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用了半个世纪的抑郁症实验遭质疑,对于父母而言有何启发?
很多抑郁症患者服用过百优解(氟西汀)、赛乐特(帕罗西汀)、左洛复(舍曲林)、兰释(氟伏沙明)和西酞普兰。
这几种药被称为“抗抑郁药物的5朵金花”,都是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抗抑郁药。
但很多患者、家属,甚至很多精神科大夫不知道的是,在这些药物投入临床使用前,它们的有效性一度受到一群游泳小鼠的影响。
这个动物实验叫做“强迫游泳实验”。在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开始使用这个实验,大概的过程就是先把一些小鼠丢到水里游一段时间(对小鼠来说是不可逃避的应激),造成小鼠出现“抑郁反应”。
然后把小鼠捞出来,对其中一部分小鼠使用SSRIs药物,另一部分小鼠不使用。接着把两种小鼠再次丢到水里游泳,比较两者在水中游泳的时间。
整体来说,使用过SSRIs药物的小鼠在第二次游泳的时间更长,更不容易下沉,即更不容易出现动物在绝望、局限环境中的“不动状态”。在当时,这被认为是证明SSRIs对抑郁症有效的证据之一。
直到现在,“强迫游泳实验”还是非常流行,绝大部分用老鼠来研究抗抑郁的实验者都很熟悉。在21世纪初,很多科学家修改小鼠基因组以模拟人类抑郁症的基因突变,然后试图利用“强迫游泳实验”来测试变异基因是否会导致抑郁。
科学家通过强制游泳的持续时间推断老鼠的心理健康状况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近年来研究人员们开始怀疑“强迫游泳实验”得出的结果是否适用于人类的抑郁症研究。
比如,有人提出,老鼠放弃求生是因为真的抑郁、沮丧;还是因为反复试验,老鼠已经习得了只要放弃挣扎、就会得到打捞的经验?
又比如,虽然“强迫游泳实验”能够预测SSRIs对抑郁症的效果,却无法稳定地预测其他类型的抗抑郁药物的效果。这又是为什么?
还有,小鼠使用了SSRIs一天后,行为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可为什么人则需要在用药1周到1月后才能改善抑郁症的情绪和行为症状?
来自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Eric Nestler说:“我们并不知道抑郁对老鼠来说算什么。”
大量的科学家也认为这个实验缺少足够的机理特性,无法帮助厘清抑郁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关于这个“强迫游泳实验”的争议:Nature: 这个抑郁症研究的经典实验被推上风口浪尖!
其实,一直以来都没有动物可以体现人类精神心理障碍的复杂性。动物的大脑不具备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思维能力、丰富而复杂的情感需求。动物在某些条件下的情绪、行为,并不能代表人类。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而且,大部分动物试验使用的是小鼠、大鼠,研究人员无法与它们交流,也就无法了解它们真正的心理活动,只能通过观察其行为变化来推测它们的心理变化。
这样的推测本来就带有不确定因素,那么实验得出的结论自然具有不确定性。更加难以深入、准确地探究各种因素、尤其是心理社会因素对于实验对象的影响。
这是抑郁症等精神心理障碍的生物学机制研究的一大缺陷,是所遇到的瓶颈之一。
即使我们假设,“强迫实验游泳”中的小鼠,经过第一次被丢进水中后,真的产生了焦虑、压抑、恐惧等情绪,那从精神科的角度来看,它所罹患的可能也不是抑郁症,而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对于人类来说,这两者的症状、治疗方式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只不过,如果PTSD患者得不到有效的干预,病情持续发展,很有可能继发抑郁症、双相障碍等精神心理障碍。
所以,用这个动物实验来研究抑郁症和抗抑郁治疗其实并不合适,“强迫游泳实验”存在不少缺陷。近年来,部分有名的药物公司已经禁止使用这个实验,除了因为可能违反动物实验伦理之外,也源于他们对该实验准确性的担忧。
还有,上文提到进入21世纪以来,大量研究人员利用“强迫游泳实验”来测试修改了基因组的小鼠是否出现了抑郁。很明显,这是研究人员希望借此找到并确认引发抑郁症的基因位点,以及相应的抗抑郁措施是否有效。这涉及到抑郁症基因遗传因素的话题。
可惜,21世纪已经进入第21个年头了,研究人员还没有明确发现哪些基因位点可以引发抑郁症。一些曾被认为与抑郁症密切关联、“大有可为”的基因位点,还被后续的实验推翻。
(相关报道:1000篇抑郁症论文都是废纸,研究了20年的经典基因与抑郁症毫无联系)
然而,直到今天,“强迫游泳实验”仍然在科研中不断被应用,大量精神医学科研人员及临床精神科大夫仍认为抑郁症、双相障碍等常见精神心理障碍的主要病因是某些生物学层面的因素,尤其是遗传和基因因素,只是目前的科研水平还找不到罢了。
我们认为找到这样的“生物学层面病因”的希望不仅非常渺茫,而且与真正的抑郁症病因是南辕北辙。
从我们多年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实践,尤其是结合大量的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临床心理干预经验,我们认为抑郁症的病因主要是心理社会因素,是由于患者遭受了叠加性心理创伤后,并不断自我否定所导致。
而且有很多心理创伤患者已经不记得了,但储存于内隐记忆层面,仍对患者的精神心理发挥着重大的影响。
希望精神医学和心理学研究人员、精神科大夫、心理学者能够积极反思,更加注重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而且结合认知神经心理学,尤其是病理性记忆、记忆再巩固理论、内隐记忆层面这3方面,调整抑郁症科研的方向,或许能够有颠覆性发现,推动科学精神心理学的突破性发展,进入精准精神心理学的时代。
晴
日
推
荐
家长怎么帮助抑郁、双相孩子加快康复?
扫码加入“晴日知识课堂”
购买高级会员,一年内免费畅享所有专栏内容
热门文章:
- 比起女性、内向及收入低的人,这一种人更容易被抑郁症盯上!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