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六篇  从铸币业的发展看辽代经济的盛衰2

X
1 辽上京南塔。


2 “临潢府比肖院”铜铙。
(续)
经济的发展刺激了商品交换和货币经济的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由此,打破了过去一朝只铸一种年号钱的惯例,这一时期,铸币的数量和种类都比前期有相当大的增加。传世和出土的数量也不少。
统和元宝:铸于圣宗统和年间(983-1012),小平钱;传世还有“开泰元宝”、“太平元宝”、“太平兴宝”及“太平通宝”等,一般以为属圣宗钱。
重熙通宝:铸于兴宗重熙年间(1032-1055)。
清宁通宝:铸于道宗清宁年间(1055-1064)。
咸雍通宝:铸于道宗咸雍年间(1065-1074)。
大康通宝、大康元宝:铸于道宗大康年间(1075-1084)。
大安元宝:铸于道宗大安年间(1085-1094),版别较多。
寿昌元宝:铸于道宗寿昌年间(1095-1101)。
辽末天祚帝时,铸有:
乾统元宝:铸于乾统年间(1101-1110)有小平、折十型。
天庆元宝:铸于天庆年间(1111-1120)有小平、折十型。
总的来看,中期以后,铸币规模有了很大的突破,更铸频繁,数量、品种和版别都明显上升,辽钱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辽自铸币不仅限于商品交易,而且在宫廷赏赐、吉庆祝贺、压胜辟邪以及随葬冥瘗中也都有使用,辽墓中还曾出土“大康六年”、“大康七年”、“寿昌二年”等殉葬大钱。史载兴宗重熙二十二年(1053)在长春州设“钱帛司”,负责管理货币流通。《续文献通考》载:“时钱不胜多,故东京所铸也不止一处”,铸币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基本走上正轨。辽政府一面加大铸币量,一面严令禁止铜钱出境和毁币铸器,同时加大力度吸引邻国宋钱,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宝钱制'货币体系,已基本进入货币经济时代。从钱币制作工艺看,也较早期大有提高,版别复杂,书法艺术也达到一定水平。尤其是天祚帝乾统、天庆钱已达钱中上品。
辽代中晚期货币的出土在辽钱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尤以重熙以后最为多见。但相较于历朝货币出土情况,辽钱的数量仍是极小的。即便是在经济最发达时期,铸币量仍不能与历史上各朝代相比,建国以来,大规模辽代钱币的发现有:
1.1958年,辽中京遗址发掘出土大量宋钱,仅2枚辽钱;
2.1972年,巴林左旗小辛庄,出土铜钱140公斤,仅44枚辽钱;
3.1978年,赤峰牛营子出土铜钱60多公斤,只清宁、大安数枚辽钱;
4.1980年,巴林左旗土木富州乡大良沟村出土铜钱47公斤,8枚辽钱;
5.1981年,林西新城子镇七合堂村出土铜钱777.5公斤,246枚辽钱;
6.1981年8月,巴林右旗羊场乡上石匠山村出土铜钱180公斤,辽钱123枚;
7.1981年6月,巴林左旗丰水山乡中号村出土铜钱637枚,仅1枚辽钱;
8.1982年8月,巴林右旗索博日嗄苏木辉腾高勒村出土铜钱12289枚,辽钱仅4枚;
9.1983年,浑源林场乡破兑白村出土铜钱1875年,辽钱1枚;
10.1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