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真是昏君?看他下的最后一道圣旨说了什么,你就全明白了
在生活中,人们总会用“扶不起的阿斗”来指责那些不知进取或者是倦怠的人,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东汉末年蜀国的第二任皇帝刘禅,几乎已经和“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等人一样,成为了昏君的代名词。人们大部分认知,还是来自于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他和丞相诸葛亮的做事方法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刘禅真的是昏君吗?不如让我们来看下正史当中的表现,好好分析一下。
207年,刘禅出身,作为长子,刘备对其是极其看重,而刘禅从小也随着父亲一路奔波,而在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刘禅也被任命为王太子。刘备开始让刘禅学习《韩非子》、《管子》等书籍,并且让诸葛亮亲自抄写并教授,刘禅虽然是长子,却是妾甘夫人所生,而后来的刘备也有刘永刘理等几个儿子,刘备是个很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如果刘禅真有说的那么不堪,为什么还要刘备还要将其立为储君呢?
而在223年刘禅上位之后,“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大权都集中在诸葛亮的手上,实际上,16岁的刘禅,并没有多少权力能够管理朝政,一直到234年,诸葛亮去世,刘禅才正式开始管理国家。
234年,诸葛亮病逝之后,征西大将军威严和丞相长史杨仪争夺权力不和,相互率兵攻打,魏延兵败逃走,杨仪斩杀魏延,统领各路兵马返回成都,而刘禅随即大赦天下,并且任命左将军吴壹为车骑将军,镇守汉中,蒋琬作为尚书令,总领国家政事。
而在235年,刘禅将刚愎自用的杨仪废为庶民,并且将蒋琬升任为大将军,《三国志》提到,当时蜀国水涝严重,刘禅为此还亲自前往湔县登临观阪,观看汶水水流,十天后返归成都。“十四年夏四月,后主至湔,登观阪,看汶水之流,旬日还成都。”240年,越隽郡当地夷人作乱,刘禅派遣张嶷前往平定叛乱,并对越隽郡进行开发,打通越隽郡与成都之间的道路。
刘禅宠用宦官黄皓,导致朝政败坏,这自然是洗不掉的黑历史。
但是从刘禅的种种做法我们不难看出,刘禅在执政期间,启用了一批比较能干的人才,并且也采取了一些治国的方针,而在诸葛亮去世后,蜀国依然有能力在姜维的带领下北伐,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战果,这都说明他没有想象中那么的昏聩。
看完刘禅下的最后一道圣旨,大家也就明白了。263年,魏国大军大举伐蜀,虽然姜维等人将钟会主力拦在了剑阁,但是邓艾走小路,还是偷袭打到了都城,这时的蜀国因为连年征战,已经是衰弱不堪,面对众多要他抵抗下去的大臣,刘禅却颁布了作为皇帝最后一道命令:“辄敕群帅投戈释甲,官府帑藏一无所毁。百姓布野,余粮栖亩,以俟后来之惠,全元元之命。”
我已经下令让军队投降,而官府储藏的钱币没有一样损坏的,任由你们出自,但是希望你们不要伤害后来的百姓。这番话既是说给魏国人听的,同样也是说给蜀国人所听的。相信对于大多数蜀国人而言,他们并不理解匡扶汉室的重要性,只想平平凡凡过一个好日子,而刘禅满足了他们的愿望,蜀国本来只有一州之力,在诸葛亮去世后,对抗统领北方的魏国,也有29年。
因此刘禅不能说是一个明君,但是他在盛世,也能称得上一个守成之主。你们认为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