展。

住在茶叶旁边的樱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想方设法劝导茶叶。樱花说:“茶姑啊,银杏大哥不是说了吗,我们虽然都来自五湖四海,但是既然现在住到一起来了,我们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之间就都是兄弟姐妹,你又何苦纠结呢。”

茶叶擦了擦眼泪,哽咽着说:“话是不错,我也知道,在这里,大家对我都很好,不愁吃的,不愁穿的,我也该满足了。但十指连心,骨肉亲情是怎么也割舍不下的,我不弄清楚我来自哪里,我的亲人又怎么样了,我就是心里不安。”

住在另一旁的毛竹闻了闻茶叶,闻到了一股馨香。毛竹说:“茶姑啊,我来自云栖竹径,那里虽然以竹闻名,但邻近就是产茶的地方,所以我对茶叶也知道一二。我闻一闻你身上的清香,就知道你属于龙井茶系列,你的家乡应该在西湖边上的龙井村一带。”

茶姑闻言大喜,连忙止住抽泣,向毛竹问清龙井村的方位,跑到小区植物管理办,对值班的植物请了假,径直奔往龙井村寻亲去了。

茶姑来到了龙井村,放眼望去,但见:

不雨山长涧,无云山自明。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

原来这龙井村是有很多故事的。龙井,位于西湖西面竹茂林密的风篁岭上,有泉名龙井,附近有龙井村,龙井本名龙泓,又名龙湫。它和白鹤峰下慧禅寺内的虎跑泉,杭州植物园的玉泉被誉为杭州三大名泉。龙井茶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素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驰名中外。龙井问茶是新西湖十景之一。

茶姑觉得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是那么的亲切,一切都似曾相识,心有灵犀。正在茶姑陶醉于龙井山水时,龙井茶会长迎上前来,茶姑一见茶会长,一股亲情油然而生。茶会长也是一见如故,拉着茶姑的手左瞧瞧、右看看,脸上露出慈祥的微笑。一番交谈后,茶会长热情地请茶姑到龙井山庄里一上等茶座坐定。庄主马上捧上沏好的龙井茶来,茶会长就用手一指请茶姑品茶。

茶姑一边道谢,一边看茶。但见这茶:在洁白如玉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犹如雀舌,色泽墨绿,碧液中透出阵阵幽香。这些茶的叶子有的是细长的,像一个绳子一样,也有的是一个圆形的,好像一个个小小的球,还有的是细长的上面还加上了一个圆,好像一个音符。也许是沾染了龙的灵性,龙井茶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茶叶泡进水里颜色由浅变深,最后变成翠绿色。小暑只赏了一口,一股清香味直入心田,只觉得浑身很是舒坦。一杯茶落肚,茶姑连声赞叹,好茶,好茶!

庄主将茶姑杯中茶满上,茶姑就和茶会长围绕着龙井茶聊了起来。

茶姑说:“这么好的龙井茶,可有什么来历?”

茶会长说:“当然有了,我给你仔细说来。”

原来在早先时,龙井是个荒凉的小村庄。山岙岙里,稀稀拉拉地散落着十来户人家。人们在远山上栽竹木,在近山上种六谷,一年到头过着苦日子。村边有间透风漏雨的破茅屋,里面住着个老大妈。老大妈没儿也没女,只孤苦伶仃一个人。她年纪大了,上不了山,下不了地,只能照管自己屋子后边的十八株茶树。这些茶树还是她老伴在世的时候栽的,算起来也有几十年啦。老茶树缺土少肥,新叶出得很少,每年只能采到几斤老茶婆。

老大妈是个好心的人,她宁愿自己日子过得苦点,每年总要留下一些茶叶,天天烧镬茶,在门口凉棚下摆两条板凳,给上山下岭的过往行人歇力时解渴。

有一年除夕,天落大雪,左邻右舍多多少少都办了些年货,准备过年。老大妈家里实在穷,米缸也快空啦,除了瓮里剩的几把老茶婆,别的什么也没有了。但她仍旧照着老规矩,清早起来,抓把茶叶在镬里,发旺火,坐在灶前烧茶。这时,忽听“咿呀”一声,茅屋的门推开了。进来一个老头儿,身上落满雪花。老大妈忙站起身来招呼:“老大伯呀,这山上风雪大,快进屋里坐。”
老头儿掸掸身上的雪花,走进屋里,一面向灶洞烤火,一面跟老大妈搭话:“老大妈,你镬里烧的啥东西呀?”

“镬里烧茶呢!”

“今天除夕,明天就新年啦。人家都忙着汆三牲福礼,你家怎么烧茶呢?”

老大妈叹口气,说:“哎,我孤老太婆穷呀,办不起三牲福礼供神,只好每天烧镬茶给过路人行个方便。”

老头儿听了哈哈笑道:“不穷,不穷,你门口还放着宝贝哩。”

老大妈听了很奇怪,伸出头去向门外看看,仍旧是松毛搭的凉棚底下两条旧板凳,还有墙角落一只破石臼,破石臼里堆满陈年垃圾,一切还是老样子。

老头儿走过来指指那只破石臼,说:“喏,这就是宝贝!”
老大妈只当老头儿跟她寻开心,就笑着说:“一只破石臼也算宝贝!你喜欢,就把它搬走好啦。”

“哟,我怎么好白拿你的宝贝!把它卖给我吧,我这就去叫人来抬。”老头儿说完,就冒着大雪走了。

老大妈望望破石臼,心想,石臼这么脏,叫人家怎么搬呀!便把里面盛的陈年垃圾扒在畚箕里,埋到屋后那十八株老茶树的根头。又到龙井拎来一桶清水,把破石臼洗刷得干干净净,洗下来的污水也泼在老茶树的根头。

她刚把破石臼弄清爽,那老头儿带着人来了,他到门口一看,竟大声叫起来:“哎呀,宝贝呢?哎呀,宝贝呢?”
老大妈弄得越发糊涂了,指着破石臼说:“这,这不是好好摆着吗?”

“哎,你把里面的东西弄到哪里去了?”

“我把它倒在屋后的老茶树根头了。”

老头儿绕到屋后,一看果然如此,不禁连连顿脚道:“可惜,可惜,这破石臼的宝气就在那陈年垃圾上,既然把它埋在茶树根下了,就成全这十八株老茶树吧。”他说完话,便领着人走了。

过了除夕过新年,很快,春天到了。这年,老大妈屋子后边那十八株老茶树,竟密密麻麻地生出一片葱绿的嫩芽来。采下的茶叶,又细又嫩又香。

邻居见老大妈的茶树长得这样好,大家就砍掉竹木,收了六谷,用这十八株茶树的籽,在远远近近的山头上发起茶树来。一年一年,越发越多,越发越旺。到后来,龙井这一带地方漫山遍野都栽遍了茶树。

因为这一带地方出产的茶叶又细又嫩又香,喝起来味道特别美,所以“龙井茶”便在各地出了名。

直到现在,茶农们都说,那老大妈屋后的十八株茶树,是“龙井茶”的祖宗哩。

茶会长说完了,茶姑听入迷了,还沉浸在故事的情景之中。过了一会,见茶会长静静地看着自己,才醒悟过来,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又问起其它问题来。

茶姑从一踏进龙井村,就清楚了,这里的土壤,这里的空气,这里的炊烟,这里的民风,这里就是自己的故乡,这里漫山遍野的龙井茶就是我的父老乡亲,就是我的兄弟姐妹。想起缕缕乡情往事,回忆是剪不断的乡愁,是理还乱的怀旧。童年里玩乐的那山那狗,年少时憧憬的诗和远方,年长了的心灵回归地,抬头时的一片云彩,时节里的蔬果,都是曾经的美好时光,在这里,都可以一一找回来。茶姑看到这里的龙井茶己列入重点保护区域,乡亲们都过着幸福生活,心里是说不出的舒畅。茶会长见茶姑痴痴的样子,心中明白,只是没有点破。

茶会长说:“现在我们这里生活富足,茶们安居乐业,我们随时欢迎在外面的游子多来家乡看看。”

茶姑笑着对茶会长说:“谢谢茶会长招待,今天来过后,我的心定了,我会常来看望你们。”说着,茶姑觉得眼眶里泪珠又要挂出来,连忙拿了张湿巾纸擦了擦,生怕忍不住,茶姑就借机向茶会长告别,去山上自拍了几张照片后,就心满意足地回小区去了。

作者风采
浙江作家:周生祥
作者简介:
周生祥,笔名:三明、三鸣。男,浙江诸暨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三十多年,对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有深入了解与研究,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喜欢文学创作,出版《跨界》、《天候·秋》、《天候》等长篇小说。现为杭州市江干区作协会员,诸暨市作协会员。
投稿快引

为方便投稿者投稿,现改为微信+邮箱方式投稿。

——加总编微信(SCJL003),声明所投稿件为“原创首发”。

——微信直接粘贴:内容(题目+文/作者名+正文)+个人简介+风采照。

——中长篇连载(内容提要+正文)投至邮箱2455478558@qq.com

——留下联系地址、微信号及手机号。

本刊顾问及主播团队

1

文学顾问:

孔灏先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相裕亭先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法律顾问:

吕庆根先生

2

书法顾问:

侍少华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

李敬伟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摄影顾问:

王红军先生(江苏摄协会员、《江苏摄影》采编)

3

特约主播:

水.寒傲似冰女士

宁静女士

清山先生

愚人先生

《当代文学家》(金秋卷)将于九月底出版!欢迎广大作家诗人踊跃投稿!!订刊咨询请加微总编。
轻按3秒,加微总编
文学是一座桥,让我们感受世界的丰富和美好!关注《当代文学家》,心有所系勤耕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