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添强文章|皮影偶与面具的历史蜕变|世界偶文化介绍系列文章(三)
👆发现更多世界偶咨询
皮影由神秘巫术蜕变成电影、面具由祭祀变成前卫
世界上各种各样木偶历史与介绍系列文章(三)
文/王添强
皮影由神秘巫术蜕变成电影
影子戏在世界上,最有名的国家当然是中国、印尼、印度、土耳其等四国。
除了皮影外也有手影,西方很多时候叫手影是中国影,所以手影极有可能源自中国,近年日本,西班牙都有很好进展。
法国因为皮影的启发,发明现代电影。
现代影子戏舞台贡献很大的两个人物,其一是澳大利亚的 Richard Bradshaw 的幽默小品,有点像 Mr. Bean 的影子戏短作品,使现代观众喜爱。
另一位是美国艺术家 Larry Reed 把影子戏电影化,以多画面灯光投影技巧,加上他发明的“影子面具”,配合真人肢体动作剪影。
电影化的影子戏很好看,九十年代未从美国引入香港,之后还以这些制作到访中国皮影家乡唐山,韩国,东欧捷克、匈牙利、俄罗斯演出,受到各地朋友欢迎。
中华大地遍布皮影,其中以唐山、天津、北京为中心的东北风格,唱功十足,以西安、甘肃为中心的西北表演风格粗犷有力、雕刻精湛,以长沙为中心的纸影,还遗留宋明古风,与广东陆丰及台湾高雄是一脉相承。
彩色与否靠影人皮革的透明度,现代影偶多以透明胶片代替皮革,其中湖南是胶片影偶创新发明的木偶剧院,后来遍及全国都用胶片及光管。唐山掌握技术之后,把它带回北方,因此皮影现代化推向大盛。
北京皮影团路家班是清未民初重要的一页,早在清末民初已经引入现代题材、故事及影人,士兵、汽车、大炮,以致坦克都在戏中出现。
香港,有幸有来自湖南李建新师傅,使香港传统皮影表演更上一层楼。中国成都手影方面,有沈晓师傅,使手影有所传承及发展。
中国研究皮影民俗历史专家,首推四川成都的江玉祥教授,他与我师父 Jo Humphrey 女士,可以算是一东一西的皮影学术泰斗。
师父 Jo Humphrey 女士与同伴,六十年代开始从美国纽约历史博物馆、明尼亚波里斯美术馆、加州大学博物馆收藏的一批清代皮影,共一万多个,进行分析及研究。后来,为了展示,特别自行雕刻皮影进行演出,以便展览有活动,更可观。
计划完结后,她在纽约成立悦龙皮影团,之后改名金山皮影学院,现在的名字是 Chinese Theatre Workshop ,由冯光宇女士担任总监。
师父作为美国人对中国皮影的认识可以算是一绝,多次奔走于世界各地进行研究,终身贡献中国皮影文化,其精神与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
面具由祭祀变成前卫
意大利喜剧面具原先是街头表演及节庆活动,慢慢才发展成当代极为重要的表演项目。美国及欧洲很多艺术家,以意大利面具为基础进行改革。
由物料、表情,到变脸。加上身体动作,产生很多象征性很强的意象,成为当下非常前卫的表演手段。在国际木偶联合会的界定,面具是木偶界别的一部份。
中国傩(nuó)戏(面具民俗剧场)是世界传统面具表演的重要一脉。【注:傩(nuó):原始巫舞之 一。后演变为 一种舞蹈形式。】
可惜宫廷傩戏及士大夫傩戏,已经在中原大地失传,现存只留下农业社会祭祀的农民傩戏,而且还只能保存在中原以外的边陲地区。
今天在广东西部、广西、贵州、云南、湖南西部、江西及四川的偏远山区,及北方草原大地,还存在很多傩戏民俗活动。
1989年五月,在上海现场看过几台贵州、云南、江西的傩剧,念念不忘。可惜之后没法现场再欣赏,只能靠书本及录像隔山观察。
还记得当年与我共同观看傩剧的一位,曾经在英国国家剧院工作的香港演艺学院同事,给我的一句肺腑之言。
就是如果我们能把傩戏进行现代化研究及发展,保存而不丧失其本来面貌,必然可以演变成当代舞台重要元素,震惊世界。
日本的能剧及歌舞伎也是面具剧场,太平洋岛国及印尼面具艺术还有很多遗留。
现代剧场很重视面具产生的荒谬及怪异感觉,对比于现实世界的荒谬非常有象征作用,所以早在二十世纪上半页已经大量使用。
其实,希腊戏剧数千年前已经大量使用面具进行表演,近年西方很多青少年剧场,刻意重现这些画面,由制作面具到表演,全部由青少年包办,发现古代希腊剧场有很多现代元素,可供当代舞台借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