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人称多角度表达演讲稿主题

就演讲稿写作而言,如何使用人称,看似一个简单的小问题,实则大有讲究。经验表明,撰稿人只有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巧妙地选用灵活多变的人称,才能多角度地表达主题,让演讲稿更加精彩动人。
一、一种人称单独使用
演讲者单独使用第一人称,就选择了自我倾述的角度。使用这种方式的最大优势,就是强化情理表达的真实性和启示力,让听众在亲切而自然的语感中,受到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启发。例如,阿来在题为《故乡,世界的起点》的演讲中,这样讲道:
今天,我的故乡还在发生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叫作“对于边疆地带的浪漫化的理解”。浪漫化就是说,把另外一个地方的东西说得特别优美和美好,一厢情愿地按照我们所期待的一种关于青藏高原的想象去塑造它,去要求它,但它会给这个社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变化?我又该在什么样的层面上来重新把握故乡呢?也许人们说的乡愁的“愁”又出现了。既然上帝已经把我变成一个可以思考的人,一个愿意不断用自己的实践、行走、写作来印证自己跟故乡之间关系的人,那么我相信这种新的乡愁袭来也是一件命定的事情。那么我就接受它、拥抱它,而且带着这样一种乡愁,重新再来书写我的故乡,表达我的故乡。
阿来面对人们对自己的故乡“浪漫化”的理解和期待,思考着社会变化和重新把握故乡等深层次的现实问题。他把这归结到“新的乡愁袭来”,并坦露了“接受它”和“拥抱它”的真实心态,同时表达了重新书写和表达故乡的强烈意愿。演讲者单独使用第一人称自我表白,直抒胸臆,既印证了一个作家和故乡之间的独特关系,又让听众感到特别真切动人。
二、两种人称转换使用
演讲者在自我表述的过程中,也可以转换为第二人称。采用这种表达方式,无疑能够增强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交流感,把情理交融的现场演讲推向高潮。例如,张锡峰的演讲《唯有青春与梦想不可辜负》,这样表达一个高中生的内心意愿:
我曾把自己向往的大学和热爱的城市拍成照片贴在课桌上。每当我精疲力竭的时候,都要看一下它,然后质问自己:就这样啦,你就这点东西?你真的真的到了最后的歇斯底里不能坚持的地步了吗?你的理想是什么?是诗,还是梦?是跨过田野的远方,还是穿越世界的旅行?然而,此时此刻,你所有能做的,就是把双手紧握成拳头,拼尽全力!你只有付出你的时间,耗费你的精力,甚至舍弃你的高傲,才能厚积薄发。当别人打游戏时你在读书,当别人睡懒觉时你在学习。你含着泪在深夜里舞蹈,在回忆中向前奔跑!没有人在年少的时候,只想成为一个普通人。尽管生活可能会剥夺你的所爱,践踏你的尊严,把你踩在脚下,让你遍体鳞伤,但是,你岂能倒下?别忘了,你的身后是你挚爱的人,也是挚爱你的人!请你相信,那些受过的伤都将成为你的勋章,都是你送给未来的自己最好的礼物!
张锡峰在自我表白的过程中,突然转换角度,采用第二人称的方式质问自己。从现实的学习困境,问到理想的选择方向。再通过情理的抒发和议论,把一个高中生拼搏人生和追求梦想的壮志豪情表达得痛快淋漓,真切动人。对于演讲者来说,这两种人称的转换,看似问自己,实则问听众。如此精准有力的心灵叩问,必然会引发现场中学生的强烈共鸣。
三、两种人称交替使用
演讲者在讲述某个人物事迹的时候,一般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同时也可以从叙述者的角度,插入第一人称的抒情和议论。这样两种人称的交替使用,无疑会大大增强叙事的情理表达效果。例如,王树增在题为《长征,一座信仰的丰碑》的演讲中,这样讲道:
湘军官兵连夜抬着他,走在湘江边的小道上。突然,后边抬担架的那个士兵,脚下踩着什么东西差点滑倒。原来,陈树湘师长躺在担架上,用手撕开腹部的伤口,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扭断而死。这位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断肠英雄”的人,如今就葬在道县,前段时间我还去过一趟……道县的坟墓中埋着的他的骸骨,恐怕没有头颅。因为据档案记载,他的头颅当时被割下来送到了长沙,放在一个木笼子里,挂在小吴门的墙上示众。我相信那颗头颅死都不会瞑目的,因为就在那颗头颅的面前是一条小街,那条街叫瓦屋街。他就是瓦屋街人,那是他的故乡。在这条街上一个破门板的背后就躺着他多病的母亲。陈树湘师长就是用这种方式和母亲最后相见的,那一年他29岁。
王树增先用第三人称叙述“断肠英雄”陈树湘师长壮烈牺牲的动人事迹,再用第一人称讲述自己去过埋葬英雄的地方,并推想坟墓中的骸骨的情形,继而回归第三人称,引述档案记载加以印证,又用第一人称揭示自己相信英雄死不瞑目的原因。这样两种人称交替使用,把曲折的情节叙述和强烈的情感抒发融合起来,增强了演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三种人称综合使用
演讲者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还可以综合
使用三种人称。这样做往往能够充分发挥不同人称各自的优势,更加灵活自由地叙事、抒情和说理,让演讲更加深入人心。例如,陈州的演讲《爱可以改变一个人》,这样表达一个残障人士对爱情的体验和感悟:
后来,我成为了一名流浪歌手,我去江西九江唱歌,一个给了我幸福的女人出现了。她第一天就出现在我右前方的两点钟方向,第二天,第三、四、五、六天,她每天都出现在相同的位置,只有我唱歌的时候,她才会鼓掌。我们就这样认识了,留下了彼此的联系方式,后来,我们就在一起了。说实话,没钱、没房、没车、没腿、没文化,这一切,对于一个男人真的是特别大的打击。因此,我心里想,可能有一天我会死在马路边,小河边,不敢拥有爱情。她的出现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爱情,让我明白了原来人可以活得那样的幸福,那么的快乐,她让我明白了这种感觉。人家都说爱可以改变一个人,说得真好,是她改变了我。不要总觉得你没有钱,你钱不多,你车不好,你房不大,我想说,只要你真心地爱一个人,勇敢地爱一个人,不要放弃,像我一样紧紧地抓住,你就是能够拥有爱情的人。
陈州首先使用第一人称坦陈自己什么都没有,心里想到了死,所以“不敢拥有爱情”。接着使用第三人称讲到了妻子,是“她的出现”,让自己明白了许多事理和感觉。然后使用第二人称,告诉听众“不要放弃”,就会成为“拥有爱情的人”。演讲者讲述自己的情感经历,巧妙而又自然地综合使用了三种人称,从而大大增强了演讲的激励性和感召力。
(0)

相关推荐

  • 笔记|2.5人称观点

    作者:[日]中野香织 译者:胡菡 日本文学家柳田邦男先生曾提过一种"2.5人称观点":首先是自己,即第一人称观点:其次是家人,即第二人称观点:最后就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他人,即第三人称 ...

  • 西语不规则动词的变位

    西语不规则动词的变位

  •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分别是什么

    回答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第二人称属于一种语法中的范畴,在言语活动中,指称与说话人相对的听话人.第三 ...

  • 巧用渲染 增强表达效果 |《刻进记忆中的人》魏子明

    刻进记忆中的人 山东胶州市第八中学八年级(17)班 魏子明 走进爷爷的房间,一片片刨花温柔地绽放在地板上,轻舒漫卷,如一帧淡逸劲爽的国画.不远处平台上,是一尊尊巧夺天工的木雕,在这些做工精良的作品中却 ...

  • 【论道】他的作品色彩扣人心弦,并且微妙简单的表达出主题

    皮诺·德埃尼(Giuseppe Dangelico)  ,意大利当代画家.1939 年出生在意大利 .毕业于巴里艺术学院,他是一位成功商业艺术家, 他的作品中很强的欲望表现出他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作品中 ...

  • 多角度概括小说主题

    概括主题就是通过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把握,对人物.环境的分析,透过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把握小说反映的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设问方式 1.(2016·全国 ...

  • 浅论诗词的多角度表达——伦炳宣诗论文选(十七)

    浅论诗词的多角度表达 伦炳宣   多角度表达是诗词达到意境广阔.蕴含深邃的重要手段.要实现这种要求,需要具备两大前提:一是主观感觉上的多角度,二是客观感觉上的多角度.前者要求作者调动自身的各种感觉器官 ...

  • 朱成玉 | 以点带面,管中窥豹 ——如何通过小事件表达大主题

    1945年的母亲 朱成玉 1945年8月.(剧本式开头,简洁.) 他是一个邮差,这个时候是他最忙碌的时候,每天在大街小巷不停地穿梭,他无非是在传递两种消息,一种好消息,一种坏消息.传递好消息的时候,他 ...

  • 《宝贝儿》想要表达的主题是好的,可杨幂还是适合演都市剧

    本文由明星粉丝团作者芦笙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杨幂主演的第一部文艺片电影<宝贝儿>已经上映了,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前就已经备受关注了,因为这是杨幂出演的文艺片啊,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过,而且在这 ...

  • 【七个老师】丁向红:第一人称与表达方式 —— 从《岳阳楼记》管窥表达之妙

    友情提示:此平台由华语教学出版社旗下一堂作文课创办,每天推送名师专栏.考试政策.学习资料.高分技巧.家长经验,成功关注,即可订阅. 丁向红:苏州市甪直甫里中学高级教师,语文教育硕士,教龄20余年.曾主 ...

  • 巧用第二人称 表达思想情感 |《您是我牵挂》陈洁

    擂台作品 您是我牵挂 安徽六安市第九中学九(13)班 陈洁 白色,没有其他颜色混杂的房间里,您静静地平躺着,身上插满了塑料管.随输液管缓缓下滴的药液,我的心揪住了,害怕那观滴的墨菲壶的折线下一刻竟成了 ...

  • 「真是太巧了」怎么用英文表达呢?

    当你正走在街上,遇到熟人或是当你正要打电话的时候就接到了对方的来电,这个时候你会不禁感叹到,怎么这么巧! 这个句子的主角是一个叫coincidence的单词. coincidence:n. 巧合: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