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二十五)

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三月,阿桂等人上奏朝廷:

“噶达城惠远庙本达赖喇嘛从前卓锡之所,至今犹遣其堪布喇嘛三年一换前来住持。今堪布喇嘛阿旺达尔结同其徒弟绷巴得尔什、罗奔二名来营念经,并称情愿分派喇嘛喇嘛,移居两金川地方,振兴黄教,是否可行,统俟面请圣训,遵照办理。”

此事遭到乾隆皇帝拒绝,谕旨:

此事究不可行,已于摺内批示矣。两金川之地现议添设营汛,令提镇统兵驻守,所有该处喇嘛寺俱令兵丁等分驻,最为省便。且各喇嘛寺经官兵攻打,残破已多,就其所存者作为兵房,无须添盖。若令喇嘛居住,又须复事葺修,另烦工作,既属非计。况该喇嘛阿旺达尔结等师徒无多,若令于两金川分派住庙,仍须添派徒众,更属费事。至两金川既已驻兵,久之可将该处崇尚喇嘛之事渐次化改。若复留驻喇嘛,非但该处番人不能改其旧俗,并恐各土司闻风而至,信奉者多,虽非若奔布尔之邪术惑人,亦不免日久滋事。况阿旺达尔结等系达赖喇嘛教下,若令于两金川分住,其地渐成达赖喇嘛所属,是我兵力攻得之两金川转资达赖喇嘛之利益,尤无此情理。阿桂竟当宣谕该喇嘛等以'两金川逆酋负恩造孽,该处喇嘛党恶妄行,所有寺庙皆非净土。今贼巢既已扫荡,其废寺亦不宜复存,业将可住之屋分给兵众,不更延僧住持。且该处头目各番俱以助逆自取诛灭,所存皆穷苦散番,耕作自赡,亦不能复有布施供养。尔等即在彼住庙,亦属无益,是以不复相留。’如此晓谕,自足以杜其妄想。”

乾隆认为“是我兵力攻得之两金川转资达赖喇嘛之利益,尤无此情理。”显然,皇上自有考量。

(0)

相关推荐

  • 仓央嘉措:我们需要怎样的遇见

    FM125 专事雕虫,与子偕行 文 / 闵生裕 多年前看了许多仓央嘉措的诗歌,这些据说是藏传佛教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上师情歌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与仓央嘉措的真正邂逅应该是2009年的成都之行.我坐火车一路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十五)

    我们还是回到正题,岳钟琪为护卫移驻泰宁的七世达赖喇嘛之所以作这样的军事部署,可见他早对周边情形了如指掌.其实这也并不新鲜,当年的抚远大将军年羹尧早就作过相似的安排.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五月,年大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三十五)

          同治二年[癸亥]五月壬子(1863年6月22日) "本日据崇实.骆秉章奏:'藏中所派土兵已到巴塘,甫经入境即肆抢掠,将火药局侧民房及桥梁并行拆毁:递送公文塘兵皆被剥衣夺食,又因需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四十五)

    时至晚清,各国列强瓜分中国之势日逼,腐败羸弱的清王朝惟洋人马首是瞻,鹿传霖空有一腔经边的抱负,因遭与有其矛盾的驻藏大臣文海和成都将军恭寿的反对,本来想做点事的川督,竟被调离四川.瞻对地方依旧归达赖喇嘛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五十五)

    随着清朝康.雍.乾几代对康藏的频频用兵和边茶贸易的空前繁荣,朝廷官员已认识到"打箭炉乃西域之门户,不可不添兵防范也."川边的军事重心自然随之向炉转移.这在<高宗实录>中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十二)

    关于惠远寺的具体兴建,"碑文"说,图样是"仿西方白赖本佛庙之图式"("白赖本佛庙"是个什么样子,暂未查到).修建这座寺庙,"碑文&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三十二)

    同治初,为对付杀进四川的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朝廷及川省穷于应对这一强敌,那有更多的兵力和财力来对付既不买朝廷的帐,更不把西藏放在眼中,意欲称霸康区的工布朗结,而且还有洋人暗中支持他.在此情况之下,无奈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四十二)

        [原来史致康之所以在泰宁惠远寺刻石立碑,记述"乙丑夏,理塘夷务善后事竣,奉命督师剿办瞻匪,新秋过噶达汛,驻军泰宁敕建惠远寺"等事,看过这条"实录",我们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五十二)

    "戏"事先编排好了,四月十三日正式开演.马提督兵分三路向泰宁惠远寺发起进攻,一路以他的义子马德为前军帮带,从炉城正北的王牧(今康定雅拉乡的王母).新店子直逼泰宁寺前:以已革知县穆秉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十)

    七世达赖到了理塘后,朝廷并没有让其久住,而是在离里塘有些路程的泰宁(噶达)地方另敕建一座寺院供其住锡.这座新建的喇嘛寺由雍正皇帝为其赐名,曰"惠远庙". 五.惠远庙的<御制碑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十四)

    这位四川成都出生的将军,其父岳升龙就是康熙朝的四川提督,"西炉之役"打响之前,曾直接处理对西炉(今天的康定)军务,因与四川巡抚不和,两人互参,岳参奏四川巡抚于养志在川藏勘界中&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