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说药,张仲景的小柴胡汤,专门针对肝胆问题

小柴胡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为少阳病的主方,是针对人体少阳枢机不利的病理情况而设的方剂。

“柴胡24克,黄芩9克,人参9克,甘草(炙)9克,半夏(洗)12克,生姜(切)(9克),大枣(擘,12枚)(现用4枚)。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中医的“少阳”指的是什么呢?从字面上来看,“阳”指的是阳气,“少”指的是此时阳气还不够旺盛,还处在初生、初始阶段。例如,自然界中初春的时候就是少阳,此时天气还不够暖和,但已经不像冬天那般寒冷,也没有夏天自然界阳气旺盛时那么炎热。就如同在人的生命进程中,幼年、青少年的能量不如壮年时期那么旺盛,还处在初生阶段一样。

枢,即枢机,在《辞海》中解释它为“事物运动的关键”。这个“枢”最早指的是户枢,有一句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话叫作“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个户枢指的就是门轴,门轴是决定门开或关的关键;所谓“机”指的是弩牙,也就是古代弓弩上的制动装置,它是决定这个弓箭射不射出去的关键。

少阳又为什么和枢机联系在一起呢?

我们还是以自然界的季节变化为例。我们都知道,春季是在寒冷的冬季与炎热的夏季之间,在冬季,自然界中的阳气,也就是能量、热量,主要贮藏在地下,初春的关键就是要利用春天的生机,将贮藏了一个冬季的热量从地下缓缓释放出来,这样自然界才能向春夏、温暖、炎热转化。由此可见,初春的生机是决定自然界由冷向暖转化的关键,是决定着自然界中的能量、阳气由地下向地上转移的关键,这就是枢机。

冷和暖、地上和地下都是正好相对的,这就是阴阳之间的对立。所以,初春的少阳是阴和阳转化的关键,也就是阴阳之枢。初春的生机对于自然,对于生命而言,其作用都是非常关键的。

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当然也要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影响,这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天人相应理论。人体中的少阳主要指的是足少阳胆经以及内脏中的胆腑。我们从胆经分布的位置就可以看出,它处在阴阳之间的一个关键位置。

阴阳划分的基本标准是向阳的为阳,背阳的为阴,而华夏民族自古而来以农耕为主,农民在耕田的时候总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因此人体的胸腹面因背阳而属阴,背部因向阳而属阳。少阳经从头到脚沿着人体的侧边区域运行,位于人的身体侧面,在属阳的背部与属阴的胸腹之间。与足少阳胆经内联的脏腑就是胆腑,所以胆被称为少阳之腑。

少阳是人体中名为“相火”的阳气所寄居的地方,相火起着温养和激发脏腑、经络,使之发挥各自功能的作用,并可促进机体的生长,就相当于自然界中初春的生气。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李东垣说:“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所以,少阳经和胆腑在人体中承担了类似自然界初春少阳生气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敲胆经在中医养生中是很重要的养生方法的缘由。

枢机是事物运动的关键,运动是否顺畅是枢机功能正常的重要标志。但是,作为自然界阴阳运动枢机的初春少阳,却很容易出现运动不畅的状况。初春二月的气候常常像坐过山车一样忽起忽落,真是冷热不定、乍暖还寒。

天气永远都让人琢磨不透,俗话说“春天孩子脸,一天变三变”。本已鲜花烂漫,而不经意的寒流却又让人们措手不及。这种气候冷暖变化无常,实际上代表着自然界由冬寒向春暖过渡时并不是一个顺畅的运动,出现反复,这代表了自然界的少阳枢机不利。这种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天气,对农作物的耕种很有影响,也容易导致各种细菌、病毒的滋生,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春天,尤其初春,是多种疾病的高发季节,自然界少阳枢机不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非常明显。

与自然界一样,人体少阳经与胆腑也容易出现枢机不利的情况。寄居在少阳的相火只有在持续、顺畅的运行中,才能发挥其温养和激发脏腑、经络的功能,人体的阳气也才能旺盛。当少阳枢机不利时,少阳胆经中会首先出现明显的经气运行不畅的情况,在人体的两侧胁肋部会出现胀闷不舒的感觉,甚至会出现疼痛或明显的压痛症状。

少阳胆腑承担着排泄胆汁到小肠及帮助油脂物质消化的作用,因此,当少阳运行不畅时,人体的胆汁就会运行不正常,胆汁会上逆于口中,出现口苦症状。这种少阳枢机不利的口苦,常常会出现在清晨,因为每日清晨就像一年当中的初春,是少阳掌管的时间。由于少阳为人体阴阳运动的枢纽,所以当少阳枢机不利时,机体还容易出现体温寒热变化不定的现象,一会儿出现明显的发热,一会儿又出现明显的怕冷,甚至冷得打寒战,这种发热与寒战的交替出现,就像疟疾发作一样,中医术语叫“寒热往来”。

少阳枢机不利,还会影响相火温养、激发其他脏腑及使经络功能正常发挥,从而导致人体其他脏腑出现各种病症。我们的情绪、情感这种最高的生理功能会受到少阳相火枢机不利的影响,出现情绪表达的异常,能量出得太多可以表现为烦躁、易怒,能量入得太多就会表现为情绪抑郁、默默不欲饮食。

柴胡是方中的主药,柴胡的生长特点是冬天时生根,初春二月的时候生苗,叶自根处丛生,呈线状披针形,质地非常柔软。在著名的药物学专著《本草纲目》中记载:“柴胡……强硬不堪使用”。可见,对于柴胡这味药来说,质地柔软是判断其质量和药效的重要标准之一。一般而言,质地优良的柴胡长尺余而微白且软,就像春天的嫩芽、嫩叶一般充满了春的生机。柴胡的清新香气和柔软质地,也与初春的生气非常相似。

传统药典中记载的柴胡的采摘时间是在农历的二月和八月,并把春季二月采挖的幼苗称为“春柴胡”。现代研究发现,在阳历四五月份采收的春柴胡均比其他采收期样品的总黄酮含量高,因此柴胡的最佳采收季节是阳历四五月,也就是农历的二月到三月间。由此可见,得到充沛初春之气的“春柴胡”药效是最强的,所以柴胡的功效往往取决于其得到的自然界初春少阳之气的多少。根据天人相应理论,柴胡自然也就成了入人体少阳经的代表药物,中医学中也把它当作是少阳经的引经药。

当然,在小柴胡汤中,黄芩这味药也可以入少阳经。柴胡切片后,我们会发现,它的内部有很多类网状纹孔;而黄芩,又被称为“枯芩”“腐肠”,这些名字都极其形象地描述了黄芩中空的形质特点。柴胡和黄芩都有着中空的共同特点,这实际上是表明了这两味药物都具有很好的通达经络、保证少阳经气运行顺畅及调整少阳枢机不利的作用。

同时,更有趣的是,柴胡是散寒的,黄芩是清热的;柴胡质地轻清,作用趋势以上升为主,而黄芩是苦寒下降的,所以这两味入少阳经的药物,一个散寒,一个清热,一升一降,调整着阴阳转换的枢机。可以说柴胡与黄芩的配伍组合是调整少阳枢机不利的核心药物。

半夏这味药物,也是一位经典的调整阴阳枢机的药物。最早的用法出现在《黄帝内经》的半夏秫米汤,用于治疗因阳气(能量)在体内外昼夜进出失常而出现的白天没精神、夜晚无法入眠的失眠症,半夏是此方的主药。

半夏是夏半始生,而夏半实际上处在一年的中央,从中医理论来看,春夏这一半为阳,秋冬这一半为阴,半夏在夏半生长,故主阴阳开阖之半,关键之枢,古人认为但凡如半欲开,半欲阖,半欲开阖者,莫不从其令。在小柴胡汤里,半夏助柴胡能止恶寒,又助黄芩能去热。往来寒热在表里之中,也用其各半之意。

从上述内容我们知道,柴胡、黄芩、半夏这三味药都是在调整阴阳之间运动的和谐与规律。而阴阳是对立的,还需要一个更好的标准来判定阴阳的平衡,那就是对立的中间位置。作为调整少阳枢机不利的小柴胡汤当然也需要建立一个阴阳的平衡标准。

熟悉中国文化和中医的读者应该很清楚,中央方位对应着土,人体内的土就是脾胃,它所对应的能量状态称为“气和”,“和”意味着在不同中追求平衡、和谐。因此,在小柴胡汤里用了人参、大枣、生姜这些药物补益脾胃,强化平衡,使得原来不利的枢机恢复和谐平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