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裕风水团队洛阳之行漫谈河洛文化
曾祥裕 曾海亮
(温馨提示:国庆长假正是静心读书升造好时光, 10月1日,赣州举办杨公古法风水学习班,咨询电话及微信号13766307454)
洛阳,这块土地厚重博大,它孕育了古老的河洛文化。河图洛书是风水理论的源头,曾祥裕率弟子三进河南洛阳, 深入了解河洛文化的历史发展。
第一、河洛文化的特点
“河出图,洛出书”。河南作为河洛文化的发源地,究其来源,它是一种浓厚的地域性文化。河洛地区则指的是洛河流域和黄河中游地区。不少学者以为,河洛地区以洛水和嵩山为中心,包括汝水、颍水上游地区,它北起中条山,南达伏牛山,东至京广铁路,西至潼关,与今河南省的西部和中部地区大体相当。所谓河洛文化,即指这一地区的文化。 河洛文化的时间跨度很大。其上限可上溯到传说中的五帝时期,其下限则一直到今天。
河洛文化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
河洛文化是以古代洛阳为中心的河洛交汇地区的文化,是中原文化的核心,是黄河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特殊的位置。
从地理来看,河洛文化的特点是“天下之中”;从文化源流来看,河洛文化的特点是“祖根源头”;从政治影响来看,河洛文化的特点是“国都主干”。河洛文化的特殊地位使其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细分起来,河洛文化命题众多,不同时期赋予不同的内容。
河洛文化发迹于古史传说的原始社会,包括原始社会的彩陶文化(仰韶文化)和河南黑陶文化(龙山文化)以及代表河洛人智慧的《河图》、《洛书》,还有炎黄始祖文化等;从夏代到秦统一是它的发展期,它主要包涵夏商周三代文明,还有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鬼谷子等为代表的诸子百家的文化;秦汉至隋唐时期是它的繁荣期,这一时期最为璀璨夺目,它包括秦统一后,以洛阳为中心的皇都文化,主要有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等,以及在政治中心和经典哲学影响下的史学、文学、科技、艺术、教育等文化;宋元到清代前期是它的衰落期,随着经济中心南移,河洛地区在文化上逐渐失去了中心地位,但河洛文化脉络未断,泽惠深远。
第二、 河图洛书:华夏文化之源头
河图洛书作为华夏文化之源头,是河洛文化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其横空出世,也是笼罩着神秘色彩。
学过风水的人一般对河图洛书有所了解。对河图与洛书这两幅神秘图案,恐怕绞尽脑汁,也对这神奇的"宇宙魔方"感到不可思议。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十分奇妙。
据传,“ 河出图、洛出书” 后,大禹治水,依照 “河图洛书” 制定出治理天下的 九章大法 。
据记载:距今七、八千年前的伏羲时代,一龙马从黄河跃出,其身刻有“ 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 ” 之数字,此为河图;一神龟从洛河爬出,背上数字排列为 “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 ”,此为洛书。今洛阳洛宁长水洛河岸边锡常树村旁,有“ 洛出书处” 古碑两通,相传是当年“ 神龟背书 ” 之处。伏羲依照河图洛书演绎了早先的 “ 八卦 ” 。
“ 河图洛书 ” 以天地之数的奇妙组合,涵盖了 “ 天人合一 ” 思想之宇宙观,反映出东方哲学思想之精髓。同时,也反映了华夏民族在中原及河洛地区形成与发展。
河图洛书,不是无中生有的。易经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论语》上讲 “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 《竹书纪年》里讲,黄帝在河洛修坛沉璧,受龙图龟书。还有像《礼记》、《管子》、杨雄的《太玄》,都讲到河图洛书。
第三、河图洛书说的是什么?
历代学者都有认识。有的说是气象图、方位图;有的说是一种数学公式、数学方程;有的说是祭奠的典礼;有的则把河图洛书与安徽含山出土的 “ 玉帛 ” 相联系,并找到了考古学上的根据;也有说,太极图象征着河洛交汇的自然现象,这是因为太极图很像是黄河、洛河交汇形成的漩涡 ,通过这个自然现象,伏羲才创造出太极和八卦。
许多说法都力图从科学的角度,从实际观测的角度进行推论和论证。实际上,河图洛书是河洛先民部落文化的集中体现,与华夏族的生存及中华文明的产生密切相关。
对此,中外学者作了长期的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
《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
目前学界关于河图洛书有下列几种说法:
一是韩永贤的说法。他认为《河图》、《洛书》是原始社会北方中原狩猎时期无文字时代的气候图和罗盘(方位图),用气候图和罗盘指导游牧生产。
伏羲据此创造了八卦符号(《洛书》罗盘方位用八卦记号代替八个方向)。由此表明,当时不仅有了数的概念,而且也有了天文学、气象学、透视、几何学、算术等科学知识的萌芽。这些都是当时的牧民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经验的结晶,但不幸被用巫筮文化包装,而使其科学的合理因素隐而不彰。
二是,《河图》、《洛书》是先民用原始记数形式排列而成用于占卜的图式,刻在龙形的石器和龟板上,後来湮没于地下。伏羲时代,由于河洛泛滥,河水冲刷覆盖其上的泥土,现出刻石和龟板,《河图》、《洛书》由此诞生。伏羲据以画成八卦。因此,可以说《河图》、《洛书》是伏羲时代出土的两件文物,可能是早于伏羲时代的先民用来占卜的。
三是,《河图》不是龙马负图天赐的神秘之物,而是实有之物,是先民师法天地自然相继感悟的一种载体文化。在渔猎时代,伏羲氏在洛阳地段(新安、孟津)的黄河中发现太极石和太阳石,受到启发,发明了《河图》、《太极图》,进而效法天地自然,发明了八卦和阴阳鱼太极图。这种太阳石奇石,由于很像太阳,因而得名。石上太阳图案圆而色异,且大小多少不等,千形而百象。最奇者为其上之文似今汉字。此种石头为河洛地段之黄河滩上特产,传说中的龙马负图的故道就在孟津的古负图寺遗址。太阳奇石的出现可能在伏羲以前,只是到了伏羲时代,才由伏羲推演为河图,并根据它画出了八卦。黄帝、尧、舜等几代圣人,都在河洛地区发现过这种太阳奇石。
第四、河图洛书学说在风水中的运用
风水学是中国“河洛文化”的产物,是《周易》学的分支。
《周易》源于《河图》、《洛书》、八卦的“观物取象”、“法天取意”的直观经验认知思维,带有强烈的原始神话-巫筮的感性直观思维特点。也就是说,根据自然界、人世和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对立或对列的现象,例如男女、雌雄、上下、天地等,然后加以归纳,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形成阴阳消长的概念,并概括普遍化为所有事物的阴阳现象。
例如八卦的卦爻符号,乾为天,坤为地,离为火,坎为水,巽为凤,震为雷、艮为山,兑为泽,即是象征上述八物的基本符号。从而试图对宇宙间的自然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所谓“寓宇宙万物和阴阳变化于其中”。然后再将八卦与阴阳、五行等观念相揉合,以其特有的相生、相克、吉、凶、利、贞等观念,比附类推,并且以史为鉴,用以说明人事、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
风水的理论来源于周易,而河图洛书是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
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形意墓,距今约6500多年。墓中用贝壳摆绘的青龙、白虎图像栩栩如生,与近代几无差别。河图四象、28宿俱全。其布置形意,上合天星,下合地理,且埋葬时已知必被发掘。同年出土的安徽含山龟腹玉片,则为洛书图像,距今约5000多年。可知那时人们已精通天地物理,河图、洛书之数了。
据专家考证,形意墓中之星象图可上合二万五千年前。这说明邵庸等先哲认为"河图、洛书乃上古星图",其言不虚。
风水中的四象学说的源头应由此而来。故有后来郭璞《葬书》之说:“经曰:地有四势,气从八方,故砂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外气所以聚内气,龙虎所以卫区穴。
风水讲形理融合,由表及里,举一反三地来论证穴场所在地的阴阳平衡和五行生克。这种思维方法就是得益于河图洛书的启示。
第五、 河图洛书的异同点
河图用十个黑白圆点表示阴阳、五行、四象,其图为四方形。
如下: 北方: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为水。 东方: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 南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为火。 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 中央: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 (其中,单数为白点为阳,双数为黑点为阴。四象之中,每象各统领七个星宿,共28宿。)以上为《河图》。
其中四象,按古人座北朝南的方位为正位就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此乃风水象形之源也。
据学者研究,河图与洛书都源于四象的变化,是同源而异流的关系。河图讲五行变化,讲的是“理”,是四象“理”的变化。
在河图中,四象是水火木金,并且分阴阳,是阴水阳水,阴火阳火,阴木阳木,阴金阳金。
河图方图 :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河图的四象
2火(阳7阴2)
3木(阳3阴8)——————————4金(阳9阴4)
1水(阳1阴6)
河图的四象是阴阳相生相成的四象。
河图的四象(金木水火)如何才能阴阳相生相成,运动变化,也就是——如何才能“活”起来呢?
古人认为必须再加入外来的东西,就是——“土”,有土则活,无土则死。
中医理论中,以肾为水,以心为火,以肝为木,以肺为金。“土”为胃气,“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中医理论认为,胃气为后天太极。
先天太极成四象,还需要后天太极的滋养,水火金木才可以“活”起来。
后天太极——“土”(阴土阳土)加入河图的四象中间,就是河图了。
四象产生的顺序,古人认为是——水,火,木,金。最后加入土,成为五行。
五行生成的关系,反映了阴阳互根互生的思想。
每一个五行,“数”阴阳相差都是“五”,因为“五”是“土”是“生数”,“有土气则生,无土气则死”。
值得注意的是,河图外周的四行“水,火,木,金”( 阴水阳水,阴火阳火,阴木阳木,阴金阳金),其阴阳不能相错为伏羲八卦,不能相错为八个方位。
洛书与河图不同。洛书的外周八卦,是四象“数”的变化。洛书的外周八卦次序,反映了阳气(或阴气)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洛书的外周八卦,每卦再一分为八(按伏羲八卦次序重叠),就是伏羲64卦先天图,并且可以无限制的分下去,以至无穷。
洛书中,不算中央“五”时,任何对立两方数字相加都是“10”。“10”可看成太极,是成天地分阴阳之数。
每一个方位,阴阳数字相加都是“10”,那么,北方“1”位,就是“阴9阳1”,代表坤位。其余卦位阴阳之数可以据此类推。
中央为“阳5”,指示洛书从阳气变化角度看此图,将每个卦位阴气都转化成阳气后,洛书就是:
阳6(兑)——阳9(乾)——阳8(巽)
阳3(离)——阳5(中)——阳7(坎)
阳2(震)——阳1(坤)——阳4(艮)
-----------------------------------------
如此阳气变化,正符合伏羲八卦阳气变化规律。
洛书还可换一种画法,就是九宫中央采用阴数“10”:
阴4(兑)——阴1(乾) ——阴2(巽)
阴7(离)——阴10(中)——阴3(坎)
阴8(震)——阴9(坤) ——阴6(艮)
=============================================
如此阴气变化,符合伏羲八卦阴气变化规律。
第六、 河图洛书的数理关系
1,万物生存之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所以一为水之生数,二为火之生数,三为木之生数,四为金之生数,五为土之生数。六为水之成数,七为火之成数,八为木之成数,九为金之成数,十为土之成数。万物有生数,当生之时方能生;万物有成数,能成之时方能成。所以,万物生存皆有其数也。
2,五行之数:五行之数即五行之生数,就是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也叫小衍之数。一、三、五、为阳数,其和为九,故九为阳极之数。二、四为阴数,其和为六,故六为阴之极数。阴阳之数合而为15数,故化为洛书则纵横皆15数,乃阴阳五行之数也。
3,大衍之数:大衍之数50即五行乘土之成数10;同时也是天地之数的用数。天地之数55,减去小衍之数5得大衍之数50,其中小衍为天地之体数,大衍为天地之用数。所谓"大衍之数50其用49",就是用大衍之数预测的占筮之法:以一为体,四十九为用,故其用四十又九。
4,天干交合之数:河图之数十,乃十天干之数也。交合之数为: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德。正是万物生存之数。所以甲己合为一、六共宗,乙庚合为二、七同道,丙辛合为三、八为朋,丁壬合为四、九为友,戊癸合为五、十同德。十天干经交合之后,化为天干交合之五行,将河图五行之体化为天干五行之用。
5,六甲纳音之数:天地之数55加上五行之数5,合化为60甲子五行纳音之数。十天干之阴阳五行与万物相交,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各发出12种声音,无声无音不计,按河图北、东、南、西、中成象五位五行共60纳音。乃天地五行声音之数也。
河图洛书的数理关系与八卦卦理阴阳和谐玄机一脉相承。
杨公新法三元风水原理中的山水相交就是依据河图洛书的数理逻辑关系。
第七、描绘一幅时空五行生克图
以邵雍后天图解释洛书,认为洛书讲五行流转。
北方,是阳气始生之处,就配以生数一,成数六,叫作“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东方,是日出之处,阳气渐长,就配以生数三,成数八,叫作“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南方,是阴气始生之处,就配以生数二,成数七,叫作“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西方,是日落之处,阴气渐增,就配以生数四,成就九,叫作“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中央,是中心地带,将生数五与成数十配置,叫作“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南宋的《洪范皇极·内篇》,以洛书之数主动,效法邵雍后天方位图式,按九宫图横式推衍出此图。洛书按阳气多少顺序配方位,说明了阳气变化规律,也内含了阴气变化规律。洛书没有中间“5”时,是简单明了的伏羲八卦图;有中间“5”时,是九宫图。“5”为阳,指示人们可以从阳气变化角度看此图。
此图式左半圈为阳气上升过程,右半圈为阴气上升过程,既体现五行相生次序,即冬至春为水生木,春至夏为木生火,夏至秋为火生土,土生金,秋至冬为金生水;又体现五行相克次序,即奏为金克木、木克土,夏天为火克金,秋天为水克火,冬天为土克水。“相生则水木火土金,相克则水火金木土。出明入幽,千变万化,四时之运,生克著焉”。(《洪范皇极·内篇》)反映了蔡氏重视数的地位,以数为万物秩序和变化规律的思想。
而不同的是,河图主要讲阴阳对立,天地相成之法,所以“阳九”没有在南方火位,这与洛书不同。
河图十分强调“土”的作用,“土”是其他四行所必需之物——中医里,脾胃为土,功能是摄入饮食,是其他四脏必需之物。
由此衍生的风水理论也是特别强调“土”的作用。
《葬书》所云:“土者,气之母,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故藏于枯燥者,宜深。故于坦夷者,宜浅。经曰:土行气行,物因以生”。就是说明风水的生气观建立在“土”上。“土厚水深,郁草茂林,贵若千乘,富为万金。经曰:行止气蓄,化生万物。”
有土有水才构成一个有生命的世界。
正如风水理论中所说的“风水之法,得水为上”。河图洛书都包含“天一生水”观点——水位,北方位,坤位都配“阳一”。五行中,古人认为先产生“水”,所以说“天一生水”,《黄帝内经》也是如此观点,远古易经《归藏》由坤卦开始,坤卦属北方,在五行中也属“水”,是“天一生水”的应用。
有了水,自然就有林木,就有茂盛的森林植被,就有飞禽走兽,佳美的山水,秀丽的风景。而且远古时期,黄河及其支流大部分清澈,水量也比现在大得多。 所以单就水而言,流域面积达15,771平方公里的河洛盆地,成就了洛阳十三朝古都的辉煌,这样一块适宜人类居住的风水宝地也开创了中原文明!有了水,才有风水的生气世界,入山观水口,水口关闭内局宽。那是一个内气与外气互助的融合气场。
以乾卦为首,末济卦为末卦,演绎六十四卦。它阐明天地初开,万物始生。一事终了,又有另一事开始,周而复始,周行不止。主张天尊地卑。坎卦为北,离卦为南,震卦为东,兑卦为西。文王八卦认为天倾西北,乾卦为父、为天,故把乾卦置西北方位;地陷西南,坤卦为母、为地,故把坤卦置于西南方位。东北、东南地势显高,紫萦东北,瑞现东南。艮卦代表山,故置于东北方位。巽卦代表风,置于在东南方位。古人在兴动土木时,多以后天八卦作为行动的指南。
八卦表达了“观物取象、法天取意、物力有穷”思想,基本上界定了人与物即自然界的关系。中国古人也从太极图领悟到了阴阳之变的规律。风水师在实践活动中,穿行在山川之间,象天、法地、观鸟兽、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解读大自然的生气运行规律,找到藏风聚气之佳穴。
从事风水的人除了用慧眼解读山水外,还不能不具备“变”的思维观,就《易经》而言,一个“易”字就概括了其丰富的内涵。 易有三个含义,一个是简易,一个是变易,一个是不易。把宇宙人事中的万事万物浓缩成一个「易」字,不可谓不简易了;变易者,就是宇宙人世间的万事万物变动不居,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不易者,是说变中有不变的东西,那就是规律法则。我们通过学习《易经》的要义,要明了其不外讲变、顺变、应变。
我们应做一个通达天地之变的人,顺应天地之道的人,君子法天,如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君子法地,如江河溪流,如果在做风水时,死守本本和罗盘盘面的吉凶符号,就必然会陷入一种机械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