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路堤滑坡病害分析与处治

某路堤位于下伏自然斜坡较陡的半填半挖路段,最大填方高度约 10m,采用填挖交界挖台阶的措施进行填筑,边坡坡率 1:1.5,坡面采用拱形骨架防护。 路堤填筑完成约半后,由于连续暴雨造成距路肩约5m的部位侧形成了宽约50m的圈椅状滑坡下错后缘,路面下错2.5m,在坡脚外 20m的农田部位出现了明显的滑坡剪出口上覆变形,相邻部位的民居出现了多条横向鼓胀裂缝和纵向放射状裂缝。滑坡方量约4万方。

图1 圈椅状路堤滑坡后缘

图2 滑坡后缘下错

图3 滑坡前缘剪出口

图5 路堤滑坡地质断面图

从现场调查来看,该段路堤下伏可塑状洪积粉质黏土,其下为强~中风化砂质泥岩。由于暴雨造成可塑状粉质粘土中路堤前缘多呈软塑状,地下水位距离地面 2.0m 左右,造成对上部的填方体承载能力抗滑力明显减小,故而导致了滑坡的发生。

图4 路堤滑坡地质断面图

病害治理时,由于考虑到前部农田不能占用,故工程处治需在公路用地界内完成。
基于此,首先在路堤填方坡脚设置一条深约4m、基底进入强风化砂质泥岩约0.6m的截水盲沟,从而防止路基、路面汇水进入前部农田而恶化粉质粘土的力学性质,并起到对上部填方路堤的“固脚”作用。
在此基础上,在路堤边坡坡面上设置长12m的钢锚管框架对滑坡后缘进行加固,从而避免上部填方体对下部滑体的挤压,从而有效确保了前部农田和民居的稳定,也就避免了在农田中设置工程的问题。并可有效利用钢锚管的注浆提高路基的密实度。
最后,对位于路面部位已发现生下错的滑坡后缘,回填夯实后进行路面恢复。
图4 路堤滑坡处治工程地质断面图
该处治方案施工方便快捷,针对性强,工期较短,不占用农田土地,有利于保证公路的正常通车要求,是一个较好的工程处治方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