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书烂,还是读者不行?

从孔夫子旧书网上买到【美】林毓生著、穆善培译的《中国意识的危机》(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第一版),该书属“传统与变革”丛书中之一种,从藏书章可知,该书原属文化管理干 部学院图书馆藏书,而书后的借书卡上,居然是空白,也就是说,从此书入住该学院图书馆直到流出,就没有一人借阅过。

岳母家的保姆见状就说:“那一定是书写得不好,没人愿意去看。”她的回答令我一愣。可转念一想,她说得有道理啊。一本大学图书馆的藏书,直到它被清理出藏书楼,居然没有一名学生或老师借阅过,那么,的确不能排除作者写得太烂,差劲到居然引不起哪怕一个人去借阅的兴趣。

除此原因之外,就还有一个原因:书是好书,但该校师生均不识货,居然差劲到没有一个知音去阅读该书。

一本大学图书馆里的藏书,居然没有一人去借阅,我想不外这两个原因:一是书烂;二是读者不行,不识货!

那么问题来了,林毓生的这本书真的写得不好吗?抑或该院师生的水平太差?

林毓生毕业于台 湾大学历史系,曾师从大名鼎鼎的殷 海 光先生,这位“五 四之子”,一生为民 主自 由而奋斗不止。在其生命的最后阶段,痴迷于哈耶克、波兰尼、波普尔的著作。林毓生深受乃师影响,后来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投在哈耶克先生的门下就教。

而哈耶克先生是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得主,但他的研究却不局限于经济学,而是广泛涉猎了政 治、哲学、历史等领域,其代表作有《到奴 役之路》《自 由宪章》等,均为举世公认之经典。

其在中国的弟子有周德伟先生,然后是在内心把他当作老师的殷海光先生,再有就是林毓生了。诚如朱学勤先生在《热烈与冷静》一书之《编后记》中所言,

“到目前为止(1997年1月31日),汉语学术界中,林先生可能是接受西 方自 由主 义与经典训练最为完整的一个学者”。

林毓生后来担任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历史系教授直至退休,当代著名学者,主讲中国思 想史。其代表作有《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思 想与人物》《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热烈与冷静》《从公 民社会谈起》等。他首先提出中华民族如欲跻身世界民族之林而不被淘汰,必须对自己的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完全可以说,在如何转化中国传统为现代化、为未来发展所用上,他是华人社会第一人!

诚如本书勒封上所写:

二十世纪中国思 想史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这种全盘否定尤以五 四运动为烈。本书从现代社会学和科学哲学的新视角,通过对五 四时期的著名人物陈 独 秀、胡适、鲁迅的研究,对此作了见解精深的探讨。作者认为:以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符号和价值作为种子,通过创造性转化,可以结出具有现代意蕴的果实。本书对正在探讨“传统”与“现代化”关系的读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正因如此,我先后购买了他的《思 想与人物》《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热烈与冷静》等书,并深深折服于其全球化视野,对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精深研究,及其独特之创造性转化理论之提出上。

然而令我感到意外者,就是这样一位作者及其大作,居然会在专门培养管理文化的干 部学院图书馆受到如此之冷遇。我倒是希望像保姆所言,是书写得烂,所以没人愿意去看。然而不然,书是好书甚至精品,然而该院师生中居然没有一人识货!呜呼哀哉!

我想,假如此书是三毛或琼瑶的小说,或者一本鸡汤书,那借阅的读者,恐怕一张借书卡还写不下吧。至于这本“对正在探讨‘传统’与‘现代化’关系的读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的书,恐怕只能把它晾在一旁吧。因为你既不能带来金 钱与权 势,又不能麻痹心灵如鸡汤文,不冷落你冷落谁呢?

而在我从孔网上购买的图书中,类似的读者交白卷的各类图书馆之藏书,非止一例!

二O一八年七月十三日晚

郁土微信相关文章

————————

拳击手哈耶克

读《殷海光文集》书信部分

“勇敢地提出异议”——读周德伟《我的前半生与国民党的点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