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心态,是拥有强大人生的前提
第 5905篇深度好文:6123字 | 13 分钟阅读
电影《一代宗师》中有句台词:
“一个人要往远处看,过了山,眼界就开阔了。”
作家赖安·戈特弗雷森说过:生活的风浪本来就是人生的一部分。
真正限制我们人生的,不是眼前的大山和风浪,而是我们自己看世界的心态。
一、物随心转,境由心造
我们如何看待周遭的一切,决定了我们能取得多大的成功。
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我们从镜子中看到世界的样子,其实都是经由我们的心态选择和过滤后的样子。
这便是佛家经常说的“物随心转,境由心造”。
科学研究发现,人类每天会做30万多个决定,而这些决定中的90%都属于无意识中做出的,包括思考、感受、判断和行动,即我们内在的心态自动生成的。
这些数据说明,大部分人不能完全清楚自己是谁、自己的真实渴望,不了解某些行为发生的原因,以及我们是如何看待和诠释世界的。
如果我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自我以及我们无意识行为背后的驱动力,我们就能更好地意识到限制我们成功的信念和阻碍我们成功的不良欲望。
相应的,我们就能从根本上改变和提升我们的信念和原始欲望。
那么,究竟是什么在驱动我们 90% 的无意识行为呢?
赖安·戈特弗雷森认为:人们面对相同的情境,之所以会有不同的认知,就是因为心态不同。简而言之,人与人之间心态的差异,导致了我们无意识行为的不同。
心态是心理能量的过滤器,不同的心态,决定了不同的能量状态。
在不同的能量状态下,人也会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思考、学习和行动,进而在生活、工作和领导力等方面取得成功或失败。
二、改变思维模式,从了解心态开始
戈特弗雷森在《心态》中使用了“金字塔模型”,为我们演示心态在生活中的基本作用。
根据“金字塔模型”可以看出:
心态塑造了我们看待和诠释周遭世界的最底层方式,决定了我们是谁、我们是如何生活的;进而决定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驱使我们进行思考、学习和行动;最终,我们的思考和行动又会决定我们在生活、工作和领导力方面取得的成功。
心态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做出选择,但遗憾的是,多数人对此毫不知情。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选择很对,认为自己有最好的思维模式。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戈特弗雷森在书中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测试,来判断我们的心态类型。
想一想你身处如下 4 种情境时,你的第一反应和应对措施是什么:
情境1:面对一个令你生畏的挑战,有失败的可能。你是想要回避它们,还是将其视为你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呢?(A or B)
情境2:有人反对你的观点。你是视其为一种威胁,然后开始防御,还是视其为一种机会,可以提升你的思维和学习水平呢?(A or B)
情境3:面对两难选择时,你对其中一个选择十分有把握,但回报很少,而对另一个选择把握不大,但会有相当高的回报。(A or B)
情境4:在街角见到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你会有什么想法?你是否会认为那个人应该花点儿时间找个工作?还是你认为他已经尽力了呢?(A or B)
根据测试,我们可以得出A和B两种心态类型,A型人心态趋向于消极,B型人心态趋向积极。
戈特弗雷森曾用这一测试对 5000 多人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数据显示,只有 5% 的人自始至终会像 B 型人一样看待上述 4 种情境。即,自始至终都保持积极的方式看待和诠释这个世界的人,只有5%。
因此,我们的思维方式不一定总是最佳的。即使你认为,自己在用尽可能好的方式掌控和驾驭自己的人生了。
所以,我们必须改变“固有的”思想,不再一味地提升思维、学习和行动力,而是重新提升心态那一层级。
如果我们能够觉悟到自己的心态,那么,一个无限可能的世界就被我们打开了。
三、觉知限制行动的消极心态
改变心态,拥有强大心态的前提,是觉知。觉知当下决定我们思想、学习和行动力的消极心态究竟是什么。
在心态中,作者戈特弗雷森一共提出了4组“积极VS消极”对照心态。如下图。
这其中,导致我们成为A型人的4种消极心态是:固定型心态、封闭型心态、防御型心态、内向型心态。
1.固定型心态
拥有固定型心态时,人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天赋和智力是永恒不变的,其他人的也不会变。
《终身成长》的作者卡罗尔·德韦克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德韦克小学时候有一位老师,坚持孩子的智商决定他们的未来,每次都按照孩子的智商高低,给他们安排座位,智商高的坐在前面,享受上课时老师的优待。
这种排位方式导致全班同学都生活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之中,同学们每天想的,做的都是:怎样让自己在课堂上显得聪明一些?我问这个问题的话老师会不会觉得蠢笨?我没有做对这道题,是不是智商下降了......
长久被这种心态影响着,导致这些孩子再难面对自己的任何不完美、不如意之处,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更没有重新开始的勇气,反而大多都走向了平庸。
芝加哥大学教授Benjamin Bloom曾做过一个调查,他选取了120个各行各业的精英,调查他们的人生轨迹。最后发现:我们并不能有任何可参考的指标,认为某些孩子能够成为一个行业的精英或者领军人物。而与取得非凡成就唯一有正相关的是——后天努力带来的改变。
所以,像德韦克小学老师一样,固执的认为,孩子的未来由当下的智商决定,且这种天赋、能力和智力都是永恒不变的。这本来就是一种典型的固定型心态,事实上,能力非天生,随时可以改变。
2.封闭型心态
电影《隐藏人物》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三个航天工作者的故事。
凯瑟琳·约翰逊是一位优秀的非裔数学家,负责发射窗、轨道和火箭的返回路径,还有宇航员进入太空和返回的相关事宜,在团队里备受瞩目。
在整部电影里,凯瑟琳在获取相关工作信息和参加重要会议中,总是受到直接领导保罗的种种阻挠,主要是因为凯瑟琳的非裔身份。
保罗的上司艾尔·哈里森意识到凯瑟琳给团队带来的价值,同时也发现保罗在试图阻挠凯瑟琳的行为,决定找保罗谈话,指出他的问题。
这场谈话促使保罗认识到了自己内心的偏见,他开始明白如何领导团队,开始允许凯瑟琳在团队里有更多的担当,而不会因为自己不喜欢她的性别或肤色就阻碍她的工作。
我们每一个人,从本质上说,都希望被他人重视,对外界产生影响,以及保全自己和我们当下的地位和处境。
所以,我们的自我通常会认为,给出问题的答案,就相当于表现自己的优势;而接受答案和提出问题,则相当于暴露自己的劣势。为避免我们过多的展露自己的劣势,我们的自我会不停地将我们拉向封闭型心态。
3.内向型心态
这种心态,不是指性格上的内向与外向,而是指你的能量是流向内还是流向外。
金惟纯在《人生只有一件事》书中分享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次,金老师受邀去一位创业公司帮忙,那天正好有一场全公司员工参与的回忆,金老师就在一边观察旁听:会议期间员工个个面色凝重、毫无发言欲望,全程就只能听到老板在表达自己的想法。会议结束后,员工状如逃难。
这种情况,就是受到内向型心态的影响。 内向型心态决定了我们看待自己的处境以及我们身边人的方式,还会对我们周边的人间接产生消极影响。
4.防御型心态
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总是要躲避问题,不想有所损失,那么他就会采取防御型心态。
许多证据表明,防御型心态其实是我们默认的一种心态。我们天然倾向于选择规避损失,比如,丢失100元给人带来的伤心感觉,要比得到 100元所带来的快乐感觉强烈得多。
因此,很多企业领导者认为:一旦在面对客户时发生错误,客户就会失去对机构的信任,继而可能会另寻其他合作伙伴。
所以,企业领导者大多会把预防错误和问题放在了工作的首要位置,而不是增加公司的市场价值和提高客户的信任度。往往不会鼓励员工尝试给客户提供新的服务或服务方式,因为这样做他们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这样就会导致,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进入一个“推新”困难时间,由此止步不前。
四、解锁四大成功心态
当我们忽视自己的心态时,就是在限制自己掌控人生的能力。当我们成为心态的驾驭者时,就是在掌控自己的命运。
以下4种积极心态,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控自己的人生。
1.成长型心态
在成长型心态的人看来,人生最重要的莫过于不给自己设限。
面对困难时,他们会说:“要不要再试试别的办法?这件事一定有出路。”
面对变化时,他们会说:“变化意味着更多可能性,我们可能更容易成功哦。”
面对失败时,他们会说:“失败意味着成长空间,我还能进步,做得更好。“
因此,成长型心态的人非常珍惜学习和挑战的机会,因为不管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有挑战就意味着可以得到提升。
失败并不可怕,你失败时的想法决定着你需要多久重整旗鼓,并且能否获得胜利。
2.开放型心态
开放型心态者,更像是真相的求索者。
对他们来说成与败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过程中不断接纳新思想,质疑自己的旧思想,迭代成长。
达利欧是桥水基金的创始人,在他的领导下,桥水基金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机构2016 年,《财富》杂志将桥水基金评为美国第五大最有影响力的私人企业。
他成功的秘诀就是开放型心态。对于达利欧来说,彻底的开放思想就是,把追求绝对的真相和拥有彻底的透明度结合在一起。
这种企业文化允许底层员工向他们的领导提出建设性的批评建议,以帮助机构更好地发展。
3.进取型心态
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曾经说过:“成年人被淘汰最主要原因是学习能力的下降。”
生活是在不断前进的,单单只选择防御,并不能为我们避免问题。只有面对问题,扩大防御圈,才是上上之选。
所以说,真正的舒适圈并不是待在原地不动,也不是抛开舒适圈,而是不断打破熟悉的壁垒,扩大你的舒适圈。
4.外向型心态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人类超越自卑的终极方式,就是将你的价值与社会价值相连,在社会活动中创造价值。
不凡事先考虑自己,是人的本性。但当我们超越“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类本性,开始思考:“我能带给别人什么”时,我们就拥有了外向型心态。
拥有外向型心态,是我们能够看到并欣赏他人的真正价值的唯一方式,也是我们与人合作最有效的促成方式。
我们越是过于关注自己的成功,去往成功的道路就越崎岖。我们越是关注那些支持者的情感、需求和成功,我们去往成功的道路就越平坦。
说到底,人最大的限制,其实是自己。
你相信什么,就看见什么;你看见什么,就成为什么。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