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比较:基督教充当了文化上“合”的介质
我们现在谈中国文化的特点,其实是相对于欧洲文明而言的。
文明的特点与异同,都只存在于比较之中。没有比较,就没有特点。
但是东、西方文明的差异实在太多了,有大的小的,有主干的分支的。这里我们先简要的谈谈最主要最突出的两类不同点。
特点一:合VS分
这是我们与西方最大的不同。
钱穆先生曾说过,我们中华文明中自有一股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
这股动力就是“合”的力量,也就是统一。
现代西方学者就不能理解这点,他们奇怪南北朝时南北分裂了300年,足以让人习惯分裂的状态,然而居然还能统一。这种“合”的力量,欧洲从来就没有出现过,所以他不理解也很正常。
先秦时,儒家讲“和而不同”,当人与人之间“和”了,就必然会产生“合”。
道家讲“人与自然合一”,也即是消弭人与环境的对立。
墨家的“兼爱、非攻”,也是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也会自然诞生“合”的力量。
其实我们古代先秦的文化都在力图推进一种内部隔阂的消弭,只有消弭了内部矛盾,天下才会和平,消除战争。
所以,秦统一天下之前,诸子百家的思想已经产生了统一的文化基础。
而西方则正与我们相反,崇尚“分”。
西方一直有二元对立的思想。
欧洲人认为人自身之外的世界,是一个客观世界。它强调了人与外部环境的二元结构,突出的是一个“别”字。
从早期古希腊的人与自然的对立,到中世纪的人与神的对立,而近代则是民族与民族的对立。这也直接促进了西方民族国家的诞生。
所以整个西方历史只有古罗马时期统一了整个地中海,然而它“能兼不能凝”,就是说它不能让整个国家的人民产生一种内在的向心力,所以很快就分裂成了东、西罗马。
而当我们汉朝赶走匈奴后,匈奴大汗阿拉提一直迁徙到欧洲,将日耳曼人打得被迫南迁。而就是这群南下的日耳曼人攻入了罗马,直接将西罗马给灭了。
特点二:世俗VS宗教
这一点跟第一点有很强的内在关联。
纵观先秦诸子,只有墨家有宗教化的倾向,而其余各家全都主张世俗化。
为何我们会选择世俗,而非宗教?
我们古代从三皇五帝开始,其实也是有宗教存在的,不过那只是原始状态下对自然的崇拜,这是每个民族都必然会有的时期。比如那时期的“绝地天通”,就是人与天的交流。
其后夏商时期一直延续如此,直到周朝。
因为西周是通过造反夺得的王位,不像商朝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就导致它必然关注人世。
文王拘而演周易,就是将伏羲以天地为核心的“先天八卦”,推演至以人事为核心的“后天八卦”。
而后周公“定礼”,整个国家正式世俗化。
世俗化有个特点:必然导致文化的多样性。
特别是我们国家,拥有三级地理台阶,五大气候带,这种多样性必然会带来治理和统一的压力,但因为我们文化有种内部向心力,故而我们可以世俗化成功。
而西方则不同,他们必须选择宗教。
因为西方的文化是二元对立的“分”,当一个国家的世俗政权已经不能保持外部的统一,就必然要用思想来作为助力。
基督教原本是犹太教内部改革分化出来的一支,其实很早就有了。最初只是在犹太人内部传教,直到圣保罗决定向外部其他人传播,基督教才流传开来。
而真正让基督教登上历史舞台中心的,是古罗马分裂时期。
古罗马分裂为东、西罗马,分裂后的东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依然感觉统治力不从心,于是便将基督教立为国教,以期通过宗教的影响力来帮助世俗政权巩固统治。
虽然这个决策确实在当时巩固了皇权,也让东罗马维系了一千年之久,但是它也就此埋下了其后千年的宗教与世俗之争!
【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西方在政治制度的架构上,其实一直比我们差。不仅是古罗马“兼而不能凝”导致分裂,其后千年一直在宗教与世俗之间打转,没能让国家上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因为西方的文化不能“合”,宗教的思想便充当了“合”的因素,人们期待以此来消弭战争。
所以欧洲需要宗教,近代以前也只有宗教能将整个欧洲联合为一。
天主教皇给皇帝加冕
而当进入近代宗教改革后,一个个民族国家便相继成立。别看现在欧洲各国外来移民很多,他们最初几乎都是单一民族国家,因为只要有两个民族,形成不了合力的文化必然导致斥力,所以只能单一。
比如西班牙的加泰地区,英格兰与苏格拉及北爱尔兰等等。
而我们文化自有一种“合”的力量,所以我们不需要宗教。
综上,一合一分,一世俗一宗教,构成了东西方文化上的两大差别。
以上只是我一时的简要论述,之后我会抽时间写两篇文章:
一篇细述欧洲文明的发源,以及东、西方文明演变至今,四大不同形态的对比;
一篇则透过文明差异的现象,从哲学角度探源,为何东西方会走向不同方向?为何西方诞生了现代科学?为何我们能统一?并分析东、西方文明各自的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