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性狼疮经验治疗方
红斑性狼疮是结缔组织疾病,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增高,破坏自身组织而引起,故也属于自身免疫疾病。我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肾精素亏,或因劳累过度,五志过极,志郁化火,暗耗肾阴,或房事不节,肾精亏损所致。阴虚则不能濡养肌肤,造成虚损重要条件,抗病能力减弱,邪浊乘虚侵犯,发生本病。阴虚既久,阴损及阳,脾阳虚衰,运化失职,水湿停聚而为浊;肾阳虚,主水无权,水泛亦可为浊。水浊与淤血凝结于肌肤组织之中,故出现皮肤水肿、红斑、丘疹及组织蛋白样变等到病理改变。病因复杂,虚实兼见,每因日晒、感染、药物、劳累、精神创伤、内分泌障碍等因素的影响而诱发。
系统性狼疮,还可侵犯脏腑,造成心、肺、肾、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眼部等器官损害,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体征。
治疗原则:以滋阴补肾、利水化浊、活血散淤、安正与祛邪并重为治。
处方:
熟地40克 山茱萸10克 杞子12克 淮山20克 女贞子15克 五味子10克 丹皮9克 麦冬15克 大小消草50克 夏枯草14克 玄参25克 生牡蛎40克(先煎) 海蛤壳40克(先煎) 甘草6克 丹参25克
水煎2次,2次合液,每日一剂,分3次服用。
禁忌:忌鱼、牛肉、鸭肉、辛辣、烟、酒等刺激之品。
方解:方中熟地、山茱萸、杞子、淮山、女贞子、五味子滋阴补肾;丹皮、麦冬、丹参凉血活血益阴,以提高结缔组织抗病能力防止因自身免疫反应增高引起的破坏作用,达到安正效果。大小消草利水化浊,行血散淤;夏枯草、玄参、生牡蛎、海蛤壳清热、软坚散结,以消除外在有形的皮肤水肿、红斑、丘疹、结缔组织玻璃样变,达到祛邪作用。全方共奏滋肾阴、化湿浊、散淤血、安下除邪之功。
加减法:1、急性发作期,出现高热、神昏、谵语、伴出血性红斑者,加金银花12克、蒲公英12克、紫草10克、赤芍12克、红花6克、水牛角25克等到以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同时结合抗菌素治疗。
2、病程日久,长期低热,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沉细者为阴血耗损所致,加知母15克、秦艽10克、鳖甲15克、浮小麦10克等以滋阴降火,清虚热。
3、精神抑郁,烦燥易怒,胸闷不舒,肋胁胀痛,食少纳呆,妇女月经不调,脉弦或弦数者,为肝郁气滞,宜疏肝解郁,加柴胡7克、木香7克、白芍20克、郁金10克、合欢皮10克。
典型病案:
张某,男,25岁,农民,来宾市兴宾区蒙村乡人,1998年7月10日初诊。
开始有不明原因发热,中等热度,胃纳不隹,全身乏力、消瘦、关节酸痛,继而面部出现大小不等的水肿红斑,呈紫红色,边界清楚,压不褪色,鼻颊部损害融合成蝶形。继续发展到整个面部、耳壳,呈散在性分布,皮疹逐渐扩大,边缘略隆起呈环状,中心部分消退,有色素沉着,脱屑。由于面容古怪,群众皆以“麻风病”避之。经中西医治疗,半年未愈。后到某皮防医院检查,诊断为红斑性狼疮。
根据红斑性狼疮内有阴虚,外有邪实的特点,采取滋阴补肾,与化浊散淤相结合的办法治疗。
中医处方:同上,带5剂回家治疗。
氨苄西林80万×5支,5﹪糖外500毫升静滴,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二诊(1998年7月14日):症见红班稍淡,水肿减退,精神好转,皮肤有转机趋势,唯食欲欠佳。原方加茯苓15克、白术12克、神曲12克、内金7克,10剂。
三诊(1998年7月24日)红班水肿消退,中央变淡,脱屑,有低热。此为余毒未清。原方加黄连5克、蒲公英15克、知母15克、秦艽10克。10剂。
四诊(1998年8月6日):红斑消失,留下棕红色素沉着,再过10多天,回到原医院检查,告愈。嘱其以后常服六味地黄丸,以巩固疗效。追访10年,未见复发。
临床治疗体会:红斑性狼疮是一种奇难杂症,病因复杂,虚实兼见,内有阴虚,外见邪实,滋阴又怕留邪,使邪难祛,祛邪又怕伤阴,使阴益虚。作者采取滋事阴补肾以安其内,利水化浊,活血散淤,以消其外的办法治疗。滋事阴之剂,得化浊散淤之药相助,而无壅滞留邪之患;化浊散淤之剂,得滋阴药物相助,而无攻伐伤阴之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药物发挥更佳的疗效,这是作者治疗本病用药的深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