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宋雪竹寒雏图》工笔绘制图解
《临宋雪竹寒雏图》工笔绘制图解
2021-08-07 00:37·一点书画
▲
作品名称:《临宋雪竹寒雏图》
作品尺寸:40×40cm
作品材质:纸本设色
作者:李晓明
步骤一:
本作描绘了冰天雪地中昂然挺立的雪竹与不畏严寒的幼鸟,画家运笔流畅遒健,竹叶双钩,鸟的羽毛也勾勒而出,很见骨力。工笔之中却具放逸,粗看似拙,细审则精浑。画中竹枝色黄叶疏,秋意瑟瑟,五只文鸟姿态各异,有的静观,有的对语,有的作欲飞状,形象生动逼真。栖于枯棘枝头,一只文鸟居于右侧高枝,回眸下探,与另外四只遥相呼应,画面错落有致。此图用笔精工设色优美,是南宋写生花鸟画中的妙作。据考,《雪竹寒雏图》中的鸟为旧时街头算命常用的“灵雀”——白腰文鸟。白腰文鸟长约10—12厘米,上体深褐色,具尖形的黑色尾,腰腹与两胁近白色,有的背部中央有一黑褐色斑纹,形如“文”字,故而得名“白腰文鸟”。本作的用线较为粗犷,尤其是荆棘枝干的用线基本就是写意的笔法,竹叶的用线也以洒脱率意为主,勾写时不宜采用长锋笔,最好采用类似狼毫小楷之类的短锋硬毫笔为上。
步骤二:
淡米黄(藤黄加硃磦加微量淡墨)整体平涂画面。用赭墨写意笔法画出雏鸟休憩的细枝。草绿平涂竹子正叶,叶尖染开。反叶和竹枝平涂汁绿色,有三片枯干的竹叶平涂赭黄。
白腰文鸟的上喙平涂淡赭墨从尖端到鼻孔处染开,下喙平涂白粉。额顶、肩羽、背羽、下颏、颈羽、颊、耳羽和尾上覆羽等处平涂淡赭墨色,分别到绒羽处染开。小复羽、复羽、飞羽和小翼羽和鸟爪平涂淡赭墨,尾羽平涂到末端时水笔染开虚化。胸部、腹部、腰羽、尾下覆羽和尾羽内侧、鸟的大腿平涂薄白粉。鸟眼平涂中等浓度中黄。
步骤三:
画面整体平涂淡赭黄。雏鸟休憩的细枝用淡绛红(胭脂加硃磦加少量墨)写意笔法复勾。花青统染竹子正叶,叶根留水线,到叶尖处开,左下一组竹叶可多次来染。反叶用草绿色统染至叶尖染开。枯竹叶用淡赭墨分染,两则留水线叶尖染开。竹结前端淡赭墨分染。
淡墨分染上喙至鼻孔处染开。淡墨多次分染额顶、颊、下颏至绒羽染开。清墨大面积统染肩羽、背羽、颈部和尾上覆羽到绒羽处染开。小复羽、复羽、飞羽和右上方雏鸟的小翼羽平涂淡墨末端留水丝,尾羽中部向两端平涂淡墨留出水线。淡赭色分染腰羽,胸部、腹部、大腿等白色羽毛的地方用淡赭色从绒羽位置向内倒染,要按照雏鸟身体结构变化来染。肩羽、复羽等处对胸腹部的遮挡关系也要表现出来。
步骤四:
中墨再次复勾画中细枝,用笔要顿挫有节奏感,根部粗尖端细。正叶用淡墨青分染,画面右侧竹叶颜色稍淡。反叶继续用淡草绿分染。
中墨分染上喙嘴尖处,青灰色(三青加白粉加墨)分染下缘。中墨分染额顶最前端,眼先处和下颏位置。中墨分染片状羽 ,羽片叠加处颜色最重,向根部染开,尾羽中间重两侧虚,飞羽颜色最深。背羽、肩羽、颈部用淡墨大面积脱染开,然后用小笔蘸淡墨褐色细心画出其上的褐色弧状纹,表现出白腰文雏鸟特有的形态特征。然后将雏鸟身体上的深色部分,分结构多次罩染淡绛红色,背羽和肩羽上的颜色可直接脱染到复羽根部。雏鸟胸腹和大腿继续用淡赭色倒染。墨褐色勒染鸟爪。赭墨小笔勒染鸟眼,前重后轻。画面右上角雏鸟因处于远景上方,要稍弱化处理,近处四只雏鸟也要分出主次虚实关系。
步骤五:
细枝再次用绛红色粗笔复勒。将画面整体用清水打湿,吸走多余水份,用绛红色烘染每组竹叶下方和画面右侧。墨青提染正叶,枯叶用淡赭墨分染。正叶尖部倒染淡赭墨,反叶倒染淡赭黄。竹结用赭墨分染两端,中间留亮。
雏鸟腰羽多次倒染薄白粉,干后用清水洗去浮粉,再次倒染,突出白腰文鸟的形态特点。用淡墨再次勒染鸟眼。淡绛红色画出尾上覆羽和尾下覆羽的条状纹。
步骤六:
再次将画面打湿,用赭墨多次烘染画面上方,和右下角出枝位置。淡墨勾出正叶和枯叶上的细脉,5根足以。墨青色勾出反叶上的细脉。上喙尖端提染中墨,下喙尖端提染白粉。剔出渍羽。淡墨点写鸟爪。焦墨点睛。中墨丝深色部分羽毛,用笔要轻松灵动,表现雏鸟羽毛的蓬松感。尾上覆羽和胸腹部先用赭墨色丝毛,再用白粉复丝。重墨复勒羽筋,浓白粉复勾。重墨复勾嘴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